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17项奥斯卡奖幕后功臣约翰·豪首度来华办展,逾百件真迹,邀你缠绵中洲世界

约翰·豪,蜚声世界的加拿大插画艺术家,1957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长大,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艺术学院,现居瑞士。在奇幻插画、概念艺术设计领域享有盛名。托尔金笔下的中洲世界,更是其艺术生涯中相当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与托尔金的缘分,可以追溯至学生时代:因为图书馆的《魔戒》太抢手,第一部总是被别人借走,他不得不从第二部《双塔殊途》进入中洲;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为《魔戒》书名做设计、暗暗画下人生中第一幅甘道夫对战炎魔(如今已是他描绘最多的中洲名场景)……约翰·豪不仅以画作促成中洲传奇搬上大银幕,与搭档、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得主艾伦·李为共摘得17项奥斯卡奖的《指环王》系列电影所做的艺术设计更让全世界书迷美梦成真。2009年,两人重返新西兰,为电影《霍比特人》系列再度构建中洲。(这两天,亚马逊即将开拍的中洲题材电视剧也宣布了约翰·豪加盟担任概念艺术设计。)
作为世界顶级奇幻艺术大师,约翰·豪在全球艺术领域中极具代表性,他曾在东京等多个国际都市受邀办展,他的画作使众多读者流连奇境乐而忘返。

这一次
“中洲旅人——约翰·豪艺术展”
将来到中国!
这是约翰·豪首度来华举办展览
是其海外展览,展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真迹逾百件
展览包含约翰·豪创作于1979年甚至更为早期的作品
中洲主题画作荟集众多名场面
(甘道夫对战炎魔、恩特摧毁艾森加德)
人气角色(芬国昐、格罗芬德尔、莱戈拉斯、斯毛格)

约翰·豪为尚未发售的《2020年冰与火之歌官方年历》新作的插画“冰蜘蛛”也将首次公开展示。

绘画形式上有素描、水彩,材料上包含铅笔、彩铅、墨水等;并特别呈现其创作中使用的个人物品。不仅能让看展者大饱眼福,更能感受约翰·豪在创作过程中的观察、思考与探索。

展览由世纪文景携手思南公馆主办,著名设计师、“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陆智昌老师亲自操刀设计与策划,与艺术家共同选定展品,将为中国读者量身定制内容罕见,盛世空前的“中洲世界”主题展览。
现场还有约翰·豪独家授权的限定款衍生品陈列售卖,为喜欢约翰·豪和奇幻世界的粉丝提供福利。
8月14—17日期间,主办方还特别邀请约翰·豪来沪与读者见面,举办“新书发布暨大型新书签售会”、“中洲旅人之夜——读者见面会”、“约翰·豪大师工作坊”、“大师素描网络直播”、“小型签售会”等系列活动,读者、粉丝及插画爱好者将有机会与大师实现零距离交流。具体时间及活动安排请关注世纪文景后续相关推送。

中洲旅人:约翰·豪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9年8月4日-8月31日
10:00-21:00
展览地点:思南公馆
(上海黄浦区复兴中路515号)
主办方:世纪文景、思南公馆
【提示】
8月4日为内部预展暂不对外
8月5日起向公众开放
展览为预约机制,现场凭电子票入场
门票信息:
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即可预约
同行12岁以下儿童(含12岁)无需预约
个人预约免费
(特别提醒:每周五晚19:00-20:00为特别讲解场,由专人特别讲解,可以提前预约)

团体票8人以上(含8人)成团
108元/人
同行12岁以下儿童(含12岁)无需购票
(每人将获得超值观展大礼包一份,包括:约翰·豪新作《中洲旅人:从袋底洞到魔多》一册+珍藏版一笔笺一册+专人讲解服务)

约翰·豪与中洲世界
早在1995年,弗兰·沃尔什和我首次考虑将《魔戒》改编成电影的时候,约翰·豪的画带给我们很多启发,每张看起来都好似电影剧照。他的许多画作都具有这种特质——将强烈的戏剧冲突凝结于一瞬。它们也富有真实性——一种让奇幻看来像史实的感觉。这些画作使我们对于影片可能呈现的视觉效果感到兴奋不已。
“我们将约翰的作品用在项目展示里,试图让好莱坞对托尔金电影这个主意感兴趣——最终计划成功,我们获得了资金。约翰就这样在《魔戒》银幕化一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彼时他毫不知情。”
—— 彼得·杰克逊

1997年,彼得·杰克逊致电约翰·豪,邀请他参与中洲电影的艺术设计,当两人终于相见,彼得惊觉“我意识到他就是甘道夫,真的——那些画简直是再年长30岁的约翰的自画像!”

“我们的分工顺理成章,约翰致力于中洲的黑暗面——凶残的恶兽、炎魔、巴拉督尔、米那斯魔古尔、黑门等,我则留在了安都因河更为安全的一侧。但也有例外,约翰设计的雄鹿镇渡口、绿龙酒馆和细节精致的袋底洞布景,可以取悦哪怕最挑剔的霍比特人。”
——艾伦·李
光是甘道夫对战炎魔的名场面,约翰·豪就画过不下五六次,魄力十足,不是画册对页满版便是被用作各种封面,依然能有新鲜角度,足见大师功力:从卡扎督姆桥上的对峙、玉石俱焚的下坠到齐拉克-齐吉尔峰巅的缠斗……足以组成一整组连续镜头:
“骇人的生物向着墨瑞亚深处俯冲,它展开怪兽的魔爪,嘴巴洞开仿佛巨大的火红深渊,发出愤怒的咆哮,宛若蝙蝠的双翼折叠起来,被甘道夫举过头顶的利剑所发出的闪光照得透亮——他的银色胡须被吹向后方,手臂和腿在战斗中沾上血迹——他擒住这畜牲的喉咙,和它一起跌进深渊和毁灭”,“高耸的峭壁披着蓝影斑驳的白雪,冰冷的迷雾在其间盘旋。那些从远方观看的人,会以为山顶正被风暴笼罩着。火焰舔舐着齐拉克-齐吉尔的中心,云层和变换的朦胧热气使它模糊不清——上面有两个黑影:一个身型可怖的生物,翅膀伸展,尾巴缠绕山顶;怪兽呼出的耀眼炙焰下映衬出一个人形,他挥动的小剑在大火中闪烁着灼人的白光。”

典型的约翰·豪风格:从密集、复杂的文字间挑选出的短暂一瞬,刻画成有力而令人难忘的意象,其高超的技艺给奇幻插画带来真实感,无论是角色、风景,还是冲突和灾难。

成功地捕捉决定性瞬间+高超的画技+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是约翰·豪之所以是大师的重要原因,这幅《兰斯洛特》让多少人以为自己是在看一张照片!

要画好这些,迫使约翰·豪成为一名实践者,又瘦又高的身材让他成为小伙伴中唯一能够套进那些沉重拘束的铠甲,还能穿得合身的人。谁能想象一个年近半百的人,时常拿着刀剑在维塔工作室的院子里跟动作替身丁零当啷练剑,把替身打得人仰马翻。
约翰·豪曾说自己像松鼠和喜鹊,喜欢藏东西以备他日之需——作为一名插画家,家中上百个抽屉的图片素材为那一瞬的灵光闪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撑,经常整理、学而时习,到用时方能游刃有余,召之即来;同时,也要分清信息和灵感,不被大量的文献资料所困囿。优秀的插图并非拷贝粘贴或徒凭细节堆砌,而取决于它们在脑海中恣意冲撞的时间长短。有不少被偏爱的意象在约翰·豪作品一再变形出现,值得爱好者细细体察,比如:鸟爪、怪柳和“俄耳甫斯”……
他也喜欢画那些常常被读者忽视的意象,聚光灯外,往往更有画家大展拳脚的余地,有不少画作,存在素描和彩绘两种版本,如《魔戒》卷一第六章中的“柳树老头”、第八章中的“古冢尸妖”、《冰与火之歌》中的“三眼乌鸦”,细节处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有心的读者可以对比来看看,玩下大家来找茬的小游戏:是不是背景变了一些,而画中的人物是有或无……


如今,约翰·豪化身“中洲旅人”,一如当年那位最具智慧、最受人喜爱的伊斯塔尔——甘道夫,带领我们一路踏查,比尔博和弗罗多旅程以外中洲的未经之地。我们不仅可目睹托尔金中洲故事的核心剧情,还可欣赏那些刚好在山后或地平线以外的地方;托尔金书中的事件被一一检视,甚至那些仅仅被暗示的地方……
“中洲旅人——约翰·豪艺术展”不仅荟集了约翰·豪笔下的中洲,更有其为《冰与火之歌》创作的最新作品,中国读者和观众可一路追溯他如何从一个学画少年蜕变为今日风格奇崛浓烈、广受爱戴的艺术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