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排出《白毛女》的他们,又打造了一部「足尖上的红色经典」

中国芭蕾舞界素有“北红南白”的传说,“红”指的是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白”便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白毛女》。

《白毛女》首演于1965年“上海之春”,是芭蕾民族化的重要作品之一,见证了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划时代进程,迄今演出超过2000场依旧朝气蓬勃。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奠基之作,同时也确立了其国内一流的地位。
1979年,上海芭蕾舞团在《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成立,秉承着“芭蕾中国化”的初心,上芭走过风雨兼程的40年,如今已经拥有167部原创作品,形成了优雅细腻、博采众长的“海派艺术风格”。




上芭既积累了《天鹅湖》《睡美人》《葛蓓莉娅》《仙女》《胡桃夹子》《吉赛尔》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更创作了《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样年华》《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简·爱》《长恨歌》《哈姆雷特》等原创舞剧。
成立以来,上芭青年演员们先后在国际芭蕾舞大赛中荣获了52枚奖牌,实现了中国芭蕾在国际芭蕾舞赛坛上零的突破——第一块奖牌、第一个双人舞大奖、第一个芭蕾“奥林匹克”金奖都出自于上海芭蕾舞团。
不仅如此,上海芭蕾舞团还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与海内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向世界展示中国芭蕾独特的魅力,被西方媒体称为“来自于中国上海的芭蕾像中国的瓷器(China)一样精美”。

时隔多年,上海芭蕾舞团不忘初心,全新打造了一部足尖上的红色经典,将《闪闪的红星》首度搬上芭蕾舞台。
《白毛女》代表着上芭的“起点”,则这部最新力作则代表着“当下”。这是一部饱含革命精神和红色情怀,同时又渲染着当代芭蕾浪漫色彩的舞剧,是用西方芭蕾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诚意之作。
8月25-26日,上海芭蕾舞团将带着《闪闪的红星》来到羊城。与“红”、“白”侧重表现女性不同,《闪闪的红星》以成年参军的潘冬子为主角,加入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营造超现实又超浪漫的舞剧氛围。
“艺术感很强,真的很美很感人。”
“很惊艳,最震撼的是,原先看电影的想象完全被颠覆了。”
《闪闪的红星》自去年首演以来好评不断,有70后观众分享说,原本来怀旧的,没想到被芭蕾的美折服,再一次与潘冬子相遇,有熟悉的感觉也有全新的震撼!
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究竟会如何呈现?从叙事到舞蹈编排,从音乐到舞美,从灯光设计到服装设计,主创团队又经过了怎样的反复琢磨?
编导&编剧赵明:
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充满了
我对舞剧、对人生、对生命、对革命的感悟。

其实早在20年前,赵明就排过当代舞剧版的《闪闪的红星》,由著名舞蹈演员黄豆豆主演,在第二届全国“荷花杯”舞剧比赛中获得过金奖。
“当年的舞蹈《闪闪的红星》给了我很多成就,但我一直不满意,很希望有这样一部舞剧,让我有更多创造。”
多年后再次编排《闪闪的的红星》,并且以芭蕾形式呈现,赵明把视角聚焦到了成年潘冬子身上,并突破性地让大小潘冬子在同一舞台上对话。
当行军路上的种种与儿时的记忆相交织,少年潘冬子和他已经牺牲的父亲母亲轮番闪回出现,成年潘冬子回顾着自己的过往,更加坚定了救起更多母亲、守护更多家庭的革命决心。


蒙太奇式的分切和组接,现实与回忆的时空交错,这种全新的舞剧叙事方式及故事结构不仅理清了人物间的关系,行军路上各种节奏的埋伏、急行、夜行也与舞剧的变奏性不谋而合。
赵明坦言:“让潘冬子‘长大’,其实也是在完成我的一种愿望,相信也呼应了广大观众的情结。我们可能都对电影中最后的一组画面印象深刻。山花烂漫中,少年潘冬子背起钢枪成了小红军,跟着队伍一直往前走。看到这儿,人们或许也会有所思考、有所追问——从那以后,潘冬子去了哪里?干了什么?舞剧对此作了一个很好的交代。这种有新意的表达,突破了线性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脑海中重温曾经的感动,也在电影之外产生‘诧异感’,有意外收获的欣喜。”
作曲家杜鸣:
要符合芭蕾的审美品味,
更要走进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特意保留了1974年电影中由傅庚辰先生创作的三首歌曲《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和《红星歌》,并由担任该剧作曲的杜鸣进行全新的创作。
这些歌曲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是无数人脑海中不断循环的经典旋律。如何让新的音乐和这三首经典乐曲自然地融为一体,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随着音乐情感的起伏而感动,同时又要符合芭蕾舞剧的艺术表现方式,让音乐保持舞蹈性,是杜鸣创作过程的最大挑战。

剧中有大量描写红军战士行军的段落,在经过不断思考后,杜鸣选取《红星歌》中的三个音作为“行军”的主导动机,然后用交响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将这个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在符合导演要求的同时,又保证了音乐风格的统一性,让观众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
杜鸣认为,《闪闪的红星》讲述的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所以音乐应该从一开始就展现我们的民族特性,并且要在保证芭蕾审美品味的基础上贴近观众,不让大家觉得舞剧有距离感。所以,杜鸣对音乐的处理尽可能地朴素,不刻意运用炫目繁复的作曲技巧,让音乐自然地流淌出来。
舞美&灯光设计韩江:
用符合当代审美的舞美设计,
寻找革命题材的浪漫特质。

舞美及灯光设计由韩江操刀,经过深思熟虑并和编导赵明进行沟通后,韩江确定以偏现代的舞美设计方向。
他以巨大的岩石为基调进行设计,舞台上由四块大石组成的高达11米的山石,合起时是巍巍高山,分开时是块块巨石,表面“贴”满了厚实的油画颜料,具象上它是环境的体现,抽象上它又是冬子的心理依托和支撑。
除此之外,韩江还在画家尹朝阳的油画作品中汲取灵感,力邀资深绘景师张庆山利用参与布景制作,通过对布景绘画性的处理,展现芭蕾浪漫的特点,给观众带去更多的诗意、更大的想象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三场大火:母亲出现在冬子的梦境中,远处熊熊燃烧的大火与近前母亲的涅槃遥相呼应;高达8米的火焰吞噬巨石上的英勇就义的母亲;火海中烧毁的梁柱一片片砸下,冬子义无反顾地冲入火海救出更多的母亲……一次次递进的大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场面尤为震撼。
服饰&造型设计李锐丁:
大地的色调
红色的交响

担任服饰及造型设计的李锐丁将本剧服饰设计定义为“红色的交响”。他解释道,“所有的色彩走向是一种交响式的表现方法,轻、重、浓、淡、张扬、抑制、抒情、高亢,都在设计中有节奏地出现。所有人物的设计来源于原始形象本身,但又区别于原始形象,有着显而易见的突破及变形。”
在主要人物的服饰设计上,李锐丁选择了符合江西当地风俗民情的朴实的大地色调,附加温和的蓝色或绿色。
设计代表“红星引领我们去战斗”的“红星”的形象时,他则以党旗红为主体,派生出了十几种红色,借助材料的虚实结合,透明与不透明,光泽与无光泽的组合处理,通过色彩表达了炙热的情感。




此外,本剧的服饰在具体制作上也运用了国际流行的毛裁、拼贴、肌理、手绘、半朋克式的方式,以期达到红色革命艺术化,历史题材现代化,民俗元素时尚化,民族样式芭蕾化,中国故事世界化。

湾区花正开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
| 主创阵容 |
编导/编剧:赵明
作曲:杜鸣
舞美/灯光设计:韩江
服饰/人物造型设计:李锐丁
艺术顾问:傅庚辰、赵汝蘅
| 主演阵容 |
潘冬子:吴虎生、张文君、袁岸璞
母亲:范晓枫、周嘉雯、项阳
父亲:张文君、涂瀚彬
少年潘冬子:严庆辰、戚宇勋、袁沁
红五星:戚冰雪、孟繁宇、冯子纯
胡汉三:吴彬、周海波
| 演出详情 |
— 广州站 —
▪演出时间:
2019年8月25日(周日)19:30
2019年8月26日(周一)20:00
▪演出场馆:
广东艺术剧院
▪ 演出票价:
180/280/380/480/680/880
▪ 超值套票:
788元(480*2)/988元(680*2)
会员尊享折上折优惠
▪ 演出时长:
约120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 温馨提示:
一人一票,凭票入场(手抱婴儿谢绝进场)
扫码直达购票通道▼

— 深圳站 —
▪演出时间:
2019年8月13-14日(周二至三)20:00
▪演出场馆:
深圳保利剧院
▪ 演出票价:
180/280/380/480/680/880
788元(480*2)/988元(680*2)
扫码直达购票通道▼

湾区花正开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

“艺术精品巡演”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板块之一。
“艺术精品巡演”汇聚了包括“大美湾区 踏歌前行——2019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在内的我省和港澳地区、其他省市及国外的16台艺术精品,于6月15日至8月26日在广州、珠海、东莞、江门、中山等市巡演,共演出62场,涵盖了综合节目、地方戏曲、话剧、音乐剧、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交响乐、民乐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
本次巡演旨在推进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搭建以湾区主要城市为支撑点,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艺术展演和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项目。
*本文整理自“上海芭蕾舞团”(ID:shanghaiballet)、澎湃新闻、大众日报;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闪闪的红星》搬上芭蕾舞台,强大阵容全新演绎,重燃红色经典
👉🏻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登台国家大剧院看哭观众,8月震撼亮相广州!
👉🏻半天暴走10万步!正步迈出芭蕾style!《闪闪的红星》喊你来battle
夏日乐享套票限时限量发售中

广东艺术剧院音乐舞蹈爱好者群,正向你敞开怀抱!群内可以即时获取演出现场剧照,还能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观后畅聊。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演艺君”微信备注“进群”,来和我们一起玩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