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度人
我们往往希望延展个人的好恶,仿佛他人是已知的自己。如果热衷坐过山车,会主动宣传一个乐园。不喜欢鱼腥草,也不轻易推荐别人去尝。建议他人读的书,基本满足我看过和我喜欢两个条件。偶尔怂恿别人去探索,要么有恶作剧的意味,要么自己想做而没来得及,后者像是好恶的前置。
有时我们认为别人不仅可以这么做,而且应当这么做,不仅应当这么做,还应当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年轻人追求让自己心动的异性,老人会给现实的建议,年轻人经常不解,甚至挣扎,等到年轻人变成老人,也成了提建议的人。同理,一些作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当作家,一些演员不希望孩子当演员,一些名人宁愿孩子做个平凡人(普通人倒是指望孩子出人头地),但孩子们只顾走自己的路。
其实我们生来就是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知识的。有个关于小朋友的实验,他们看见甲拿走了一样东西或做了某件事,即便当时乙不在场,小朋友也认为乙知道了甲做的事。等到小朋友变成大朋友,才能将知识区分开来,偶尔还利用这个能力,去做另一件事——撒谎。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尽管年纪大了,但始终有些小孩子气。听众被许多专业词汇弄糊涂了,演讲者还要感叹下面的人睡得太沉。家长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总是受到两种理解能力的鸿沟的折磨。
过来人是很好的老师,但老师以为在教学生打游戏,按之前的做法通关就好了。
-
s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4 17: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