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釜山行

原创: Nicole 酒余韵来 5天前
每当寒暑假来临,我都会变得异常兴奋。一是因为有较多时间好好放松、沉淀自己,还有一个原因是能够和喜欢的人一起出去走走、看看。
这次我们选择了釜山,韩国的第二大城市。攻略方面,我们都稍显「佛系」,没有太多刻意的安排,但还是事先选出几个心仪的打卡点。

7月9号的晚上6点多,我们抵达首尔,第二天早上再转机飞往釜山。这么美好的一个晚上,当然不能浪费。因为比较靠近要转机的金浦机场,所以我们选择了弘大作为落脚点。
弘大全称弘益大学,是韩国一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同时,这也是首尔的一个著名景点,特别在晚上,繁华的夜市、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都让人沉醉。

在弘大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歪果仁的面孔。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刚整完容的小姐姐还没拆胶贴就出门浪了,让人惊奇但也在情理之中。
街上形形色色的餐厅让人有种都想吃一遍的欲望,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家看似挺火爆、挺诱人的烤肉店。
这家店有点小贵,一碟150克的牛肉就要15000韩币,折合成人民币就要90元。但不论是口感、味道还是服务,我都觉得物有所值。前菜很多:辣酱蟹、蜂蜜南瓜、葱泡菜、辣白菜…后来在翻小红书时才发现,这是首尔一家特别出名的网红店,我们也挺幸运的,误打误撞、不用怎么排队就享用到这一号称「首尔最好吃的烤肉店」的美食了。

因为好吃,所以真心推荐。在大众点评上可以搜到这家名为「菜板」的店,地铁2号线,弘大站,9号出口,步行10分钟左右。具体地址为:首尔弘大麻浦区杨花路16街33号。

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走出金海机场的那一刻,真正的釜山行开始啦~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甘川文化村、海云台、松岛等等这些比较热门的打卡点,也走过了一些像长林浦口、青沙浦之类的小众景点。不论大众与否,我们都觉得旅行本身的体验比景点的名气要重要得多,这是我们每次旅行的一致想法。
甘川文化村
这里被称为「韩版圣托里尼」,是釜山的一大标志性景点。房屋错落有致、五彩斑斓,走到山的一定高度往下俯瞰,映入眼帘的像是一个上帝打翻了的颜料盘,丰富的色彩让人看了之后心情愉悦。

我们的酒店离甘村很近,步行大概20分钟就到了。两个人一路上走走拍拍、说说笑笑,乐在其中。

甘村其实是一个观赏性景点,娱乐性不太强。来这参观的很多人的目的都是找到「甘村网红」小王子,和他合拍一张「游客照」。我们也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在这个迷宫一样的地方找到小王子,奈何走反方向,走到了当地的民居,但这过程也是极其有趣的,两个人不赶时间,走到哪是哪,随遇而安。

最后,在热心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小网红。但因为排队拍照打卡的人很多,等的话至少要半个小时,所以,只能给他一个特写啦~

如果满分是10分,我会给甘村9分。景确实很美,但跟我钟爱的圣托里尼相比,甘村还是稍微逊色一点。
长林浦口
这里被网友称为「韩国威尼斯」。和甘川文化村一样,色彩很丰富,但说白了就是一个上了颜色的荒芜之地。很偏僻,交通不方便,周围是工厂,可拍的就只有一些渔船和房屋,不推荐。

这张照片看上去有点自嘲的意味,但不论如何,也算是消耗了一大堆卡路里,毕竟走了好久才找到这个地方。
海云台
海云台也是釜山一大著名旅游胜地。这里有着绵延的海滩、宜人的气候。租一把遮阳伞,躺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小憩一会,别有一番趣味。
我们并没有待很长时间,主要是嘴馋想找海鲜吃,所以休息一会拍拍照就离开了。
青沙浦
青沙浦可以说是整个旅程中最为惊喜的一站,不仅有着迷人的海景,而且在那里,我们享用了一顿无敌满足的海鲜盛宴。
这家店叫「秀敏家」,从海云台打车到青沙浦,大概也就10分钟,费用为5500韩币,不贵,折合人民币为33元。
海鲜可以单点,也可以点套餐。我们想着,既然吃,就要吃得痛快,于是索性点了一个8万韩币的大套餐,比我在乐天百货的Mango买的西装外套还贵。但是,这是真的超值,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这顿海鲜大餐。
鳗鱼、鲍鱼、虾、大扇贝…嘌呤是有点高,但看着它们,口水就莫名地流了下来。服务员技艺娴熟,一边把扇贝等肉剪开,一边烤着鲍鱼。待烤得刚刚好的时候,她会主动给我们呈上。蘸一下特制酱油和芥末,那真的是难得的人间美味。

青沙浦是我们无意中发现的宝藏景点,人很少,但很美。旅程就是这样,有时意外的邂逅也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这里标志性的建筑是双胞胎灯塔,一红一白,相得益彰。吃完饭,在这里吹吹海风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以上就是一些我特别推荐或者极力劝大家拔草的景点,当然也只是一些个人看法。
别人问我「你什么时候最开心」,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旅游的时候」。
相比起阅读,旅行是一个对外交换能量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不一样的人,经历不一样的事情,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最终,我们收获的,是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在塞班,我庆幸自己鼓起勇气报名跳伞。在那近七、八秒的自由落体过程中,我试着张开双臂,把眼前美好的世界拥入怀中。
在日本,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大和民族的文化,那种对礼仪的生动诠释、对极致细节的追求都让我惊叹不已。
在美国,通过和同事闲聊,我了解到媒体报道以外的古巴真实写照;通过和Uber司机交谈,我对美国的政治和民生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在韩国,因为语言障碍,我不得不用英语和肢体语言向当地人问路、求助,让我暖心的是,每个人都十分耐心地给我提供帮助,无一例外。
也许有时候,旅行也不一定将一个最真实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我们能做的,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经历去定义和更新我们对它的认知。
只有亲身经历的,才能让我们成长。这种成长,或许是变得更勇敢了,或许是认知的刷新和升级,又或许,是成为了一个更善良的人…
旅行,是一个自我增值的过程。有时间、有条件不妨多出去走走,去收获专属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The Painting You Like,Is Your Wine—

-
酒余韵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5 00: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