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烂剧的形成
就从其中几个片段我基本就定性了是个烂剧。其中一个片段是,罗子君的男同事段晓天想让她当情人。然后段说了一番话 。大概意思就是婚姻是起不到保证幸福的作用的,更大的是拖累。 撇去人物背景,这段话是中性的,都9012年了,它代表了时下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李银河说婚姻已经进入了一个式微的阶段,这是一个社会学者的调查结果,而不是一个主观的观点。那放在剧里,套在一个反面人物身上,ok,我接受,毕竟是中性的。也可能被渣男拿来为自己立论,是为了骗子君跟自己偷情的自洽理论。 可是一般的套路,一个善良的女性会如何规劝呢?大致应该是这样的吧“我是一个婚姻不幸的人,一个婚外情的受害者,所以我能深切地体会这种痛苦。我不愿意把这种痛苦转嫁在别人头上,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你设身处地为你妻子想想,也不会做出这样自私的事情吧……” 然后马伊琍的“霸气”反驳我真是吐血了。她不是否认段晓天的婚姻观,不是劝对方以家庭为重,而是问对方一个月挣多少。然后一番话大意就是,我前夫收入是你十倍都养活不了前妻和现任,你有啥底气还敢在外面包情人。 不知情吃瓜观众们可能会大呼过瘾。强烈舒适,三观极正。 真的是这样吗? 那我们试想一下吼,如果同时有个财大气粗的客户,也跟她表了同样的一番白。罗子君提问“你一个月收入多少”的时候,他回答说“也就是你前夫的一百多倍吧”。马伊琍该怎么接? 分支A:“我前夫的收入也不算少了,养活前妻和现任尚且捉襟见肘。你就不一样了,没这些顾虑,看来钱真的是万能的,好吧,我考虑一下你的追求” 这应该是跟本文开头的剧情最一致的回答了吧?哦不!我不接受,我的子君怎么可能这么拜金。她那么问段小天,是算准了他这个渣男不可能有钱。换个有钱人就不会这么问了。那假如、万一、好巧不巧的段很有钱(继承?彩票?股票?whatever ),上班只是为了解闷顺便找女人。而罗子君没算准,那她又会怎么接话呢?那么我们看分支B。 分支B:“我前夫的收入也不算少了,但是,跟你比还确实不在一个档次。又但是,我看不上你,你不是我的菜,对不起!” 段的内心:WTF?那你问收入干嘛?你到底想说啥? 这样就显得特泄气了,就好像“就算你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又有啥用”式的对话,我们不是无厘头搞笑剧好么,那么我们看C。 分支C:“我前夫的收入也不算少了,但跟你比还确实不在一个档次。所以你们这些男人真让我恶心,以为有俩臭钱就自以为可以玩弄女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对不起自己的妻子!” ok,那后面贺涵对你罗子君表白的时候,麻烦你也先问一句“你一个月收入多少?”收入比前夫少,你就像diss段一样diss贺。收入比前夫多的话……相信你也不会B。那你就分支C好不好?如果贺涵是单身王老五,应该还是走分支A的吧? 可能会有人说我酱菜吃多了,咸的。好吧,好歹吃点盐没什么毒,这种剧看多了真的是有毒。这个剧表面上是在励志,在鼓励女性保持独立意识,以免被婚姻淘汰,保持危机意识,以免被职场淘汰。但是对话里携带的却是物化女性的信息。比如说罗子君的潜台词可以这样理解“老娘是有行市的,你的身家不足以包养我”,这给段晓天以及观众一个怎样的暗示呢?就是,请努力奋斗吧,等你收入足够多了再来考虑这个事情吧。再比如,职场里罗子君的女领导(实在懒得查名字了,你们自己找吧)就一势利眼,不了解罗子君底细的时候冷眼相看,对段晓天的性骚扰事件冷处理。了解了以后立马谄媚,还把段晓天拿下,以表立场。观众们看了无不拍手称快的吧?拜托,你们期待的解气、洗冤,全都是建立在关系、背景、权力、主角光环之上的。说好的公平呢?难道不应该是靠真相吗?这种事发生在你们的职场里都会恨得牙根痒痒,可出现在电视剧里怎么那么喜爱呢? 插一段网上流传的话: 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这种骨子里的自私,才是我们真正该反思的。 不管看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观众读者很容易有主角带入感希望主角化险为夷,逃过危机,哪怕主角是《天生杀人狂》《汉尼拔》《电锯惊魂》那样的,就更不用说罗子君这样的伟光正人设了。这应该是大多数文学作品的手法吧,至少可以用来引导受众到某个方向。如果作者是无意的,那我觉得是我多想了。如果作者是有意的。或者可以靠它来引导受众思考,进入到不同的领域、角度、立场、逻辑。或者可以激发受众的直觉而抑制思考,从而趋同、从众、麻木、寻求感官上的舒适。 该剧还有很多槽点,譬如逻辑上的,观念上的,要传达的。这里仅表述一二。 那么,要看什么,怎么看,你来选择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