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吒来到现实世界,他是否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01、哪吒的成功源于父母“有觉悟”的爱
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炸裂,冲上票房冠军,我也忍不住贡献了一张电影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影厅里走出来时我感慨,如果李靖夫妇带孩子去看精神心理科,哪吒大概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重度抑郁时,自闭消极,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所谓的躁狂发作时,打人毁物,连爹妈也喊打喊杀(当然,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躁狂发作)。医生再一问个人史,家族史。答曰:分娩时吸收了魔丸邪气,一出生就暴躁易怒。
噢,那可能基因导致的。
抱歉,开了个精神科“职业病”的笑话。但这个笑话并非没有现实基础,现实世界里,国内外,就诊于精神科机构,很多青少年因曾有重度抑郁发作,又有发脾气、打人毁物等暴力行为而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成了所谓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如果家族史里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那么精神科医生多半会考虑遗传因素。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青少年患者,还有哪吒,并不是真正的双相障碍。哪吒长年被软禁在家,缺乏玩伴;人们骂他是恶种,视为瘟神,向他扔石头、辱骂,甚至殴打。从我们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临床实践角度,这都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久而久之,哪吒也变得暴躁、叛逆,更何况,还是所谓的魔丸投胎。既然你们说我是“恶种”,那我就恶给你们看!尤其是得知父母欺骗自己时,在绝望和痛苦之下,他的心理创伤被全面激活,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失去理智,差点大开杀戒。
但在父母亲情的感化下,哪吒并未继续邪恶下去;而是幡然醒悟,与反派、与命运斗争,最终拯救了生灵,也超脱了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和付出与现实中的父母很像。他们虽然难以常伴在孩子身边,但给予爱是无条件的,并不惜以性命为代价换取孩子的未来。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说哪吒是魔丸,但李靖和殷夫人始终不放弃,深信孩子是善良、纯真的,对哪吒百般爱护和鼓励。
而太乙真人这位师傅,对于哪吒的成长、转变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太乙真人有学识、有能力,心胸豁达、幽默,他除了教导哪吒仙术,还整天嘻嘻哈哈地陪他玩。说不定哪吒与他的关系比亲爹李靖更铁。
这个角色折射到现实中,其实往往不是老师,而是一个与孩子关系亲密、亦师亦友的家长。
所以,将李靖的深沉、坚忍和太乙真人的陪伴、引导看作整合后的理想父爱,再加上殷夫人那温柔、理解、包容的母爱,哪吒其实成长于一个氛围非常良好的家庭,备受亲情的滋养。
这样的孩子即使曾有心理、行为问题,但内心深处往往是善良而勇敢的;当他们理解父母为其付出的真相,并找到心目中的目标,很快就会激发出巨大的信念和前进动力,积极地走上正途。
敖丙的失败背后是父母“盲目”的爱
反观电影里龙王儿子敖丙的成长,差点成为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反面教育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电影里,敖丙是灵珠转世,天生乖顺、基因出众。但他从出生开始,承载的不是爱和亲情,而是整个龙族的所谓希望和重托,赋予了他使命感。但他的目标不是自己定的,所走的路不是自己选的,其父母和老师在意的不是孩子想要什么,而是孩子能否替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给孩子送上一件“万年甲”,则更像是“我们把最好的给了你,你一定不能令我们失望”的施压。所以,敖丙的“黑化”并不出人意料;他必须成功,恐惧失败,也不能失败。
敖丙的经历就像是我们在诊疗中遇到的这些孩子——父母是优秀老师、校长、教授等告知分子,或是企业家、高官等成功人士;资源优越,天资聪颖。这样的孩子,如果辅以良好的教育,必定成为社会栋梁。
那最后为什么孩子还是出了问题?以上这些优秀的父母往往想不明白。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父母过于强势、严厉,要求孩子必须优秀,不许失败,强迫孩子走自己铺好的路,屡屡否定他们独立想法和选择。他们是爱孩子的,但爱得盲目、甚至愚昧。
在现实中,这样的孩子面对失败时往往内心崩塌,对前途感到渺茫而绝望;有的甚至与父母作对,叛逆难驯,三观走偏,误入歧途。
如今青少年的父母多是60后、70后,出于特殊的年代背景,他们往往希望孩子有一份收入稳定的、体面的工作,又或者继承家族的事业,按照预想中的路线平平稳稳地走下去。为此,父母作了很多努力和付出。
但时代已发生巨变,千禧一代的观念也早已不同往前。在“数字星球”长大的青少年们,大多已没有温饱的烦恼,他们接触的信息面广泛,有更独立的思想,无论是选专业还是工作,他们有自主想法。
很多年轻人并不看重所谓的稳定、安逸,而是希望从自身的兴趣、长处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找到人生目标,并为此奋斗。但在很多父母看来,这是冒险、是不切实际。两代人的观念便容易发生冲突。
在这一点上,我建议父母对孩子给予充分的理解。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机遇的时代,父母一代的观点有可能已经跟不上步伐了,难以轻易判断两代人中到底谁的观点才是真正正确的。不经过尝试,又哪能知道孩子的想法真的行不通?
如果孩子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请不要轻易地打压、否定,扼杀了让孩子大放异彩的机会;而是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甚至提供必要的协助。
即使孩子在奋斗中遇到挫折,甚至失败,这也是必经人生的过程,家长不要责备,更不要搬出“我早就告诉过你”这一套,而是要引导孩子积极自我反省,然后快速提升。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里,如果能曾经为自己的理想投入过、付出过,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一段难得的经历,是能力和心智的磨砺。
03、导演饺子的经历更值得父母反思
《哪吒》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饺子,他就是不畏惧世俗成见和挫折,一直坚持心中梦想的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不知道,如今贵为国漫电影“新星”的饺子其实是学医出身的。他大学就读于医学名校(华西医科大学),父母又都在医院工作,毕业之后成为医生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但饺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一直没有放弃。2002年他读大三时,一名同学给他介绍了一款三维动画软件,说是可以做出很棒的画面。饺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想,如果能靠爱好赚钱养活自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他果断转换“跑道”。
开始当然有很多人反对。学医的同学和前辈说,你是学医的,不务正业学动画,将来怎么找工作呢?动漫、电影界的人士也说,你本来是学医的,半路出家,凭什么相信你能做好动画?
“很多人说我不行,也不相信我能走太远”。但饺子偏不服气,他在家里面花3年零8个月做了个人的动画短片,获得了一些发展机会。后来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做了《哪吒》。
在谈及《哪吒》制作过程时,饺子说,其实最打动自己的是哪吒和他父亲隔空相望、还有哪吒与父母告别这两段戏。“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我自己转行做动画,如果没有我父母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得这么远,坚持这么久。“
电影发展到高潮时,哪吒大吼:我的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这台词和场景实在是太“燃”了,点着了多少人心中的热血和激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饺子说,其实这部分是自己的哪吒身上的投射,“我也因为父母的包容、支持和爱,终于扭转了命运。
其实,不屈不挠、不服命运安排的抗争精神一直深深根植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心中。
莫言曾说,中国神话里面的人物是跟老天抗争的,太阳太多,我就给你射下来;或夸父追日,当然没追上,把自己渴死了;嫌大海把自己父母淹死了,就变成一只鸟,精卫填海;嫌门前山挡住了道路,西方人肯定搬家,中国人愚公移山,非把山挖平了不行。所以,很多上古神话充满了人定胜天的抗争力量,和西方神话不一样。

莫言在座谈会上谈起了中国的上古神话
莫言对中华民族斗争精神的分析非常耐人寻味。人生规划固然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一生就只能安守本分,循规蹈矩,因惧怕失败而向所谓的命运屈服!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在逆境中斗争,挑战命运,这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遭受了心理创伤,甚至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父母不要放弃,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理解,用积极的、有智慧的方法引导孩子,不要盲目信从“基因决定论”“出身决定论”。
如果孩子有想法、有追求,父母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给他们鼓励、勇气和帮助,一起与孩子打破成见,扭转命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哪吒!
(本文来源公号: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