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性别对立的认知
刚刚在话题“我遭遇的厌女症”下面看到一条热门内容

这个男生很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细看评论,我真的,特别揪心,以至于新创了一个豆列叫“揪心问题”。一下列一些我的思考和猜测。
1.他说的“你们的规则”究竟是什么
(1)我的猜测:常见于微博营销号的作,事事要求男生的迁就,婚姻层面男方的物质给予,以及多方面责任的承担等。
(2)原因分析:
①长久以来两性在家庭中角色的普遍固定和一些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②肥皂泡沫剧和无脑营销号的田园女权营销
③大部分网络受众女性缺乏独立思维和独立能力以及对恋爱和婚姻抱有电视剧般不切实际的幻想
2 评论里的争吵十分频繁,几乎每条评论都是导火线
(1)原因分析:
①评论双方受过或大或小的经济压力
②对女权问题理解片面
③缺乏接纳不同观点的心态
④以偏概全的思维局限显著
⑤易怒缺乏理性(多见于男性评论) 容易上升为对对方的人生攻击 (生活压力过大,容易将对观点的谈论变味成自己情感的宣泄)
3.我对性别问题的看法
①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大于男女之间的差别,对于伴侣的选择看重的应该是其个体的特质和与自我的契合,对方的性别只是构成其个体的一个因素,而这个个体的更多面是由很多其他因素决定的,如果是真的选择伴侣而并非凑合过日子,我认为更多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性别之外的更多因素上。所谓的“厌女症”“厌男症”难道不都是以偏概全的思维局限么?因为部分群体表现出了一些令自我无法接受的特征而对其整个群体表示厌恶和不接受。
②女性在历史上被长期压迫是不争的事实,现代化社会教育普及,女性争取权利是必然。但同样,父权社会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大部分家庭教育将这样的观念代代相传也是不争的事实。女性社会地位的平等和在相关领域权利的获得是一段漫长的艰苦道路。对女权问题理解片面的男性和女性都容易将田园女权和争取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女权混淆,将女权变味成了一种女性认为“男人就是得宠着我”和男性认为“女人就是事多”的扭曲观念。归根结底还是概念普及得不够到位,以及女性独立性缺失和男性大男子主义残留的混合产物。
③关乎素质问题。个人定义素质高低最基本的标准是理性与否,即能否客观并且冷静地就事论事,能否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不过显然,这是大多数人所缺乏的,这无疑加剧了两性间的沟通矛盾。
所以在我看来,两性之间矛盾的缓和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大家能够理性地分析回应一些观点和看法,抱着心平气和的态度交流,各抒己见,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