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闹与静

01 天涯石的闹
头天晚上的大风吹啊吹,第二天一早,天空蓝得发透,玻璃也泛着蓝。风微微吹着,手臂裸露在清晨的风里,还能浸出一丝凉意。府河边上绿意葱茏,空气干净,连河水的泥腥味都没有了。河边的游泳馆里,室内已经有人在训练,室外的健身架被老人占领,篮球场上是壮硕的背影和年轻的喊叫声。
送完孩子上学,从另一条路回家,要经过菜市场。刚过马路,两个中年男子寒暄:
诶呀,老杨,弄个早就切买菜了啊。
老杨满脸笑,嗯嗯啊啊作为回答。
你家姑娘考完试了哈。(这是高考结束第二天)
考完咯考完咯,这一哈松劲了。
他们的背后,是天涯石菜市场,种类齐全,以贵为贵,人来人往。但会过日子的大爷和嬢嬢们可不会被骗,除非特殊情况,他们都聚在菜市场100米远处的秀舍天涯楼下。
来来来,糯包谷两块了两块了。
小白菜5角了5角(音jiǒ)了。
在秀舍天涯楼下,喊话声此起彼伏,大爷大妈们竖起耳朵仔细听,寻找适合自己的菜和价格。这里本来就有两三家菜店,最近对面又开了几家。薄利多销为主,竞争相当激烈。在这条街,大家比的不仅是种类齐不齐全、菜品新不新鲜、价钱香不香因,更重要的是声音大不大。
听了半天,我估计了个大概:里头家的声音大些,但外头家位置好,人气更高。光看他家门口的包谷,就是按车拉来,在地上一堆一堆,人们看中哪个撕哪个。前面的嬢嬢挤进去绰了两把,慌忙回头:“我切拿个盆盆儿来”——“盆盆儿”要读儿化音,后面个“盆”轻声。
刚来成都时,我曾在秀舍天涯楼上住了约半年光景,这菜贩子的喊声是每天早晨的必修课,就如每天晚上也有必修声乐课——嬉笑划拳,觥筹交错,一直要热闹到凌晨;夜深之后,女人的骂声、孩子的哭声、收摊的招呼声,对面老房子关门的吱嘎声,声声清晰,让夜显得越发地静。
日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骑着车卖豆干的,开着音响“卖唱”的老夫妻,还有对面几家茶馆里搓麻将的声音。搓麻将的大多是老人,一大早就在门口等开门,大概是送完孙子孙女上学后直接来的,有时连中午饭都在那里解决。那对卖海椒面的父子倒没有声音,一个忙着招呼客人,一个忙着舂海椒。他们家的海椒面炒得微糊,再加上芝麻,香气四溢,周围没人可以竞争得过。
往东北左拐到中道街,则是另一番热闹。两边都是小店,卖菜的、卖肉的、卖水果的、卖菜油的……虽然没人喊话了,但小店数量多,加上小摊贩、自行车、电动车,一条街嗡嗡嗡嗡的。路上更是没办法走,不光人行道被占了,两车道也被占得差不多了。
中道街往前右拐,路边还有些挑着担子或骑着车卖菜的老人,都是当季小菜,一把把用干草扎起来,水露露的。卖醪糟的大叔每周二四六来一次,等我送完孩子过来,他就只剩下小汤圆了。在这里还能买到各种便宜的花,冬天依次有腊梅和红梅,最近的栀子花5块钱一大把,桔梗一束也只要10块。
这一早的繁忙到这里为止。穿过三槐树街,一下子就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叫东校场。

02 东校场的静
东校场在府河倒拐拐处,被府河包着。从三槐树街进来,第一倒拐是城隍庙街,第二倒拐是昭宗祠街,接着是东城拐下街,最后抵拢华星路,东教场街就没了。再往前一步是府河。在古代,这里是成都城的边缘。过了河边的城墙,就出城了。
我这人,有时候八卦得要死,有时候迟钝得要死。在东校场住了半年多,我一直没搞懂,为啥小区门口有那么高的墙,右拐后的那高墙上,为何还有两棵大树和房子。直到有天走在墙下,一对中年人走过时,我的耳朵捕捉到两个字:
城墙。
其实,我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哪里的城墙,但此时听到这两个字,脑子像被敲了一下。进小区后,我一抬头,看到天天路过的墙顶端凹凸叠垒的砖头,可不就是城墙。住了半年多,我竟从没有在这里抬过头。
更何况,小区门口的小水池里,就立着一块写着成都古城墙遗址的大石头。只是,字上的漆掉光了。
沿着华星路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尽头的树下,不知道是谁家的布偶蹲在一个筲箕上,旁边还有一个筲箕和几个碗。当时清明刚过,旁边是人们追忆逝者留下的残烛,不远处丢着一辆小黄车。上到一处平台后,西侧的整面墙上都是涂鸦,顺着涂鸦旁边的石阶再往上,到了最高处。上面长着高高的树,再往西是一大丛芭蕉。 乱蓬蓬的草,倒下的树,落叶堆积的小路,野花野草们生命力强盛,毫不介意城墙是不是被人们忘记,只是努力地长着,开着。
城隍庙和昭宗祠早已不在,而东校场就如这城墙,有些安静。不像一街之隔的天涯石,因为是原来的老城区,更是成都“五朵金花”的天涯石小学所在地,既热闹又热门;也不像西北侧的红星路,不仅是城市主干道,车来车往,还是成都文化担当——闻名全国的几家报社、作协等等都集中在这条街上;更不像东侧的猛追湾和339,成都地标,美食集中地。它就这样被夹在中间,安静地仰望339电视塔绽放的烟花。
但它在安静之下,又有窸窸窣窣的闹,且闹得那么闲适,正好也是普通人生活的模样。
晨起,嫌天涯石远了些,我就在城隍庙街的包子铺喝碗稀饭配酸萝卜,或者吃碗红油抄手,再踱到旁边买个菜。日中,知了叫个不停,居家的人都不愿出来了,附近的上班族和学生则涌上城隍庙街,在各种小餐馆之间穿梭。傍晚的东校场要热闹些。遛娃的遛狗的,大多集中在昭宗祠路口,孩子们玩玩具搞社交,狗狗们互相追逐。到了冬天暖阳的时候,银杏树下挤满几十辆轮椅,老人们由老伴、子女或保姆推着,在这里晒太阳。这大概是为了印证旁边一条街的名字:五世同堂街。
街边的小卖部门口,摆着两张沙发几把椅子,主人和路过的熟人慵懒地一趟,聊起天来。甚至一边当街吃着晚饭,一边跟路人招呼。孩子的游戏垫也垫在路边,姐弟俩在垫子上玩起游戏,小猫咪蹲在在漆黑的门洞口认真瞧着。
也不止这样。东城拐下也有典雅的茶室,门口挂着无花果。靠近昭宗祠街也有花店,方寸之间,芳馨四溢。背后的五昭路甚至是一条文艺街,大约两米多宽的步行街,两侧传统砖青色的墙是拍照胜地,再往前,可以喝杯茶喝点酒,聊聊天买买花,则是生活的另一番模样。
就喜欢这样的安静、欢喜,以及烟火味。



-
石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8 18:41:12
-
芬陀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8 11:04:22
-
PurpleH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6 19:13:08
-
十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5 16:16:34
-
熊猫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9 16:10:10
-
雪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8 23:43:49
-
是子非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8 00:17:43
-
咖啡夜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7 02:43:52
-
高亮20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6 10:40:12
-
泡泡泡泡糖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5 23:58:07
-
大大大大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5 19:12:47
-
娜慕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4 01:15:15
-
人生い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0 11:54:35
-
远山见第一只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8 22:26:41
-
海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6 17:54:44
-
ShaniaW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6 16: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