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逝》有感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婚姻爱情为题材写的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涓生和子君是一对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十分坚决、勇敢地争取婚姻自由。亲属的阻挠、干涉,周围“探索讥笑、亵渎和轻蔑的眼光”,都无法阻挠他们相爱的决心。绝然有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意味儿。
几千年来,反动的封建统治阶级在婚姻问题上给广大妇女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根本无半点选择的自由。但小说中的子君,面对封建礼教的重压,发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回答,并毅然离开家庭,投向涓生爱的怀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的勇敢的举动,体现了五四新时期新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他们凭着自己勇敢的斗争,终于冲破了旧势力的束缚,逾越了社会和家庭设置的层层障碍,自由结合,建立起“宁静而幸福”的小家庭。可是他们真的幸福吗?不然,这原本是恩爱有加的情侣却被分于两个世界,子君的死,涓生的悔恨,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也令我们陷入无尽的沉思之中。 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是浪漫的,可婚姻是现实残酷的。我不禁要问“有爱而结合的婚姻一定会幸福吗?”都说没有爱而结合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婚姻就不能是爱情的延续呢”?子君的悲剧给予我们现代的女性仍有启示。 婚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维持、滋养。大多数女性天真地认为只要我们结了婚就会幸福,殊不知幸福是需要争取的,是要努力的。爱只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是易变的,不稳定的。婚后的女性要努力的就是要有魅力赢得他的心。两个人达到用心灵去沟通的境界,那就有希望得到幸福。看,子君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与涓生生活在一起又是如何呢?她为平庸的琐事“倾注着全力”,“终日汗流满面”,所关心的只是喂油鸡,饲“阿随”,并以此为幸福,“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为了与官太太斗气并维护自己的尊严,子君竟淡忘了涓生的存在,有时竟弄得涓生“连饭也吃不够”。子君已经完全沉醉在小家庭的“安宁和幸福”中了,以为找到了一个理想的爱人就争得了全部的幸福,滋长了一种庸俗的倾向。人生的要义首先是要生存,“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女性要维持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哲学上说“经济决定政治”,这一观点在家庭中同样也适用。封建社会的女性要严守“三从四德”,把女性牢牢地绑在家庭中,她们没日没夜地在家中奔波,伺候丈夫的饮食起居,还要做婆婆的好媳妇。她们的思想也被束缚了,头脑里除了油盐酱醋还是油盐酱醋。《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难道还算不上是好媳妇吗?婆婆只要一句话,再好的媳妇又能怎样?还不是双双殉情。现代的女性部分已经觉醒,走出狭小的家庭,走向广阔的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赢得相应的身份地位,争取在家达到男女平等。爱情需要物质基础的,也就是钱。“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婚后的涓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失业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居然不能来养活自己与子君,来保全自己的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后来,经过多次的抗争和催逼,子君养的油鸡们也逐渐他们的肴馔。阿随也被他们抛弃了。 爱不是人生的惟一要义。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是建筑在脱离社会斗争生活的基础上的,他们“只为了爱——盲目地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他们把恋爱自由当作生活的惟一目的,这是恋爱至上的思想。现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爱并不是人生的惟一要义。女性应该要独立,不能再走旧社会的老路,把自己置于死地。女性除了爱还有事业、亲情……这种种要义并不矛盾,它们是个统一体。现在还有部分女性依附于男性,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他,没有自主,没有思想,没有独立……她们无疑会重蹈子君的覆辙。实在是悲哀。 爱情会让人失去理智,但也有人用理智去把握爱情。幸福与否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