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从一个新环境开始到底难不难
先跟大家报告一个消息,刘师傅终于找到工作了了。
一切不确定因素终于在刘师傅拿到工作offer后尘埃落定了。坦白说,这段经历到底有多惊心动魄艰难险阻,我其实没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也不对,最紧张激烈扣人心悬的绝对是抢银蕨签证名额的那一刻,然后就要数刘师傅考英语的时刻(雅思必须要考过6.5分才能拿到签证),绝对的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真的就像大s说的那句,人生就像过关斩将一样,面前总有一个一个大Boss在等着你。但等到打倒大Boss以后,你会觉得全身经脉通畅,好像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功力日渐深厚强大起来。
我从18岁离家读书开始,就在不停的换城市。4年重庆,6年澳门,再4年成都,然后1年半深圳,现在辗转反侧又到了新西兰,对我而言哪天在哪个城市尘埃落定了才是稀奇的事情。所以到现在换个国家就像跟搬家一样,打包好行李随时说走就走。刘师傅比我更潇洒,男生连行李都不需要准备,带上银行卡就够了。
由于我俩不止一次的经历了换环境,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已经配合的比较默契了,各自都有自己的分工,彼此配合的也很顺利。没有什么是比得上有个值得信赖的同伴共同进退风雨同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心理准备
我的处事风格绝对是属于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冲出去再说,没规划没想法。刘师傅绝对是跟我截然相反的额人,在没来新西兰之前,刘师傅已经上网查完了所有的资料,包括新西兰的生活成本有哪些,交通出行如何,甚至详细到电费网费水费的构成及开销……然后每天不停给我叨叨去了新西兰要花哪些钱让我做好心理准备,美其名曰是给我心理建设,免得我心里落差太大。
来到新西兰以后整个落差感我算调整的比较好,整个过程我只崩溃了一次,主要是因为前期花钱如流水,我俩都没有收入让我非常焦虑。于是终于某天大爆发,大哭一场以后居然自愈了。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其实是自暴自弃了,大不了两个人休息半年再打道回府,有啥大不了!
我们班有个中国同学,40岁左右,来新西兰一年多,在语言学校学习都八个多月了,从跟她的交流中能感觉到她在新西兰生活的不开心,按照她的说法,她放弃了国内曾经拥有的所有,优渥的工作、熟悉的朋友、亲爱的家人……来到新西兰重新开始,女儿不在身边,也从来没有学习过英语,现在为了考雅思不得不每天学习英语,上午来语言学校,下午还报了个班学雅思。我没有细问她来新西兰的主要原因,在国外一年多都没适应的情况估计也不在少数。之前我们买二手家具时候去了另一个中国人的家里,那家人说是要处理家具卖房子回国,他家的小孩大概七八岁左右,在房间里玩游戏,我们估计是为了小孩移民到新西兰,但是最终小孩无法适应新西兰的生活于是不得不选择回国。

资金准备
比较敏感的一个话题,你问我搬到另一个国家要准备多少钱,我肯定回答越多越好。在不稳定的因素下,钱确实能让你有比较多的安全感,至少更多的钱能让你选择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居住,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去生活,也能让你买一辆车让你的出行更加便利,选择你想吃的食物……
可以把你未来可能发生的消费列一个较为详细的清单,并且在网上搜索你需要的信息。在来新西兰之前,我们已经在手机上下载了Trade me,上面有租房以及二手车的信息,所以我们按照自己的预算给租房和买车定了个大概范围,并且到了新西兰以后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当然基本生活成本的信息我们并不知道,所以我们浏览了很多网页去了解基本的生活信息,按照我们的理解制定了一个月的生活成本计划,并保证存款至少能支撑我俩半年没有工作收入。
生活准备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身体问题,众所周知的,国外的医疗非常昂贵。举个例子,我因为反复无常的皮肤过敏去看了医生,因为我不是本地居民也没有长期居留的签证,所以我的问诊费是95纽币(人民币433元),这还只是问诊,不包括任何治疗和药物。

所以在来新西兰之前我做了一个身体的彻底的检查,包括牙齿。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死我,医生告诉我有13颗蛀牙,要知道这13颗蛀牙如果在新西兰真的可能随时让我倾家荡产。补颗牙多少钱我没了解过,但我们有个同学正在箍牙,他有几颗牙好像有问题需要补,问了牙科诊所一颗牙要250纽币(人民币1140元),他现在正在想办法去超市找类似502的强力胶自己解决……还有个日本同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直接坐飞机回日本找牙医了。
所以,当你做好准备去另外一个国家,我强烈建议先做一个详细的身体检查,把可以处理的问题先处理好,避免之后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因人生路不熟语言不同而发生的任何问题,心累钱也花的多,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

最难的永远是开头。所以做好能做好的所有准备,然后就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要给自己临阵脱逃的机会,一股脑扎进去,在你真正投入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时间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的,因为你根本无暇自顾。当你最终到达目的地时你会感谢自己的不离不弃,坚持才是这个世界上战胜困难的唯一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