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驯兽师学家教
儿子快5岁了,跟所有的调皮鬼一样,他可爱之极,但也有不少坏习惯;而我也和所有母亲一样,希望有一个完美的宝贝儿子,一个懂事乖巧的“模范儿子”。于是,我开始着手改造儿子。试验过不少育儿专家的“绝招”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方法在儿子身上统统失效。不知不觉地,我抛弃了理论和建议,拿起家长最常用的武器:唠叨和惩罚。结果不但儿子的坏习惯没改掉,我们的关系反倒变得紧张了。
就在这时,事情有了转机。因为要编辑一本跟驯兽学校有关的书,我开始每天都到一所驯兽师学校旁听老师讲课。如何教大象画画,如何训练海豚做空翻,如何叫鼠狗跳芭蕾舞,如何让狒狒溜滑板……
职业驯兽师说:这些奇迹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动物做了你希望它做的事,奖励它;如果动物做了你不希望它做的事,装作没看见。
我突然想,这条原理对另一类固执但又可爱的物种———儿童,是否也适用呢?回家以后,我迫不及待地把驯兽师的技巧用在儿子身上。如果他把一个玩具放回玩具箱里,我立刻连声夸奖,如果儿子放了两件进去,我就亲吻他。与此同时,我对乱扔在地板上的玩具视而不见,一句责怪的话也不说。在我的鼓励下,地板上的飞机大炮、猫狗猴子越来越少了……
第二次去驯兽学校听课,我又学了一招————不相容法则。
老师告诉我们,非洲冠羽鹤喜欢站在驯兽者的头顶或者肩膀上,为了让他们改掉这个坏毛病,驯兽师开始训练冠羽鹤站在一块彩色的毯子上。
因为鹤一次只能站在一个地方,习惯站在毯子上以后,它们就不会站到人的头顶上了。
老师解释说:想训练动物不做某件事的时候,可以教它们做另一件事,如果这两件事符合不相容法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以前做饭的时候,儿子总爱跟在我的身后添乱,不是缠着我给他念童话书,就是跑到炉灶前跃跃欲试。学会不相容法则后,我在厨房里离炉灶最远的角落,放上一小盘洋芋片和调味汁,并告诉儿子要等到晚饭以后才能吃。
果然,儿子每次一跑进来就被角落里的零食吸引过去,趁我不注意时偷偷拿上两块,然后带着战利品匆匆逃走。他的小动作我其实都看在眼里,只是没出声。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小调皮在炉灶前捣乱了。
活学活用了驯兽师的技巧以后,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可爱了。驯兽学校的宣传语成了我的座右铭:“永远不是动物的错”。当我的育儿计划遭到挫折的时候,我不再怪罪儿子,而是采取新的办法。
另外,驯兽师还告诉大家,动物有些本性就连最高明的驯兽师也无法改变。
我相信小孩子的天性也一样,如果儿子有些小毛病实在改不掉,我也能心来气和地接受了,俗话说得好:你不可能让猫咪学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