「静寂抄」白先勇与钟玲——《冬夜》与《灰蒙蒙的爱河》
一、前言 在白先勇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冬夜》,而钟玲《灰蒙蒙的爱河》可谓是《冬夜》翻版。虽就完成度而言,《灰蒙蒙的爱河》不及《冬夜》那般有着多重主题,但的确有可赏之处。 二书都与五四运动有关,都写南渡来台的一代人,都有谈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境地。二书都发生在短短数小时内,故事都依靠小说人物的对白行文。且地点保持一致,《冬夜》的发生地点是余教授的住宅(家庭单位),而《灰蒙蒙的爱河》则发生地点是“雷峰塔”雷凤黛的课堂(事业单位)。 白先勇最擅长的是男执女笔,但《冬夜》却是完全的男性视角,其叙述视点放置于五四运动的经历者教授余嵚磊身上。而钟玲《灰蒙蒙的爱河》则是完全的女性视角,叙述视点放置于未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新一代学生秦玉洁身上。 同时,在这篇文章中,我也需要琼瑶《窗外》中的康南、江太太辅佐以对照余嵚磊、雷凤黛形象。
二、一种传承的中国思维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现象:孙悟空从岩石出生后大闹天宫,而从同样属于岩石属性的五指山“重生”后却归顺西游团队,性格遭遇阉割。哪吒曾经大闹东海,极具反抗性,但一归顺天庭,日后便阻拦同样具有反抗性的孙悟空。梁山伯好汉曾占山为王,结果却是接受朝廷的招安。二郎神杨戬曾经与天庭对抗,选择劈山救母,而归顺天庭后,却站在外甥沉香的对立面,阻碍他劈山救母。 这是中国思维中很一个有趣的话题,反抗者在成长过程逐渐成为自己当初所摒弃的人,被体制同化。而那些性格鲜明的理想主义者则化为《上海滩》中的许文强,遭遇一次次的创伤:“我第一次讲国家民族,结果我坐了三年牢;我第二次讲国家民族,结果使我没了这个手指。我追求理想,追求物质享受,结果的收场是一无所有。”


三、故事大意 1.《冬夜》 台湾某大学教授余嵚磊在家与昔日好友国际历史权威的旅美学者吴柱国教授交谈并回忆往事:他们两个曾同是五四运动的领头人物,而后则遭遇各自的幻灭。 2.《灰蒙蒙的爱河》 “雷峰塔”班上的女学生耽于恋爱游戏,热衷于嘲笑老师。当“雷峰塔”看到学生之间的情书时,遂就昨日胡适的去世而谈到五四运动。原来如今潦倒、被女学生嘲笑的“雷峰塔”曾是五四运动中女子干政游行的领头者。 3.五四中的曹汝霖 在林文月的《微弱的声音》一文中,她谈到日本学者桥内武夫在给她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日本》一书中提到五四运动时,卖国贼曹汝霖并非下落不明,而是受到他在日本留学时期寄宿房东之子中江丑吉的庇护。 四、人物的设置 《冬夜》中借余嵚磊与吴柱国的对话,谈到五四时期的交好的北大同学:贾宜生、邵子奇、陆冲、陈雄。并揭露他们的命运: 陈雄在五四时“穿了丧服,举着‘曹陆章遗臭万年’的挽联,在街上游行”,而后却变为日本汉奸,遭遇枪毙。 “贾宜生割开手指,在墙上写下了‘还我青岛’的血书”,来台后却穷困不堪,并于一个月前在兼夜课的途中不慎滑入阴沟亡故。连安葬费都是余嵚磊与其他好友拼凑。 参加“励志社”时,带头宣誓“二十年不做官”的邵子奇来台后改变初衷,成为有权势的官员,并疏远当初的朋友。 当年打倒“孔家店”的陆冲死于大陆“反右运动”,讽刺的是,他被批判的原因竟是为孔教作伥。 相较之下,《灰蒙蒙的爱河》则显得有些小家子气,钟玲的写作视野连在新一代耽于恋爱游戏的中学生身上,她们是五四运动的聆听者,而不是经历者,隔阂程度便在此。不过,钟玲借雷凤黛之口也描绘了另一个五四女性——钱实华: 那晚我们全校两百多个女同学开紧急会议,我的手帕交,最内向的钱实华,竟然带头写血书。你们知道血书是怎么写的?我们个个用大号绣花针刺指头,挤出血来写的,几个人合写一个字完成的。四号早上我们约全北京女校的代表开会,决定当天下午游行到总统府请愿。 《冬夜》高潮结束后,白先勇必须回落于余嵚磊身上,并以环境描写塑造今非昔比,凸显知识分子的英雄迟暮:

“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翻了两页,眼睛便合上了,头垂下去,开始一点一点地,打起盹来,朦胧中,他听到隔壁隐约传来一阵阵洗牌的声音及女人的笑语。台北的冬夜愈来愈深了,窗外的冷雨,却仍旧绵绵不绝地下着。” 而钟玲必须回落在聆听五四运动经过的女学生秦玉洁身上,使她觉醒——她们始终无法感受那个时代,那个时代背景只属于那个年代的人,后人了解得再多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秦玉洁心中惋惜着,为什么这些惊天动地的事迹,她听都没听过?为什么热血澎湃的五四运动,一向对她只是个历史名词?为什么每提到五四,就只联想到胡适呢?现在这最后的关联也断了,胡适死了。吧嗒一声,秦玉洁一滴眼泪滴在雷维平的信上,她悄悄把信收到抽屉里去。”
五、余嵚磊与雷凤黛 1.身份 余嵚磊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雷凤黛是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余嵚磊是五四运动的男性领导者,雷凤黛是五四运动的女性领导者: “他们都抢着问,我们当时怎样打赵家楼的,我跟他们说,我们是叠罗汉爬进曹汝霖家里去的。第一个爬进去的那个学生,把鞋子挤掉了。打着一双赤足,满院子乱跑,一边放火。‘那个学生现在在哪里?’他们齐声问道。我说:‘他在台湾一间大学教书,教拜伦。’那些美国学生一个个都笑得乐不可支起来——”——《冬夜》 忽然,我觉得一股热血冲向脑门,我不由自主地,紧握双拳,擂打门轴旁边的碎砖墙。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因为我满腔怒火,要冲出这座牢,我又是排球队队长,所以下意识的就用手擂墙,发泄怒气。没想到大家还高叫着“打碎它!”“打碎它!”同学们,你们知道“打碎它”三个字背后有多深的含义吗?一九一九年那个年代,我们女性是一层一层被家庭、被社会囚禁的啊!不到两分钟,轰!门轴旁边的墙居然让我们捶崩了一片!我们白嫩的粉拳居然捶倒了墙!我用力把门一推,居然把一扇门推倒了。于是我们浩浩荡荡地出了后门。——钟玲《黑蒙蒙的爱河》 2. 两人运动导致的结果 我告诉他们:我们关在学校里,有好多女学生来慰问,一个女师大的校花,还跟那位打赤足放火的朋友结成了姻缘,他们两人,是当时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冬夜》 钱实华跑过来,兴奋地握住我的双手说:“雷凤黛,你知不知道,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女子干政游行,都归功于你一双拳头啊。”——《灰蒙蒙的爱河》 3.现状 ①、余嵚磊现状 余教授在冷雨中,撑着他那把破纸伞,伫立了片刻,终于又踅回到他巷子里的家中去。他的右腿跛瘸,穿着木屐,走一步,拐一下,十分蹒跚。——《冬夜》 吴柱国望着余教授,余教授摸了一摸他那光秃的头,轻轻吁了一口气。——《冬夜》 余教授笑得一颗光秃的头颅前后乱晃起来。——《冬夜》 他讪讪地咧着嘴,低头下去瞅了一下他那一双脚,他没有穿拖鞋,一双粗绒线袜,后跟打了两个黑布补丁,他不由得将一双脚合拢在一起,搓了两下。——《冬夜》 觉得他那只右腿,坐久了,愈来愈僵硬,一阵阵的麻痛,从骨节里渗出来。他坐下后,又禁不住用手去捏榨了一下。——《冬夜》 ②、雷凤黛现状 高大肥胖的身子裹在一件柏油路色的灰色旗袍里,稀疏的头发伞似的盖在头顶。身形没有曲线,由上到下直筒筒地,真像座塔,隋唐以前圆墩墩的塔,怪不得同学叫她“雷锋塔”,她的外貌实在与他美丽的名字不相称:雷凤黛。秦玉洁仔细打量她的脸,多肉的鼻头,重重叠叠的下巴,厚眼镜片后面是嵌在肥肉里的一线眼睛。——《灰蒙蒙的爱河》 不可思议!“雷峰塔”参加五四运动,痴肥的“雷峰塔”!爱拿学生出气的“雷峰塔”!沉醉在麻将桌上的“雷峰塔”!十六岁时的“雷峰塔”是什么模样呢?——《灰蒙蒙的爱河》 要是我爬,一翻就过去了,以前我当然不像现在那么胖。——《灰蒙蒙的爱河》 二书中,来台后的余嵚磊与雷凤黛都有各自的堕落。 六、下一代的生活 《冬夜》中提到一段哈佛大学毕业生批判五四运动的话语: 这批狂热的中国知识青年,在一阵反传统、打倒偶像的运动中,将在中国实行了二千多年的孔制彻底推翻。这些青年,昧于中国国情,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迷信西方民主科学,造成了中国思想界空前的大混乱。但是这批在父权中心社会成长的青年,既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又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当孔制传统一旦崩溃,他们顿时便失去了精神的依赖,于是彷徨、迷失,如同一群弑父的逆子——他们打倒了他们的精神之父,孔子——背负着重大的罪孽,开始了他们精神上的自我放逐:有的投入极权怀抱,有的重新回头拥抱他们早已残破不堪的传统,有的奔逃海外,做了明哲保身的隐士。他们的运动瓦解了,变质了。有些中国学者把“五四”比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我认为,这只能算是一个流产了的“文艺复兴”。 这段话的错误之处在于不能辩证厘清,妥善还原历史。如同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妥协性般,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冬夜》中在国内的青年,男性以余嵚磊的儿子俊彦为典型,都想到国外去学理工。使得余吴二人自嘲:“从前我们不是拼命提倡‘赛先生’吗?现在‘赛先生’差点把我们的饭碗都抢跑了。”至于女性,以余嵚磊教的浪漫文学为例(班上没有男同学),她们在写题目《拜伦的浪漫精神》,还有人仅是关注拜伦的外貌、情妇,注重风流韵事。在这般境遇下,使得余嵚磊觉得“就是把拜伦译出来,恐怕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看了”,充满挫败感。 在《灰蒙蒙的爱河》中,大多数女学生的特征仅是热衷于谈恋爱,炫耀自己得到的情书多少。这使得雷凤黛寒着青苍的脸,生气地说:“五十几个人没一个看报的,没有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她哼了一声,指指秦玉洁桌上那封信(按:情书):竟忙些这些无聊的事,没出息!” 而得知胡适先生去世后,班上虽有不少女学生哭泣,但连胡适的事迹都不清楚,有甚者还说道:“胡适领导五四运动,带头游行,打卖国贼。”知识分子意识显然薄弱。 不过《灰蒙蒙的爱河》结局好在还是暖的,好歹还有秦玉洁的意识觉醒。这也是钟玲《灰蒙蒙的爱河》的题目二重含义:“一是指学校周围的台湾河流爱河,二是指秦玉洁由小我走向大我,担当新一轮知识分子的责任。” 七、余嵚磊与康南 康南是琼瑶《窗外》中的男主角,也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 ①、余嵚磊与康南的第一个特点是南渡来台的一代人,并因时局与原配妻子分离: 要是雅馨还在,晚上她一定会亲自下厨去做出一桌子吴柱国爱吃的菜来,替他接风的菜来,替他接风了。那次在北平替吴柱国饯行,吴柱国吃得酒酣耳热,对雅馨说:“雅馨,明年回国再来吃你做的挂炉鸭。”哪晓得第二年北平便陷落了,吴柱国一出国便是二十年。——《冬夜》 教书已经二十年了,不是吗?二十年前,他在湖南省×中做校长,一个最年轻的校长,但是学生欢迎他。直到三十八年,□□党(消音)扬言要杀他,他才连夜出奔。临行,他的妻子若素递给他一个五钱重的金手镯,他就靠这个手镯逃到香港,原期不日就能恢复故土,谁知这次竟成了和若素的永别。若素死于三年后,他得到辗转传来的消息已是五年后了。……若素死了,跟着若素的两个孩子呢?他走的那年,他们一个是七岁,一个四岁,现在,这两个孩子流落在何方?国家多难,无辜的孩子也跟着受罪,孩子有什么错,该失去父亲又失去母亲?——《窗外》 他不可能和若素再重逢了,若素的死是经过证实的。他和若素在患难中相识(抗战时,他们都是流亡学生)。在患难中成婚,胜利后,才过了三、四年平静的生活,又在患难中分离。当初仓促一别,谁知竟成永诀!——《窗外》 ②、第二个特点是彻底的浪漫主义者 余嵚磊参加五四运动,与雅馨自由恋爱并成婚,又投稿《新潮》。事业上则教浪漫主义文学及拜伦。生活上,则对前妻雅馨一直恋恋不忘。 琼瑶笔下的康南同理,按他的年龄与经历来看,他明显受到五四精神影响,是个浪漫叛徒,年轻时以自由恋爱的方式结婚,后来更是爱上年龄可以做自己女儿的江雁容。这都表明着康南的浪漫主义化倾向。 现实中,康南的原型蒋仁对琼瑶说道:“为什么让我们中间差了二十年,二十年有什么了不起?当我八十岁时没有人会说我不该追求六十岁的你!我哪里有四十岁,我根本没有四十岁。会为你这个小女孩如此疯疯癫癫,我的心态停留在十八岁,智商只有八岁!”蒋仁的见解相当高明,已近于萧伯纳的《康蒂妲》主旨,是超脱世俗之见。

③、三是二人浪漫主义最终破灭 余嵚磊最终迎娶了与他思想完全不搭边的余太太,放弃翻译《拜伦诗集》,并想放弃教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且一直在设法出国,希望在美国教中文。而朋友吴柱国则相反,想回到台湾来。 康南则在与江雁容的恋爱中身败名裂,变得潦倒不堪:“他现在是又病又脏,又老又糊涂,整日烂醉如泥,人事不知。” 八、雷凤黛与江太太 雷凤黛限于篇幅,形象不及江太太突出。雷凤黛是五四运动的引导者,而江太太则是深受五四运动的洗礼,自由恋爱嫁给一贫如洗的江仰止。 不过其实江太太更类似黄蓉:少女时代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只想与他一心相守。结婚之后,又一心助丈夫事业成功,为他养儿育女。不过黄蓉的理想完全建立在郭靖身上。而江太太则有自身独立性: “在抗战时,她带着孩子,跟着江仰止由沦陷区逃出来,每日徒步三十里,她也不叫苦。抗战后那一段困苦的日子,她学着衲鞋底被麻绳把手指抽出血来,她却不放手,一家几口的鞋全出自她那双又白又细的手。” “起初,她想扶助江仰止成大名立大业,但江仰止生性淡泊,对名利毫不关心。结婚二十年,江仰止依然一贫如洗,不过是个稍有虚名的教授而已,她对这个是不能满意的。于是,她懊悔自己结婚太早,甚至懊悔结婚,她认为以她的努力,如果不结婚,一定大有成就。这也是事实,她是肯吃苦肯努力的,从豪富的家庭到江家,她脱下华服,穿上围裙,亲自下厨,刀切了手指,烟薰了眼睛,从来不叫苦。” 而五四运动的引导者雷凤黛日后只是一个平凡的女性:打学生出气、爱打麻将。形象已然被阉割,锐气被磨钝。 那江太太则是完全不服输的形象,于她而言,爱情与婚姻只是桎梏女性的一张大网,于是她不断强调着女性的独立性: “床上、枕头边堆满了书,包括几本国画画谱,一本英文成语练习,和一本唐诗宋词选。江太太虽年过四十,却抱着‘人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随时都不肯放松自己。”“近两年来,她开始充实自己,她学画,以摩西老太太九十岁学画而成大名来自励,她也学诗词,这是她的兴趣。为了追上潮流,她也念英文。而她全是用心去做,一丝不苟的,她希望自己的努力不晚,渴望着成功。江仰止越使她灰心,她就越督促自己努力。‘不靠丈夫,不靠儿女,要自立更生。’这是她心中反复自语的几句话。” 并反复告诫女儿,女性自身价值不能依靠男性: “千万不要自轻自贱!你好好的读完大学,想办法出国去读硕士博士,有了名和学问再找对象,结婚对女人是牺牲而不是幸福。你容易动感情,千万记住我的话。女人,能不结婚最好,像女中校长,就是没有结婚才会有今日的地位,结了婚就毁了。真要结婚,也要晚一点,仔细选择一个有事业有前途的人。我最怕你们两个女儿步上我的后尘,年纪轻轻的就结了婚,弄上一大堆孩子,毁掉了所有的前途!最后一事无成!你太年轻,将来你会明白的,爱是不可靠的,你以为你爸爸爱我?如果他爱我他会把我丢在家里给他等门,他下棋下到深更半夜回来?如果他爱我,在我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会一点都不帮忙,反而催著要吃饭,抱怨菜不好?你看到过我生病的时候,爸爸安慰过我伺候过我吗?我病得再重,他还是照样出去下棋!或者他爱我,但他是为了他自己爱我,因为失去我对他不方便,绝不是为了爱我而爱我!这些,你们做儿女的是不会了解的。至于儿女的爱,那是更不可靠了,等儿女的翅膀长成了,随时会飞的。我就从我的父母身边飞开,有一天你们也会从我的身边飞开,儿女的爱,是世界最不可靠的一种爱。而且,就拿现在来说,你们又何尝爱我?你们只想父母该怎么怎么待你们,你们想过没有该怎么样待父母?你就曾经散布谣言说我虐待你!” 最后又如黄蓉拆散杨过与小龙女般,情理并用,循循善诱地拆散女儿与康南。不过,黄蓉初是一个妖女形象,然与郭靖得成好事后却阻碍下一代(当然黄蓉私心也很重),邪气渐渐消失,这也难怪黄药师日后在《神雕侠侣》中几乎与她没有什么来往。而江太太则立足于女性立场:过早回归家庭,会阻碍女性发展。从而阻止女儿与康南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