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漫游指北#保罗·巴奇加卢皮和他的近未来废土世界
作家介绍:
保罗·巴奇加卢皮,美国人,科幻作家。保罗生于1972年, 大学时在欧柏林大学主修东亚研究,毕业后曾到中国工作,1996年回到美国。基于这一段经历,保罗的所有作品都带着强烈的亚洲色彩,详实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很容易给亚洲读者带来强烈的代入感,但写作风格仍是美式风格。(话说保罗一直坚信人民币会始终坚挺)
保罗的文字表达能力一流(远超尼尔盖曼233),故事设定合理周密,叙述节奏把控良好,阅读体验舒适。在叙述手法上,保罗发扬了吉布森的多线程叙事方式,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控制力。保罗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近未来风格,其系列作品展现出由现实至废土的不同阶段特点。
作品获奖年表
1999年,开始推出短篇小说
2009年,《六号泵》嬴得轨迹奖。
2010年,《发条女孩》分别夺得康普顿·库克奖、约翰·坎贝尔纪念奖、星云奖及雨果奖等多个国际大奖。
2011年,《拆船工》嬴得Michael L. Printz奖。
国内出版作品简介
保罗的作品国内出版的不多,其中《赌徒》收录于《未来的序曲》这个集子里,四川科技出版社的科幻大师丛书系列收录了《六号泵》《拆船工》和《发条女孩》,最近读客文化又出版了《水刀子》,再版了《发条女孩》。
推荐阅读顺序:
《赌徒》→《六号泵》(短篇集)→《拆船工》→《发条女孩》→《水刀子》
同个体竞争中那种短兵相接速战速决的搏斗相比,群体灭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甚至在一个群体缓慢地、不可抗拒地衰亡时,该群体中的一些自私的个体,在损害利他主义者的情况下,仍可获得短期的繁荣。——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每个科幻作家的想象世界都有一个核心,比如吉布森的世界核心是自我意识的察觉与觉醒,菲利普迪克的核心是真实与虚幻,到了保罗这里,资源匮乏的近未来是他作品的永恒主题。在保罗的未来世界之中,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被称为扩张时代。一切都在快速膨胀,猛烈而过度的增长,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河川奔腾不息,作物一望无际。资源看似无限,探索的触角不断伸向更深更远的大海和星空,一切值得担心的问题都因遥远而被忽略,人心不竭。在一切变得无法挽回的漫长过程中,人类可能经历的几个阶段,就体现在保罗的这些作品之中。
《赌徒》&《六号泵》——保罗版废土的第一阶段。
《赌徒》收录于新星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优秀科幻作品选集《未来的序曲》中,是这几部作品中最富理想主义的一篇。
此处所指的并不是《六号泵》这部短篇集子,而是《六号泵》这篇故事。
正如所有无法挽回的崩溃,那个为了一滴水、一口食物而拼死相争的时代,也不是突然到来的。而在这一过程之中缓慢浮现的种种征兆,以及那些发现了征兆而大声疾呼的人,都没淹没在时代喧闹的浮华泡沫之中。事情的开始总是显得微不足道,一种花的消亡、一种鸟的灭绝,人们短暂的觉得惋惜,转身再次投入无穷的娱乐之中。欢快的人们享受着永不息止的盛筵,而餐桌正缓缓走向无法挽回的倾颓。《赌徒》里的记者所提供的是信息时代的上帝视角。人们的关注度以数据流的形式在屏幕上奔腾,他技艺卓绝的同事通过制造明星的相关新闻把数据涡流玩弄于股掌之中,(听起来像不像如今的微博热搜?)。最红的明星靠一张模糊的照片就可以刷爆服务器,又一种生物灭绝的消息却不能在这条数据与娱乐之河中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保罗在《赌徒》这个故事里注入了他近乎绝望的理想主义——终有一天,那些正在灭绝的生物和研究它们的科学家们会被重视,人类会意识到事情正在变遭。
嘿!这是多么固执的理想主义,理想的有些好笑,笑完了只剩下无穷的无能为力和深沉绝望。一切只会像《六号泵》里发生的那样,人们的生活被复杂而精密的机器支撑,而当这号称永续不灭的机器最终倒在日积月累的微小损伤中时,没有人知道如何修理,制造者们早已逝去,人们衣食无忧的活着,直到突然的崩塌,无可挽回的毁灭。如是进入第二阶段。
《拆船工》——保罗版废土的第二阶段
随着资源丰盈的假象骤然崩塌,人类丝毫没能表现出高贵的利他主义,该群体中的一些自私的个体获得了短期但无限膨胀的繁荣。阶级差距被无限放大,拆船工需要搏命争夺在旧时代轮船中拆除铜丝的工作岗位。而上位者们仍然手握无穷的财富和权力。这是收缩时代。
《发条女孩》《水刀子》——保罗版废土的第三阶段
这两部作品其实代表了保罗构建的两种可能的未来。而它们的雏形都体现在《六号泵》这个集子中。从时间线上来说,《水刀子》发生的时代还没有经历由于资源匮乏导致的技术退步,应当发生在《发条女孩》之前。
《水刀子》的故事前身来源于《六号泵》中的《柽柳猎人》,这两个故事所体现的是即将失去水的世界。干旱,一个发生在现实中,但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词。而当世界沦入干旱之中,社会的下层只能死去。保罗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描述的未来与现在何其相像,以至于那些看似疯狂的情节离我们几乎近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步。他描述了完善的生态特区,自给自足,但是容量有限。人们并不像许多末世电影里那样建立起部族。争夺水源靠的不是战争而是卷帙浩繁的文件,复杂的法律程序,行走在影子里的特工们争夺水权文件,失去水权的城市顷刻灭亡。
看完这部作品之后,我在家里存了两箱矿泉水。
其中,《黄卡人》和《卡路里人》这两篇是《发条女孩》的前传和雏形,三部连在一起看才能收获完整的基因技术世界观。在这个世界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和不断进化的作物病毒展开了竞赛。因资源争夺而造成的屠杀,精巧的发条女孩,工厂里嘶鸣的巨象,几乎亦神亦魔的卡路里公司成员,向我们展示出一个接近真实的近未来废土世界。全世界的农民都只能种植转基因公司提供的不育种子,基因编辑技术的掌控者好似神祗,可以随手摧毁数十种生物,也可以仅仅处于有趣就能挽救一个国家。这是掐住人类生存底线的垄断,而转基因工作者们仍在不断狩猎新的基因,发条女孩的故事有它的结局,而它所栖身的世界却麻木又残忍的持续着,这是想想都令人心悸的未来。
保罗·巴奇加卢皮,他是近未来废土的天灾信使。
© 本文版权归 熊猫箫迢-VESC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辉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9 11: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