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 一个不会提问的人
今天依然是闷热的一天,依然是在家幸福且无所事事的一天。
早上九点多起床,搜了搜未来租房的地段和十一的可能目的地;下午去医院查了眼睛,医生说没什么事可我就是看不清嘛。。。晚上包了几个汤圆,豆沙一般般,所以总体也一般般。然后今天没跳绳,感觉有个广州Hr把我弄得有点心烦hhh
开始看《苏菲的世界》,因为是给青少年的科普哲学读物,所以还是挺好读的,不过里面的问题挺深刻,毕竟是从古至今哲学家们提出来的问题。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沦为了一个完全没法深入思考这些哲学问题本源的成年人,因为真的会把自己弄得痛苦,成为一个痛苦的哲学家。所以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先看看《苏菲的世界》和《Justice》,做个基础的哲学入门,也许对我未来的人生有好处,但是暂时还不打算做出一些理论上的深入学习。。。
不会提问也不会分析
随着最近两年的放缓学习,我最近反思到自己的另一个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提问了(和专家访谈时的提问不一样,那种是好奇心的问题,不过今天暂且不讨论)。这里的不知道提问源自于知识面太窄,了解的太少,对很多应该是常识的东西没有构建起清晰和基础的概念,以致于讨论到某些具体的问题时不说要发表观点,连提出相应的问题都做不到:
比如,那天老大提到互联网女皇提出了一个“按需工作”的概念,老大问我猜想一下这样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想了一会实在是没什么思路,连基本的分析框架都提不出来,这是因为现在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的问题是宏观的、大的,不是像我们以前打辩论或者在咨询做case interview时面对的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对小问题的解题方法训练过度反而导致了我面对这样的开放性大趋势大问题张口结舌。所以还是要先把目光放广,拓展应有的视野和专业技能训练并行不悖。
两三年以来(或者说一直以来),我一直把“我看的是医疗”作为我学习停滞不前和视野狭窄的遮羞布,但是在医疗行业里我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insight,以后到了消费或者说门槛更低的行业可就没有借口咯。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将世间万物分类的方法,他分为两大类:生物和非生物,生物下又分为动物、植物、人等等,同时提出了“人类是万物中最完全的生命”。这个“完全”非常有意思,人类真的具备所有生命的特性并且还具备一些其他生命都没有的特性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但今天就不在此展开了。
哲学是起点
哲学为什么和科学、和历史最终是一致的?是因为哲学诞生的根源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人类好奇而又无法回答的问题,世界的起源、为什么会有四季、怎样才能过好一生等等。因此哲学成为了各种学科的源头,但是随着各种科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科的专业性大大加强,后期的人类没有时间把所有的理论从头学起,教育只能保障将科学研究的成果教导给大家,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哲学应该是学科的终点。其实哲学是起点,大家都本末倒置了。所以在学校的教育外,如果能够有幸思考到这些问题,可能整个mindset都会不一样,而我现在开始接触这些,才觉得哲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学科。可能是因为我书才读到亚里士多德这里hhh,但是解释历史才是最关键的,这也终于给我从小“学历史有什么用”找到了一个答案,一直以来我内心的答案是通过了解历史才能预测未来,但现在我知道历史是一切的根源,当然这里历史的定义就很宽泛了。
Mind Palace
书里的苏菲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启发,决定以后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的organized——不仅是房间,更是mind。这又和我昨天的知识地图串联了起来。我想到,知识地图的定义可能还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是我应该建立一座自己的Mind Palace,将每一个东西(原谅我还没找到准确的说法,思想、知识似乎都不是很准确)放到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