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于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应该是在汪天艾的豆瓣上看到的:不要急于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年轻的西语译者,几年前在复旦的一个读诗会有过一面之缘,听她念西班牙语诗,轻轻柔柔,笃定有力量;看到这句话,也会让人十分十分心安。
不要急于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个学期的设计课大概是被自己搞砸了吧,感觉做了很多,却又其实没做什么。终期报告前一个月某个下午和搭档喝啤酒时互相坦然,
es werde nicht etwas spannendes passieren; wir machen alle richtig, bekommen wir einfach 1,3. ist schon okay.
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我们的设计里出现了,我们老老实实把图画标准,模型做好,就可以交差了。
回想起那个时刻觉得真的很lame啊,互相承认并接受我们的设计并不那么出彩,却甘于得一个过得去的成绩。 整个学期大概都在和搭档闹别扭,互相厌倦又无法摆脱,无法直言不讳,又无法忍耐彼此。难过的跑走说一句不好意思我今天心情不好就此了事。浪费的太多的时间在无效的沟通,逃避问题,frustration上,摩擦没有出火花,出的只是废铜烂铁。终期pre后的那个晚上喝的烂醉,站在Döner店前大哭一场,终于吐露心声,“你为什么不早说,你觉得这样不行,你为什么不能理解我,我觉得好孤独” Partnership in architecture falcuty is such a special relationship. 那真是个特别的夜晚啊,回想起来,感觉像是成年之后补上了高中该做却没有做的释放。
回头想想,也许从搭档身上学到的东西,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吧。做事一板一眼的德国小伙,凡事都讲逻辑,讲顺序,讨厌random讨厌无理由的不对称讨厌过饱和的颜色。如果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并试着改变自己的标准来打分,我可能真的做得还不错了吧。
这学期去了哥本哈根,看了很多Bjarke Ingel, 的确很酷,三角形的阳台,moutain似的parking house,500个不同高度不同类型的住宅。他把自己的照片像素化做成马赛克墙,墙在入口。要有什么样的自信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是那么的好值得把自己的照片放在那里,又或者做这样的事根本不需要对作品的自信,你只管去做。不管怎么样算是明确了自己就是不喜欢这样的东西,也许是太playful, 而我可能没有那种流氓式的自信play到底吧。
也去看了OMA的BLOX,异常丑陋而无聊。最喜欢的可能管风琴教堂和Uzon的住宅,小学,教堂吧。有种低调的张扬,也是精致的张扬。Jacbosen 的银行楼梯很美,Niche很酷,走进去有种iron bank 的错觉。
Darstellung 的课最后也只得了个2,3的成绩,跑去问教授哪里不好。西班牙教授其实真的平易近人,说这里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当时真的觉得无地自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是做不好。感觉好像很努力,其实做出来的东西一点都不好。感觉学建筑真的得心脏和Ego都无比强大吧,因为随时都会被教授从各种无法预料的角度批评。
城市理论的课自鸣得意的第一次做了美美的矢量海报,pre的时候教授第一句话是,这个图没什么逻辑可言吧。真是蠢啊,以为会得到表扬。早就应该意识到,自我感觉良好真的是很愚蠢的感觉在这个学校里。
种种的种种,有时候感觉实在太沮丧, 站在街上给妈妈打电话,大哭一场,我妈纳闷说,我和你爸都觉得你这样把本科读完,德国工作几年,有这样的经验,回来找份工作不就行了吗。我说妈妈啊我想创造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我想创造美的东西,我想创造被人认可的东西,工作啊什么的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可是我就是创造不出来。我一无所成。我妈叹口气说,我可能太久没有了解你了,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好久没有认真琢磨写点什么了,每天其实都有很多新鲜事,多到感知新鲜事成为庸常。写东西的时候不像与人交谈,不必等待回应,不必在乎回应,不用考虑表情声调,自然也就没有了喧声夺人,故作腔调的丑陋模样。我回归本来其实不卑不亢的我,我回归我喜欢我的我。消化那些批评,消化那些不良情绪,喝瓶啤酒,然后时刻记住,不要急于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