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书读完了让你非常开心
查看话题 >快乐的意义 -- 幸福的丹麦
文章系我的编译练习 😊😊

读完了《幸福的世界地图》The Atlas of Happiness一书中的“幸福的哥斯达黎加”章节,昨儿开启新篇,“幸福的丹麦”。一看标题,生词拦住了去路-- ARBEJDSGLÆDE。中间没有元音的部分该怎么念啊?
ARBEJDSGLÆDE, 系丹麦语,发音为 ‘ah-bides-glull', 意思是“工作应是快乐的”, happiness at work。 该词仅存在于日耳曼语。它代表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一种健康和乐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作者Helen Russell 在游历30多个国家并生活其间后总结出33条关于幸福的定义。Helen在前言提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是至善的。但不管环境如何,保持乐观心态实有必要。如果我们时刻活在悲情和危机感里,会让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盼望,继而放弃努力,开始混沌度日。作者指出,健康的生活态度是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迎接挑战。在承认不足的同时坚信自己有能力加以修正和改善。
跟随Helen的文字,我来到了数次被《世界幸福报告》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丹麦。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她的邻居拉斯。拉斯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老师,每天早上九点开工,下午三点就下班。下班后的拉斯每天风雨无阻地长途步行锻炼。冬季到了,他就在街上与行人打雪仗。夏天呢,就在后花园玩飞碟。拉斯非常喜欢他的工作,很好地平衡了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另外两个邻居也深爱自己的工作。夫妻俩每天十点半开工,每周二休息一天。业余时间就去参加瑜伽班和晚间的萨尔萨舞蹈课。他们有三个孩子,社交活动丰富,常在后院举办烧烤会。这两口子完美地践行了丹麦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理念,ARBEJDSGLÆDE,工作是快乐的源泉。
作者的丹麦好友卡琳娜告诉她,“大多数丹麦人期待在工作中收获快乐。人这一生花那么长的时间在工作上,当然应该享受它。”
丹麦国民享受免费教育直到十八岁。政府甚至为年轻人提供津贴,支持他们继续深造。国民可以大胆尝试,通过接受各种职业教育培训,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因税收过高,丹麦人多没有发大财的欲望和赚大钱的积极性。他们的精力更多放在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
丹麦是个生育福利优厚的国家。生了孩子的父母从孕前、生产到产后,加起来的带薪产假可高达52周。
丹麦的工作环境温馨宜人,氛围轻松友善。没有层级观念,员工们团结齐心,目标一致,合作友爱。同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没有人感觉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如果有人言行举止表现出骄傲自我,会被视为教养极差和没有礼貌。
在工作场所,常可见总裁同清洁工站在咖啡机旁谈笑风生。午餐时间,财务总监老老实实排在前台接待小姐身后等着领取午餐。与老板有理有据有节地讨论,和同事开诚布公地交流都是寻常事。
卡琳娜告诉作者,“我从来是直言不讳,在公司,我可以向任何人说出真实想法。”
丹麦孩子从小被鼓励勇敢表达内心,自信、自尊。在孩子们心目中,老师不是权威,而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朋友。
丹麦的民主体现在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员工因参与决策,享有自主权,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工作责任感超强,积极性高昂。
卡琳娜说她可以享有灵活的工时,她可以早上八点开工,提前几小时下班,晚上回家再自觉补上。不需征得任何人批准,也不会被质疑。
ARBEJDSGLÆDE 意味着你可以自由地根据个人生活需要来灵活安排工作时间。

公司提供丰盛的免费午餐。午餐时段是绝佳的员工增进交流、深化感情的机会。
在丹麦,同事们会为你庆祝每一个生日。蛋糕端出,鲜花摆上,办公室到处插满国旗,一屋子笑声朗朗。
丹麦办公文化不鼓励加班加点。如果你到点不走,还在电脑前赶工到晚间七点,万不要指望老板会亲切地拍拍你的肩,给予表扬。恰好相反,老板会找你谈话,提醒你需要思考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丹麦人崇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对工作满怀热爱。他们更喜欢巧用大脑聪明地工作,而不是像头老黄牛那样没日没夜地辛苦耕田。
丹麦人十分关注心理健康。他们认为工作应是灵活机制的,能带来愉悦和成就感的。如果健康亮起红灯,就需马上停下脚步,接受治疗。丹麦人像卫士一样小心保护身心平安。如果生病,员工可以享有六个月的病假进行休整,痊愈后再回到原单位。
丹麦的福利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忧。即使失业也不是世界末日,绝不会沦落街头。国家会及时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失业家庭的孩子仍可继续接受免费教育,直到上大学。而这一切是由高税收制度所支撑。
失业保险保障丹麦人可以领取长达两年的救济金,金额相当于失业前工资的90%。 所以,大多数丹麦人知道,即使失业一阵子,也不用慌,日子照样能够平安过下去。
一位哥本哈根的朋友告诉作者,“于丹麦人而言,工作不止是一份挣得薪水的差事,我们更期望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感受快乐,创造幸福。我们的文化中最温暖人心的,不仅是和谐的社会风气,合理薪水,还有每周五早上的同事聚餐,办公室的生日会,公司餐厅的闲聊时光,咖啡机旁的谈笑风生。“
在丹麦,没有人把工作和赚大钱当作人生的目的,少有人会只为钱而工作,唯利是图。大多数人工作的原因是出于真心喜欢,工作令他们感到愉快。
从十九世纪开始,终身学习就成为丹麦人的信仰。教育培训项目之丰富远超欧盟各国。
2016年丹麦被评为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满意和幸福度最高的国家。一项来自Aalborg大学的研究表明,70%的丹麦人即使不需要钱的进项,也乐意继续工作。
一项有关世界竞争力的研究显示,当员工保有正向心态和积极情绪时,他们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会比疲劳状态下高出12%。
根据“专家市场调查“的数据,ARBEJDSGLÆDE 让丹麦成为世界上国民生产力第四高的国家。
对工作的热爱,工作时间灵活,时长较短,充足的员工休假,快乐和谐的工作环境,平等团结的人际关系,工作为家庭生活服务,这些元素组成了丹麦健康的企业文化。
哲学家罗素曾说,“把工作视为美德的信条在现代世界酿成大量危害。通向幸福和繁荣的诀窍正在于有组织地缩减工作。“
罗素写了一篇《闲暇礼赞》,在文中罗素对人们推崇辛苦劳作提出质疑。他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闲暇,一个人就会与很多美好的事物绝缘。如今这种愚蠢的苦行主义是毫无必要的。“
罗素说,“休闲培植了艺术,发现了科学,产生了各种著作,发明了哲学,并改进了社会关系。”
休闲是幸福生活的必要元素,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闲暇时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让灵魂得安歇,获修复,让文明复苏。
丹麦人认为,当每个人的工作、休息和娱乐得到平衡安排,灵感才会迸发,创造力才会展现,幸福感才能产生。
丹麦人热爱户外活动。四点下班后,人们会去乡间骑车,划船,摄影,或在家烘焙,参加合唱团练歌,登山,或玩飞碟。
丹麦人爱护生命,珍爱家庭,热爱自然,积极参与娱乐和社交活动,善用闲暇时间。他们不会为财富积累奋斗终身,为追名逐利当拼命三郎。
在丹麦生活过三年的海伦在书中写道,“现在,我也爱上’工作应是快乐的‘这个理念。我会保证自己做着的事一定是心之所爱。工作一段时间,就关机,然后去阳光下享受自在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