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7月读书总结
7月终于完成了自己每月读十本的目标,并且在31号那天激情看完《旅行的艺术》,算是读了11本。

001《美丽新世界》
最喜欢的就是那一段 “可是我不要舒服。我要神,我要诗,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至善,我要罪愆。”
不过实际上我最感动的却是元首的那一段“妥协”论,之前看《楚门的世界》,就差点被“导演”劝服,安安静静的留在布置好的世界里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八成我就是那个“选择做快乐的猪”却意外成为了“痛苦的人”的人,只敢羡慕一下野人的勇气和元首的自由。
“心满意足没有了狠战不幸的那份迷人,也没有了抗拒诱惑,拒绝被热情或疑惧颠覆致命的那份生动,快乐永不伟大“

002《人类群星闪耀时》
16年沉迷茨威格的时候买了,小说看了传记却没有读下去,有了社科类啃书的修炼,也尝试读了读传记——结果发现意外的好读,茨威格的笔法太细腻了,读起来还是像本小说。但是茨威格因为细节见也同样因为细节而忽视了整体。
正好这个月又读了《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关于列夫托尔斯泰和陀夫妥耶夫斯基的传记多少有点太艺术性了,只有几个甚至一个片段,其实是不能建立完整的作家印象的。
但是《拜占庭的陷落》和《亨德尔的复活》看的我都要哭出来了,又美又震撼。
“一千年来伸展双臂欲图包容尘世万般苦难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无比崇高的十字架掉在地上,发出轰然巨响。”

003《江城》
一个外国人写他在中国重庆一个小乡镇两年都看到什么干了什么想了什么,读起来竟然格外的吸引人。这本书对我而言最精彩的地方不是阅读的过程,而是读了很久之后,在我这笨脑子几乎要忘掉所有内容之后,一些场景突然出现在我的想象里,何伟跑过插旗山,大声念出标语的声音,走在拥堵而没有秩序的街上,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车喇叭声,他乘船游历长江,听着烟火声度过中国的新年。
本身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山城的风光人文对我来说是无比陌生而神秘的,但是好像通过阅读江城,让我找到了一条想象中的秘密通道,可以在模模糊糊的记忆里寻觅眼不曾见得风景。而且最有趣的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眼睛重新打量那段我不怎么熟悉的中国人的生活变迁,会让我觉得又陌生又熟悉。
何伟的记录实在是太诚恳了,我在读书手账里写“你怎么能做到既客观而又充满感情的记录下这一切呢?除了准备为期两年的沉浸式生活以及艰苦而努力学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不是你要允许这所有人和事都超出你自身的坐标系?而后你并不傲慢或自卑的写下去……”——这也同时教会我宽容存异。
几面高大的院墙挡住了城市的喧嚣。“四化”标语的四周开满了鲜花。

004《一句顶一万句》
再没有比这更让我亲切的文字了,里面吃的东西,说话 风格 ,生活习俗都是我的长辈生活的书面版罢了。除了过于熟悉以至于可以身临其境的特点外,刘震云的啰嗦真的像是洗脑一样让我铭记于心。不是而是而是而是的句型出现的次数也太多了啊。不过等你终于找到不是和而是的关联,你也就明白,不是废话太多,而是生活有时候就是曲折而别扭,诸多巧合必然合在一起造就这么一个局面,而不是只有“知识分子”才配寻根究底,所谓的“乡下人”也要讲这么个理儿,只是没有知识分子那么多废话,一句顶一万句之后,该下地就下地吧。
曹青娥:“我光想杀人,刀子都准备好了。赵红梅,你让我杀人吗?”
赵红梅搂紧曹青娥,曹青娥又说:“除了杀人,我还想放火,我从小爱放火,赵红梅,你让我放火吗?”
赵红梅更加搂紧曹青娥,曹青娥在赵红梅的怀里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