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藏小众景点
查看话题 >Huayhuash 徒步之后记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自由的陌生人。

徒步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走得很费力,但是知道自己还可以走很久。路不好走是一定的,可能是因为泥泞湿滑,可能是因为一路上坡,也可能是因为布满碎石,这样的路前面还有很长,看不到头。这时候你会想,徒步不是应该以自己舒服的节奏走吗?我为什么不舒服?看看别人,好像也不轻松。于是,大家咬着牙,跟自己较着劲,跟别人较着劲,走上山坡,走下峡谷,跨过河流和草地,看到了大自然神奇的景观和艰难,看到了自己的勇气和胆怯,这大概就是徒步。
走在或许很美,或许什么都看不见的天地之间,身体和地面,和万有引力做斗争,不时地老天还下点雨雪来助兴。精心准备的冲锋衣,登山鞋全是泥,裤脚就根本没法看了。全身都湿乎乎的,分不出是雨淋的还是汗出的,风吹来冷的全身发抖。看着别人 似乎轻快的脚步,咬着牙拼命跟上,心想还好我不是落在后面的。终于走完了一天的路,到了营地,这时候其实感觉不到累,只会在心里叫一声:我靠,总算到了。
日复一日的爬上山口,走下峡谷,再爬上山口,看到美妙风景,晒着温暖太阳的时候,觉得真是美好的体验,然而更多的时候是闷头走路,或轻快或费劲,总归不会太轻松。走到了第六七天,身体的储备消耗的差不多了,而恢复却有些跟不上,就会更难一些。然而,不论怎么难,却又都没问题,总是可以走下来的,于是,也就都算不上怎么难。走到了最后,身体和精神都有些疲惫了,于是心满意足的觉得也该回去了,开始想着回去以后先洗个热水澡,把这些天积累的汗泥都去掉,然后清清爽爽的去吃个大餐。遇到别的人,讲起徒步的经历,总会眉飞色舞的讲那些美景,那些刺激的新奇的体验,说起难度,嗯,总归有点难度的,不过,有谁会在乎呢?
Huayhuash路线:
第一天不走路,陆地交通到大本营4200米
第二天翻越4700米的山口,下降到4200米,再翻越4600米的山口,下降到4200米,全程21公里
第三天翻越4850米的山口,全程17公里
第四天无山口,十四公里约4小时,温泉边扎营
第五天最难,从4200米开始,翻越5000米的山口,然后下降到4400,再爬上5080米的San Antonio山口观景,然后下降到4400的山谷扎营。
第六天比较轻松,下降到3500,爬升到4200扎营
第七天从4200爬升到4800,下降到4400再爬升到4850,下降到4000扎营
第八天爬升300米然后一路下降一千多米到村庄,坐车回Huaraz。

来Huayhuash徒步,身体上还是要有些准备的。
体力:体力要求并不是很高,平时可以轻松慢跑10公里的,体力就足够了。
高原:适应高原是最重要的,Huaraz海拔3000左右,可以先住一两天,参加个冰川徒步的一日团,或者去走一下Laguna69。如果走Laguna69觉得没问题,那基本上就算适应了海拔。
技巧:用熟登山杖很关键。这次途中,经常看见一些人已经走不动了,而登山杖还绑在包上或拎在手里。在走路和上坡时候,登山杖可以帮助节省很多体力,下坡和过泥地的时候更是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降低危险。
关于装备:
包:因为有驴子驮行李,可以适当多带点零食和衣服,装在大背包里,请驴子驮着。不过一路上风吹雨淋,如果心疼背包,可以买个蛇皮袋装东西,用完就扔。随身的背包有20升就足够了,背负系统要舒适,装路上随时要换的衣服,一些食物和水。最好用水袋,这样可以随时喝水而不用脱卸背包。
登山杖:两只登山杖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可以向旅行社租,一定要亲自检查过。
睡袋:就用旅行社提供的吧。旅行社只提供棉睡袋,因为价格便宜,一般是5度左右的温标,每人两条套起来用。我自己睡下来觉得足够了。如果自己带羽绒睡袋可能会心疼,因为帐篷里一般不干净,有细碎的泥土和草叶。徒步过程中雨水很多,潮气大,受潮之后的羽绒睡袋保温性会下降很多。
防潮垫:旅行社提供的防潮垫不知道睡过几万人了,泡沫垫子基本上压扁了。如果能租一个充气的垫子,舒适性会好很多。
帐篷:最好自己带,或者自己租一顶,要亲自检查好,尤其是拉链。这次徒步中,我们这个队15人,一共10顶帐篷,都很旧,所有的帐篷拉链都有问题。我每天都要修理拉链,到后面我已经很有心得了。而有的人实在弄不好,只好用几个夹子临时凑合一晚。这些帐篷很不讲究,四季帐,三季帐都有,赶上什么是什么。试想,在夜里零下五度到十度,如果住在三季帐里大概不会怎么舒服。我问了其他队伍的人,他们的帐篷也大抵如此。只有一只豪华队伍的帐篷非常好,可惜他们的费用高出我们几倍。
其他:一些基本常识性的东西都需要带着,比如墨镜,防晒霜,防蚊虫,创可贴,遮阳帽,雨衣(在冲锋衣之外再带一件轻薄的可以连背包一起遮住的轻薄雨衣非常实用。某宝有国产品牌的雨衣,Cordura材料,折叠起来体积很小)。充电宝见仁见智,我的充电宝在低温下挂了,而且永久性挂了,别人的用起来没问题。
关于食物
食物都是旅行社准备好的,向导在到了第一天的营地时候打开箱子,才知道里面都有什么,然后他们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变着法儿的把这些东西都用掉,把大家喂饱。
一般来说,早餐有热水,面包,果酱。午餐都是早上做好带着,肯定是冷的。晚餐有热汤,热菜饭。在高原地带,米饭总是夹生的,多煮都没用。意面会好一些,可以全熟。一般前两天有新鲜肉吃,后面就都是罐头或肉肠了。茶和咖啡一直都有。如果自己想吃的好一点,可以考虑自己带一些方便美味的东西。
每天早餐过后,每个人都会领到一份零食,里面是一个水果,一小包饼干,两只巧克力棒和几块糖,如果自己带零食,建议是巧克力,葡萄干之类可以快速补充能量的东西。不需要带很多,路上吃东西的时间不多,因为停下来很快就会冷。
关于向导和驴夫们
行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全靠他们了。一般来说,向导负责所有事情,包括路线,安全,吃,解决各种问题。向导得到的报酬也相对高一些,他们大多具有很好的经验,对这一带山区也足够熟悉。比如我们这次的两个向导都不错,Api在Huayhuash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哈素斯来这里时间不长,但是带队徒步也有十几年时间了。据我观察,其它几只队伍的向导也都还不错。所以基本上不需要很担心。
驴夫们主要是力气活儿兼打杂儿。每天装卸行李,搭帐篷,洗碗之类的事情。每天早晨,向导告诉驴夫今天到哪里扎营,他们就会自己赶着驴径直走过去,然后把营地搭好。有时候他们和我们的路线是不同的,而且驴子总比我们走得快。我走的最快的几天,驴子刚到营地不久,帐篷还没搭起来,我就到了。
驴夫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营地的舒适性,然而,很悲催的是,我们队乃至其它几只队伍的驴夫们都不怎么让人放心。至少我每天早早到了营地,总要检查一下我的帐篷。帐篷的开口是不是对着迎风的方向,外帐有没有装反,地势是不是足够平。有时候我会自己把帐篷转90度方向,或是换个地方。我曾经见到另外一只队伍,他们的营地建在峡谷入口的高台上,那正是大风口。我很疑惑的过去走了一圈,发现有个帐篷的开口正对着风来的方向,虽然拉链门紧闭,整个帐篷还是被风吹得胀鼓鼓的,如果不是六根帐钉死死的拉住它,说不定就此破碎虚空而去了。
关于旅行社
瓦拉斯这个小地方,旅行社比饭馆都多,满大街的人都想拦住你问你去不去徒步。如何挑选见仁见智。一般来说,可以在网上预订的会贵很多,因为这样的人一定是时间紧凑,愿意花点儿钱的。如果到了瓦拉斯再找旅行社谈,怎么选择旅行社又是个难题。我也没有好答案,我当时谈了三家旅行社,价格都差不多,在500-600sol之间。(1 sol=2.11人民币)我就凭自己的观感选了一家,也许是因为这家的英语比较好吧。然而徒步回来,大家给这家的评价都不怎么高。可能这也是要看点儿运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