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画电影十佳
查看话题 >《哪吒》让国产动画火了,我却看到另一种被遗忘的国产艺术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上映后,用5天时间超越《大圣归来》,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赢得众多观众的口碑。这部电影的故事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为耳熟能详的故事增添了新意,使它更具现代意义和时代共鸣。

除了传统的哪吒形象里的“哪吒头、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莲花”之外,这部电影还为哪吒的形象设计了许多新的视觉元素,例如:黑眼圈、大嘴巴、朝天鼻、鲨鱼牙齿、垮垮的裤子……让哪吒的形象变得不像传统那么“可爱”,而是带了一些出格的“丑萌”和吊儿郎当的“痞气”,通过故事,这个全新的形象也受到观众的喜爱。

除了这些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极为重要,但是又常常被大家忽略的视觉元素,那就是“哪吒”这两个字的设计。

从这两个字的笔划粗细来看,整体上是圆润的,显示出哪吒作为孩童的天真可爱,同时,“哪”字向左突出的一撇和“吒”向右出格的一道竖弯钩又使这两个字呈现出一种“打破规则”的冲劲和灵气,很好地表现出这个版本的哪吒特有的性格特点。
对比其他版本的哪吒电影,从每个版本的字体设计中,可以看出电影塑造的哪吒的区别。




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能够体现出性格、气质、情绪,是一种意境的表达。不只是《哪吒》这部电影,被大家称赞的黄海设计的海报之所以观赏性高,除了他对画面构图的创新设计之外,文字的书法设计是他特别重要的武器。
比如黄海给《影》设计的海报里,毛笔书写的“影”这一个字就足以表达太多故事和情绪了。

《捉妖记》的海报中,也是巧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英文海报的字体中,加入了中国元素,通过字体的设计增色不少。

《少年的你》系列海报里,也是字作为主要视觉元素,用凌厉的字体表现出少年的意气风发。

《龙猫》的海报中,也有特殊的字体设计,在简洁的画面中,最突出的元素就是书法字体。

下面这幅,黄海早年给姜文《太阳照常升起》设计的海报中,没有字体设计的加持,要比近年的作品逊色许多。

中国的书法,在字体上经历了由甲骨文到篆书,再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变迁,脱离了“记录”的实用功能,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独立门类的艺术。
书法何以成为一门艺术?
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是从汉代开始的。
汉代之前盛行的文字是篆书。但是篆书的字体复杂,不便于记忆,而且“横竖撇捺”各种笔划的线条粗细均匀,平圆光滑,无所变化,风格大同小异,因此只作为一种记录信息的文字。

汉代以后,汉字从篆书演变成隶书,从隶书开始,入笔、行笔、收笔才有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笔划开始有了“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的笔法为汉字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于是书法成为一种审美对象,由此才产生书法艺术。(1)

琴瑟、棋艺、书法、绘画是古人修身必须掌握的技能,被称为“文人四友”“雅人四好”。书法家常说“练字如练人”,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可以磨练一个人细心、耐心的品格,磨练一种远离喧嚣、沉静心灵的心性,提升内在的审美气质,这也是为什么古人重视书法修养的原因。
中国风走向世界,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步
陈丹青在《局部》第二季里参观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时,提到了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中国的艺术,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古人写字用笔、用墨,在日常的笔墨之间渲染出中国艺术的底蕴,到了现代却被不断冲击和消解。
由于电脑打字的便利,加之硬笔的便携,人们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传统毛笔书写的可能性更是几近消失。毛笔书法丰富多变的用笔、用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陶冶人性情的功能也与我们渐行渐远。(3)
在便利之下,许多关于美的东西也消逝了,我们很难说清楚,现代的审美塌陷和浅薄化是否与此有关。我们能够察觉的是,在我们的日常中,缺少了太多情趣。
如今,我们总是强调要让中国风走向世界,其实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让传统艺术走向现代日常。

林语堂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我们每天都在跟汉字打交道,学习和掌握书法这门古老而生机勃发的艺术,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也是继承本国文化的一种最基础的途径。走近书法和汉字,我们才能真正领会这份传承千年、独属于中文世界的诗意与自由。

然而,当下的书法教育现状却不乐观,很多人在书法学习中会走弯路:
“很多家长不了解书法专业,随便给孩子报班,字体不加以选择,还去临摹现代老师拓过的字,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学的只是皮毛而非精髓。”
为了把书法艺术「正本清源」地传播给更多人,豆瓣时间推出王晶老师开设的书法专栏《黑白之间——二十八堂书法练习课》。

— 主讲人:王晶—
作为一名书法家,5岁始习字,临池近30年。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全国书法比赛金奖、中日交流书法比赛金牌奖,草书作品入展中日临书展。
作为一名才女,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书法硕士,师从虞晓勇。创办《三联节气》,担任7年主编。
作为一名书法老师,长期致力书法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多年书法教学经验,专攻草书、楷书、隶书。


为了能让更多“书法小白”也能爱上书法、创作书法作品,王晶在这门课程的设计上做了层层的考量:
第一层考量:字体的选择
在字体上,王晶选择教大家从“隶书”开始学起,其实这也是书法艺术家的建议。从文字的发展系统来看,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都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隶书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起源,学习书法从隶书入门是一条溯本求源的正确道路。
王晶说:“隶书体现了书法核心的审美特点“正大气象”,而且隶书本身是法度和意趣的结合,适合初学者学习。”
第二层考量:临摹范本的选择
在书法学习中,切忌临摹现代老师拓过的字,临摹古人的文字才是清本正源,尤其要重视碑刻的临摹,“碑刻相对于帖学,拥有重量、苍劲等优点,里面变化多端的结构是一个无尽的宝藏,从这一点来说,学习书法不可绕过这个丰富的资源宝库”。(2)
王晶选用难度适中的《礼器碑》作为范本,《礼器碑》将隶书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一波三折”运用得很好,笔画清秀笔正、嶙峋刚劲,适合初学者入手。

第三层考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设计
王晶按照书法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入门到进阶,拆分为四个阶段共28讲,从握笔、运笔等练习基本功开始,拆解点、横、撇等不同笔画的写法,逐字示范临摹碑帖,最后带领大家形成一幅完整的、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

除此之外,在每一节课最后,王晶都会分享书法文化、传统文化的小番外。
王晶说,她小时候被师父要求背字帖、背三百千、背声律启蒙,还要看《论语》、《道德经》,她以前也不理解,就是乖乖地背,但是现在觉得非常受益。
因为只有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提高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和见识,才能触类旁通,理解传统艺术的“共通性”。

现在订阅课程,还可免费获赠价值198元的书法工具包一份👇

如果你也想收获一份细心和坚持力,收获一次传统文化之旅,想试试“努力做一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欢迎加入王晶的隶书写作课,和王晶老师在书法课程里,找到人生进阶的乐趣。
《黑白之间——28堂书法练习课》视频专栏

原价249元,限时特惠199元
赠送价值198元的书法工具包
点击《黑白之间——28堂书法练习课》或长按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现可免费试看前4期课程~

参考资料:
(1)刘晨宾:书法初学为何从隶书入手
(2)陈山宏:练字即练人
(3)林慧铃:魏晋南北朝书法家学教育的现代启示
(4)篆书源流简述:http://www.shufazidian.com/shuji/article.php?arid=38&ac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