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成了彼此的模样
人生越到后面越觉得朋友之可贵。明明才不过22岁的年纪,心却已经苍老的无动于衷。想起几年前的一段对话。那还是懵懂无知的年龄,自认为早已参透了人生的真谛,看透了俗世的无常。无知的可爱。
“毕业后你还会想起我吗?” “不会,因为我觉得我们只是被命运偶然安排的人,安排我们相遇,安排我们离别,再安排我们与另一个人相遇,我只是接受它的安排。到那时的我们忙着自己的生活,又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想起远方的人。”
每当我想起自己说过的这番话,一股强烈的羞愧感从心底的最深处发出。我羞愧于当时的自己怎么能如此自负,又如此自卑。自卑到宁愿自己先放弃,自负到以为能参透命运。
在《我可能不爱你》中,程又青说:熟女第十二条,人生要准备两本存折,一本储蓄财富,一本储蓄朋友。深以同感。
越来越多地时候,我躺在床上,回忆自己做过的傻逼事,那些同我度过青葱岁月的人就会自动浮现在我脑海。那是我最中二的一个时期,却也是我如今怀念最多的一个时期。有的时候真的很想能够有一场探访朋友的旅行,不为走过多少名山大川,见过多少奇人异事,只为了能和她们一起在陌生的街道走一走,谈谈最近的改变,说说过去的故事。这些在我过去岁月里存在着的朋友,仿佛能将现在的我带回过去。
Z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当时的我们并没有多熟悉,都有各自的小团体。可这并不妨碍我被她吸引。就像植物具有向光性一样,我渐渐的向她靠近。后来,我们好的已经可以躺在一张床上,她说:“其实我是不愿意接触你这样的人,太过悲伤,太过忧郁,我怕自己承载不起,被你拉扯进去”。她说的我无力反驳。
我们像磁铁一样慢慢的靠近。有一次我们坐在沙发上闲谈这段友情的开始,她说:其实我只是突然想到你,就问你要不要一起去张家界玩,没想到你立马就回。我当时就觉得,够果断,够干脆,合我口味。
许多时候,当我无法用逻辑解释,我常常会用命运这个词,除此之外我再想不到其他比这更合适得了。当时的我正好有一千块钱。我已经来不及去想要拿它干什么,只因为她问了,我就想要和她一起。之后,有许多次这样代表命运的时刻,只要她问了,我便去了,只要我邀了,她便来了。 这天和其他的每一天一样,平淡无奇。 “我要告诉你一个消息,你猜” “你怀孕了” “对”尾音拉的很长很长。我对着视频里的她微微笑着。
22岁的年纪,她就要做妈妈了吗?就算是验孕报告铁板钉钉的拍在我面前,也丝毫没有将强烈的不真实感从我驱散开来。我没想到人生的下一个纪元竟然来的如此措手不及,我还未及想象,它却已成事实。
我回想我们的一路走来。 她爱玩爱浪,玩的潇洒,玩的认真。我高冷孤僻,众所周知。 按平均视角来看,她更像是在职场大展身手的白骨精,我更贴合清冷度日的闲适人。等真到了人生分岔路口,我们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另一条路。她结婚,生孩子,当老师。我选择了大城市,成为了高楼大厦下行走的蚂蚁。我感叹生活的戏剧性,对于生活的戏剧性我也常常无话可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曾是我对友情最高期待。毕业后,我也几乎肯定我们将止步于君子之交。上大学后,我看到一句话,他说,某些时候你很欣赏一个人,却没有机会接触。明明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在看到它的瞬间,我突然就释然了。就像是一个快要撑爆了的橡胶球,你用针戳了一个洞,所有的空气有秩序的从那个小小的洞里跑出去。在这之前,我常常只能微笑着遗憾,而在这之后,我终于明白这是人生的常态,而一旦某种现象被冠之为人生常态,也就释然了,因为其他所有人都这样,而其他所有人都这样,你也就不会那么执着了。我也曾以为Z将是我遗憾大河里的一个。
后来在我们的一次谈话中,她说: “在我们的相处模式中,我一直是主动的那一个,但我从来没有觉得不好,在我一次次的走进你的时候,你一点点的向我敞开,一点点的放下防备,一点点变得柔软,让我的主动有了回报,我很开心。”我也很感谢,我暗暗的回答她。
我感恩Z对我的付出,可诉诸语言觉得难以开口,想用文字又怕太过正式。所以我只能暗暗的,慢慢的改变自己,学着不把自己封的那么紧。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朋友就应该在平等的天平上接受彼此,而不是谁为了谁而改变。可是我愿意,我愿意为了这段友情放下防备,我愿意为了这段友情改变自己,甚至我感恩这段友情。那些止于君子的人看着我好似健康正常,人模人样,只有她知道我心底里的见不得人的淤泥。
来上海那天,许久不见的发小来火车站接我。我们都不是会寒暄热络的人,照我拧巴的性格,久未见面的尴尬足以让我打道回府。 从我们见面的那一刻我就不停的向她说话,说火车上的事,说上火车之前的事,说未来的事,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脑子里响起,这不就是Z吗?我在心底里笑了笑。 我们竟然活成了彼此的样子。
我回想那天Z对我说: “我现在越来越不想要结识新朋友,以前的那些就已经足够了。在这里,我更愿意自己吃饭,自己逛街,自己看电影,可能是受到你的影响。”
我们都不是喜欢将自己理念强加给别人的人,也不是爱宣扬自己理念的人,更不是认为只有自己的理念才是对的人,可我们就是不经意间活成了彼此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