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
查看话题 >敖丙:你想要别人家的孩子,我羡慕别人家的爸爸

虽然我是灵珠转世,虽然我看起来善良、懂事、听话,完全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改变龙族的命运。但从来没有一个人说过爱我,没有一个人关心我累不累,没有一个人关心那是不是我真的想要追求的。可是我为了不让你们失望,哪怕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也要不惜一切代价而达到目的,成为你们想要我成为的样子。

您知道吗?我特别羡慕哪吒,虽然他一出生就被当做异类——魔童,虽然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叛逆、自我、脾气很坏、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但他母亲都没有指责他、打骂他,而是陪伴他,鼓励他。她对哪吒说:“其实你只是想让他们认可你对不对?”当他被冤枉时,他父亲不惜一切代价要还儿子清白。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命换他的命,教“你是谁,你说了才算”。所以,哪怕是被看作异类,父母深沉的爱终究使他“逆天改命”。


可从小您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实现您的目标。从很小的时候,就让我开始努力的训练,像成年人一样行事,并承担起本该成年人的责任,不敢有任何怨言,不敢诉苦,不敢说自己其实想做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想要父亲的关爱和陪伴。所以哪怕在别人眼里我无所不能,但我从来没有主宰过自己的命运。

“育儿先育己”。爸爸,您在对我寄予厚望的同时,可以多关注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吗?您知道我有多么渴望您的理解和陪伴吗?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来应对他们呢?请亲子畅销书作家龙春华老师跟我们聊聊她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宸冰:今天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无论是3岁、10岁还是15岁,你都会发现今天的孩子和以往我们对孩子的定义完全不同。甚至我在讲课的时候跟很多家长说:你们的孩子一定比你们聪明,你们的孩子一定比你们具备更强的对于知识的汲取能力。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一种家长的权威去要求孩子。所以我觉得你的成功秘诀就是善于在孩子身上发现你不具备的东西。

龙春华:是的,生孩子之前我是一个编辑的身份,但那时我发现我写书只能写成人世界的作品,很难创作童书,因为它必须生动有趣。后来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慢慢找回了自己的童真,所以写的东西也非常生动,甚至自己都想笑。
宸冰:你创作的这些故事,孩子喜欢吗?
龙春华:他很喜欢。创作完我就会读给他听。他听后就会说:妈妈我觉得你这个故事很好,但我觉得可以稍微改编一下,可以让它的结尾更圆满。听他这样一说就会让你眼前一亮。我一直是把我家孩子当做成人,是可以跟我进行沟通交流的,而且在他面前我更谦卑,因为我觉得孩子的世界很纯粹。

宸冰:从全职妈妈到畅销书作家或者去写这样一本书传播和推广你对孩子教育的理念。你认为这些书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他们能从你们的故事和生活当中看到他们的影子吗?
龙春华:我这本书完全是我自己带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中的小细节。很多妈妈说:龙老师,看你的书能够跟你产生共鸣;看的时候我的眼泪会哗哗哗地流。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我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众多妈妈所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只是沉浸在这样平常的生活当中和一个个小细节当中的话,对于解决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帮助。很多妈妈对我的书深有体悟,可一旦运用到孩子身上时,该发脾气时还是发脾气,脾气发完后又觉得内疚难过。

我一直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我一直在读懂我自己,也试图努力去读懂孩子,怎么读懂孩子呢?我觉得行为是读懂一个人的内心窗口,它可以让你看到他的内心。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行为,原来背后有这样一种意义,但这些行为具有很多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不同年龄的孩子,同一种行为表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还有家长对他的反应也会带来不同的印象。心理学上有一个投射效应:你小时候经历过什么样的伤害,你内心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当妈妈时就会把你内心的问题直接投射到孩子身上。其实我们的孩子是非常无辜的,它都是他生命自身的一个导向,他要走向他自己生命该走的这个方向,我们的家长其实更多是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去给他保驾护航,让他成长得更好。

但我们的家长是做不到的。但用行为读懂孩子对我来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我写作的原因,可能直觉性很强;而且我发现我跟孩子交流时我的心跟他很贴近,所以我能够很清楚地了解他心里想什么,但对大多数妈妈来说做不到。所以最重要的是妈妈要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要让自己找回最初的自己,或者是更美好的自己。当你的内心充满美好时,你就会发现孩子是美好的。这个听起来很容易,但绝大部分妈妈还是不能以全职妈妈的状态存在,因为她要兼顾工作、家庭、孩子和生活,就难免顾此失彼。

宸冰:你觉得对于这部分家长来说,有没有什么特别直接有效的一些方法能够很快地改变她们的意识?
龙春华:我觉得我们并不是要教她们怎样对待孩子,而是首先教她们怎么对待自己:育儿先育己。我跟这些妈妈沟通交流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之所在。其实孩子画画就是行为中的一种,而且是最落地的一种。我们常常讲家庭教育,我们也知道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它是孩子的根,但家庭教育到底在讲什么?它具体落实到家庭中时,家长能做什么?其实你通过行为就能够读懂孩子的内心,他有自己内心直接的表达方式,这些内心表达方式是什么呢?两岁以前可能就是哇哇大哭,不高兴了,哭;饿了,哭;拉粑粑了,也哭。但2岁到9岁以后,孩子其实是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是他自己内心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这个在教育学中是美育画画,它中间可能还涉及到音乐,诗歌很多方面,但是画画是最接地气的一种。

宸冰:我认为其实和孩子的交流过程是非常平等的,除了这件事,还有就是语气的问题。我们是语言工作者,也是声音工作者,我们会对一个人的声音和语气非常敏感,我们会判断这个声音和语气背后传达的一些信息。生活中看到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会用非常夸张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龙春华:生活中有时候会这样子,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表达。但要看情况:如果孩子正在学说话时,你最好给他一种正确的表达,不需要用叠音,因为他正在积累语言,输入自己大脑以后才能够正确的输出。但在某一种情况下我们又是可以的,比如我们表达非常惊讶的情绪时,又回到画画的问题,他画了一幅让你觉得非常丰满的画时,这时就是你内心最真实的一种表达。你会说:怎么突然之间画了这么丰满的一幅画,你之前从来没有画过这样子的画,你之前画的画都非常单调。所以我觉得在生活中可能有些家长陷入了一个误区:做作或者我故意要这样去做。在孩子面前展示你最真实的自己。

宸冰:你跟孩子说话那个状态就是生活中你最真实的状态吗?
龙春华:对,看到他做的那件事情让我觉得很意外,然后我又觉得你都学会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了,这是很大的一种进步。
宸冰:家庭的其他成员对你这样的表现会有什么样的评价?他们会认同吗?

龙春华:我觉得在一个家庭中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到,你要求不了孩子的爸爸做到,更没有办法要求爷爷奶奶做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教育理念甚至没有办法跟上你,而且还会来干涉你。 宸冰:我曾经多次和各种类型的儿童教育专家讨论过,孩子最聪明就是他天性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技能就是钻空子,他能够非常敏锐地发现不同的人对待他的不同态度,从而来决定他的态度,来寻找他的利益最大化。这个话说起来可能很冷酷,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不管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成长的青少年都是一样的。你有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吗?

龙春华:会有,比如我跟他爸爸的这种,我是那种如果这个事情不可以是违背原则性的问题,我就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对于他爸爸来说就不会。比如孩子肚子有点不舒服,我知道他肚子不舒服,然后他这时哭着闹着说,妈妈,我要吃冰激凌,然后我就会说你现在身体不舒服是不可以吃的。然后爸爸说吃一个小的没关系。本来我说一句你现在肚子不舒服不能吃。其实他心里接纳的他是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妈妈是不会让我吃的。但是爸爸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他立马就开始哇哇的哭,觉得好委屈:你看爸爸可以给我吃,妈妈就不给我吃。他会有这样一种状态。其实这个问题爸爸和妈妈的意见应该达成统一,但是没有达成统一怎么办呢?我跟他说:宝贝,你可以选择买别的东西吃,你吃一个小冰糕肚子会继续疼,所以我们可以去选一个别的。有时候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把它堵死了,你要学会给他一条路走。

宸冰:你要让孩子去意识到爸爸他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爸爸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吗? 龙春华:爸爸确实会来跟我们道歉说没有坚持立场,确实是他做得不对。 也许每个孩子的出生环境、成长环境各有好坏,可这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因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指引才是关键。
对文章感兴趣的,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宸冰读书。查看更多采访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