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尿布到约会》读书笔记
第176页开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孩子的情感发展
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小群体出现,根据孩子们居住的场所,学校里分为各种小圈子。
青春期学生交友:可能会选那些在社会地位、智力以及兴趣爱好上与自己相似的孩子。
问题:孩子与家长不喜欢的小孩交友时如何处理?
1.限制孩子与他们接触,尝试引导孩子转向其他群体。让孩子知道:好朋友是会让自己觉得有收获的;某位让你做违背自己价值观事情的朋友,一定不是好朋友。家长可以问问孩子,ta是以什么品质来选择和判断朋友,又怎样使自己成为别人的好朋友。
案例:三下和四上时期的二胖交友。
黑胖:父母素质偏低,家长在家会公开说脏话并不以为然,父亲有严重的揍孩子暴力情况。黑胖本人皮实好动,爱说谎,调皮捣蛋,喜欢挑战,爱演戏并且对错误行为不往心里去。
白胖:父母素质较高,独生子,老人照看,很个性有点小叛逆。不喜欢权威、独裁型管理。
示例:黑胖唆使白胖在科学课课上当着老师面喝牛奶,故意激怒老师被罚到教室门口罚站,俩人如愿以偿不上科学课在教室门口聊天嬉笑。
分化策略:表扬一方,批评另一方。奖励一方,另一方没有。放大两人价值观的差异,例如白胖不说谎,即使做错了被老师批评也不会撒谎。而黑胖谎话张口就来表情无辜演技炉火纯青。不断向二人语言灌输,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帮你进步,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差,例如撒谎、打架、说脏话等等。在二人的长期交往中,也逐渐产生矛盾,例如黑胖借了白胖的东西,弄坏或者不按时归还等。渐渐二人不再如胶似漆,白胖选择了另一位人品很好的小宁同学为好朋友。
方法:由幼儿时期的单纯的“制定规矩”转为一起讨论问题寻求合作。认识孩子的父母,是了解孩子朋友的一种方式。父母们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
我的感受: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不断去反思、学习、尝试,关键是抱有良好的心态、重视关注孩子成长的这些小细节。有的家长不重视或是无暇关注,所以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家长毫无心理准备,简直惊愕万分难以置信,其实许多变化都隐藏在日常的细节里。还有一些家长过渡干预,方式不当过于强势。希望家长对孩子成长有科学的认识,先反思自身的认识和行为,也无需焦急,长期而稳定地关注即可。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察觉,了解不全面,就随意向其他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发火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