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尼埃的《桤木王》书摘
一
女人为功能,男人为行为。因此,男人自然是无能的,与女人那种植物式的缓慢成熟过程也自然是不和谐的。除非男人乖乖地听从女人的调教,按照女人的节奏,投入对方所要求付出的激情,从奉献给他的、反应迟缓的肉体中艰难地获得一束欢乐的火花。
二
我突然发现,大部分不满七岁——懂事的年龄——的孩子都自然而然地请我们把左手伸给他们。神圣的纯真!他们出于纯真的本能,知道右手受到了最令人厌恶的接触的玷污,每天都少不了要伸到杀人犯、神父、警察、当权者们的手中,就像钻到富人床上的妓女,而可悲的、默默无闻的和被人忘却的女人总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就如贞洁淑女,只接受姐妹们的拥抱。
三
晚上在饭厅用餐,我们有说话的自由。尽管只有一百五十号人,可声音服从于一条正常的规律,自动地逐渐提高,因为若要想让别人听清自己讲话,谁都得不断提高嗓门。当喧哗声达到顶点,形成一座声响大厦,恰正填满了整个大饭堂时,学监便吹起一阵轮哨,将之彻底摧毁。随之降临的死寂有着某种令人眩晕的成份。接着一张张餐桌上又响起窃窃私语声,一把餐叉当地一声碰到了碟子,马上发出一阵哄笑声,各种声音和动静又渐渐织成巨网,重复着先前的一幕。
四
幸福吗?其中有着安逸和安排的成份,可这种统筹安排的稳定性对我是格格不入的。所谓经历不幸,就是感觉到幸福这一脚手架在命运的打击下受到了震动,就这一意义而言,我心里是安宁的。我不会受到不幸的打击,因为我没有幸福的脚手架。我呀,是个悲伤而又欢乐的人。这悲伤与欢乐的两极是与不幸和幸福的两极相对应的。我赤裸裸地生活着,孑然一身,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为了生存,我从事着一项与我极不相配的职业,因此,当我履行自己的义务时,我想到的只是饮食消化与呼吸。我平时的精神气氛是悲伤,它像乌木一般漆黑漆黑的,不见光明,永远黑暗。但是,这茫茫黑夜往往出乎意料地掠过不该有的欢乐的闪光,瞬息即逝,但却给我的双目留下了闪耀的金色光芒。
五
便秘是造成心情抑郁的主要原因。我多么理解这个伟大的世纪,理解它为何如此嗜好灌肠剂和泻药!人类最难以容忍的,是当一只带有两条腿的粪袋。只有排泄正常、丰富而且惬意,才可能医治这一命运,然而,赋予我们的这一恩赐是多么吝啬啊!
六
十二岁的儿童达到了平衡与发育的不可超越的极限,使儿童得以成为创造的杰作。这个年龄的儿童幸福、自信,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世界是那么整齐有序,可谓完美无瑕。就其自身而言,无论是面容还是躯体,都是那么美丽,以致人类的任何美貌都不过是这个年岁的或近或远的反光而已。过了十二岁,便是灾难。雄性的一切丑恶——那毛茸茸的污垢、死尸般的成人肤色、粗糙不平的脸颊,还有那个像驴鞭似的、大得畸形、臭烘烘的生殖器——全都涌向从宝座上拖下地来的小王子。转眼间,他变成了瘦骨嶙峋的狗,弓着腰,满脸疱疹,目光不可捉摸,贪婪地泡在像垃圾般污秽不堪的电影院、音乐厅里,总而言之,成了一个少年。
七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偷拍照片,也就是说是在被拍照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拍的。这种方法实用,且富有成效。再说对我每次强行拍照时多多少少折磨着我的怯懦心理这也是种安抚。但是说到底,这是权宜之计,今天我也承认,与被照者对阵,不管有多可怕,自然是更可取的做法。道理很简单,最好还是应该让被拍照者对拍照作出反应,表现在他的脸上和姿态中,无论是惊诧、愤怒、恐惧,还是相反,表现出高兴、虚荣心的满足,甚或庸俗、诲淫或挑逗的举动。一百年前,当麻醉术进入手术室时,有的外科大夫大为不满。“外科学消亡了,”其中一位惊呼道,“外科学是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与大夫的结合基础之上的。用了麻醉术,外科学便被糟蹋到尸体解剖的水平。”对于摄影术,也有着同样的道理。有了远距照相镜头,可以在远处拍照,与被拍者没有任何接触,但这样一来,便扼杀了拍照中最为动人的东西,那就是被拍照者与拍照者所共有的轻微的痛苦感觉,不过,这种痛苦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知道自己被拍了照,后者则知道对方心里很清楚,这采取的是一种掠夺性行为,是一种抢劫形象的行动。
八
“它(驼鹿)来了,”迪弗热说。
果然,响起那种特有的搔墙声,紧接着传来刮门声,与噼啪作响的柴火声交织在一起。迪弗热打开门,浑身黑毛的庞然大物遂堵到门口,虽然护林官员与昂霍尔德(驼鹿名)数次相逢,但此时见状也不禁愕然。迪弗热微张开手,呈水果篓状,朝颤抖的大嘴递去几片芜菁甘蓝。驼鹿张开它那两片钳子似的小嘴唇,小心翼翼,像用拇指和食指把东西准确无误地夹进嘴里。然后,他俩交谈起来。迪弗热把指甲掐进它那两只富有异常的生气与表现力的长耳朵,对昂霍尔德细加解释,说它漂亮、温柔、强壮,一点没有坏心眼,可世界却邪恶,背信弃义。昂霍尔德报之以一声抑扬的号叫,是那般深邃,仿佛是一个擅长腹语的巨人发出的笑声,两只耳朵不停地颤动,击打着空气,分明表现出欢乐和信赖。接着,驼鹿往后退去,迪弗热跟随着它,仿佛在护送它,一直把它送到府宅的门口,不一会儿,随着它远去,极北巨兽走动时特有的咔嚓咔嚓声也渐渐消失了。迪弗热回到木屋,护林官员背朝着炉火,一时默默地打量着他。
九
早临的春天以其醉人的温暖感动了世间万物,4月,他(迪弗热)去(每月去一次)戈乌达普市政厅更换证件。他感到舒畅而又柔弱,宛如布满雏菊的幼草,犹如和煦的微风,抚摸着桦树、榛树和柔荑花序,从枞树枝上吹下藏红色的精粉。他看见一只麻雀在大路的热尘中拉屎,两个小学生嬉笑着相互碰撞,背上的书包直蹦,看去就像蜗牛的硬壳似的,面对这情景,他怦然心动,险些落泪。……
十
今晨去约翰尼斯堡运床垫。不知何因,在阿道夫希特勒大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人山人海。有一半人身着制服——亦即统一服装、统一本质、清一色的呢制服、皮带和钢枪,难分你我——齐步向前,换言之,纯粹为同一步伐,如同一条巨大的千足虫,在马路上摆动着土灰色的足爪。这群人具有高超的变形术,把数百万德国人变成了一个不可抵挡的梦游巨人——国防军。被夹裹进这位巨人之中的人们——就像一群沙丁鱼被吞入巨鲸的腹中——已经相互粘合,成为胶状,正向解体的方向发展。
在另一半人群中,这一现象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些人为老百姓,仿佛五颜六色的泡沫,毫无规则地聚集在人行道上和树下,乱哄哄一片。但是,绿色巨蟒的消化液以强烈的气味浸入暂时还算自由的弱小生灵的体内。这缠绕不绝的悲切乐声,这在行进中的队伍的沉闷脚步声,这人潮不时掀起的排浪,还有在微风中轻柔地拂动的“万”字军旗,构成了魇魔法仪式,深深地作用于人们的神经系统,使他们的自由意志陷于瘫痪。一种致命的温馨勾走了他们的魂,浸湿了他们的目光,以一种称为“爱国主义”的美妙而有毒的魔力使他们一动不动地站立着。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
十一
但是,在这正在逝去的夏末,马祖里的乡野却格外生机盎然。迪弗热看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在返回卡尔滕堡的途中,沿着洛温廷、沃伊诺沃和马丁谢根湖畔,好好消闲了一番。湖水清澈见底,在空中飞翔的捕鱼鸟和在黑色的湖底游动的银色鱼仿佛拥有同一个本原。停泊在浮码头的渔船宛如用绳索吊住的气球,悬挂在空中。油菜田里,是灿灿的黄花,蜜蜂忙着采花,发出巨大的嗡嗡声;在农场的院子里,脱粒机在安然地隆隆作响;铁匠铺里,叮当声不断,还有一只绿色的啄木鸟,正嗒嗒嗒地啄着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这一切仿佛组成了一支轻快而平静的队伍,在左右前后拥着他。这一辉煌的景观与他在洛特森看到的败落的氛围并不矛盾。在他看来,随着德国的毁灭渐趋明朗,大自然必定会给他准备胜者的殊荣,这是合乎情理的。
十二
德语没有联诵。词,甚至音节,像卵石一样堆在一起,中间留有空隙。不像法语的句子那样被某种流动性淹没在令人愉悦的连续性之中,而是往往有着不连贯的松散危险。由于德语是用一个个硬件构成的,如积木游戏用的木块,所以可以用极为易解的组合词进行了无穷的构建,而法语,若用同样的创造方法,那准会很快变成一锅烂粥。因此,德语的句子要是讲得快,讲得急促,那刹时间就会像一堆卵石在碰撞,嘎吱作响。要是雕像或机器人,恐怕可以勉强忍受。可我们这些分泌粘液的温和的创造物,我们还是喜欢法兰西岛的柔声细语。
十三
个体是灵魂,它渗透到肉体中,使肉体布满细孔,变得轻盈而富有生机,就如酵母给面团以灵性。可一旦灵魂消失,肉体便重又恢复其原始的纯洁性和原始的份量。
十四
我在纳闷,战争的爆发,目的是不是想让大人当一下孩子,轻松地退回到玩各种各样的武器和铅制兵玩具的年龄。大人做腻了办公室领导、丈夫和家长这些角色,一旦被征召入伍,便卸掉了各种职务和称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跟同年龄的战友们一起玩乐,操纵飞机、大炮和坦克,这些东西不过是他们儿时玩的玩具放大了一些而已。
悲惨的是,大人并未能成功地退回去。诚然,大人又拿起了儿时的玩具,但是他已经不再有玩耍的天性和对玩具的寓意性的认识,正是这种寓意性赋予了玩具以本来的意义。在大人粗糙的手中,这些玩具变得巨大而可怖,如同一些恶性肿瘤,吞噬着人体和鲜血。大人杀人的严肃态度取代了儿童游戏的认真劲儿,大人模仿儿童,形象整个儿倒置。
十五
这时,只听得一条砾石小道上响起咔嚓咔嚓的蹄子声,大家顿时一动不动。迪弗热令猎犬保持寂静,却被蓝柏柏尔马的姿势吸引了过去,只见它激动得站着,双耳朝前倾,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是呼吸急促,浑身肌肉直颤。接着,掠过一道黄褐色的闪电,窜出一只十叉鹿,旁边跟着两只母鹿。套索嗖嗖地一只只被扔出,几个孩子不顾一切地紧紧追逐三只鹿,但白费力气。他们很快被迪弗热拉下了远远的距离,呼喊声在身后渐渐消失。迪弗热朝蓝柏柏尔马的前部弓着身子,向前飞奔,前面是早已看不见影子的那群猎犬,在用吠声给他引路。
开始几个小时,纯粹像一场漂亮的游戏,但毫无收获。三只鹿径直朝前奔去,灵活地越过斜坡,穿过小径,后面是穷追不舍的群犬,呈手指状向前冲去,十一只狂热的嗓子发出汪汪的齐奏。迪弗热放松了蓝柏柏尔马的缰绳,任它穿过灌木丛、掠过柳林、踏过蕨地和欧石南丛生的地方,每次遇到壕沟,枯树或树篱,它便疯狂地扬起四只铁蹄。有时,骑手不得不低下脑袋,闭起双眼,以免被松针刺到或被低垂的橡树枝击伤。迪弗热和着马的节奏,那喷着白沫、浑身发烫的巨大躯体中,透溢出如此强烈、如此贴近的生命力,不可阻挡地使他信赖而又盲目地与它合为一体。
他终于在一个湖湾的岸边追到了群犬,只见那头十叉鹿正往对岸游去,鹿角高高地露出水面,像个在漂动的烛台。两只母鹿不见了踪影,迪弗热惊叹不已,群犬竟然没有被这两只次等的动物分心,引入叉道。十叉鹿爬上了对岸,浑身淌水,群犬见状,遂冲下湖去,湖水不深,蓝柏柏尔马也跟着淌水过了湖湾。追逐重又开始,黑色的猎犬瞪着血红的眼睛,汪汪直叫,在越来越稀疏的乔林中并肩猛追。迪弗热见它们穿过一块块耕地,紧接着钻入了一片榛树林,重又不见了。耳边又传来了吠声,群犬紧逼猎物,越过矮树林,穿过染木林,跑过荆棘丛生的紫色荒野和长着一片片养兔林的沙丘地带,突然,迪弗热省悟过来,追逐已经停止,被追逼的猎物此刻肯定正对群犬,因为耳边狂吠声不断,其音调和音色似乎已经变了,当然,那吠声更响了,但同时也更深沉、更不协调。不再是竭力追赶猎物时的齐声狂叫,而是瓜分猎物前的死亡之歌。
十六
“……迄今,您只是发现了事物之上的征兆,犹如刻在界碑上的字母和数字。这不过是象征存在的脆弱形式。您千万别以为征兆永远都是不给人以伤害的、脆弱的抽象物。征兆是有力量的,迪弗热,正是它们把您领到了这里。征兆是有感应的。受到嘲弄的征兆会变成魔兆。它是光芒与和谐的中心,具有制造黑暗与分裂的力量。您的天赋指引您发现了承载、恶性错位与饱和等。您还要去探索这一象征机制的极致,亦即这三个形象的组合,那是世界末日的代名词。因为令人可怖的时刻必将到来,征兆将不再容忍自己像士兵举着军旗那样被某个创造物所承载,它将获得自己的自主性,摆脱象征的事物,而且令人恐惧的是,它要取代象征物。这一来,便祸从天降!要记住耶稣受难之事。他曾长时间地负载着他的十字架。可后来,变成了十字架负载着他。于是,时间的帷幔撕碎了,太阳黯然失色了。当象征吞噬了被象征之物,当十字架变成了受难的对象,当恶性错位打乱了承载,世界末日便为期不远了。因为一到这个时候,象征便不被任何东西所控制,而成为天之主宰。它将迅速扩散,侵占一切,化成千百种不再表示任何东西的意义。您读过圣约翰的《启示录》吗?那里面可看到壮观而又可怖的场面,大火映红了整个天空,烧着了奇形怪状的动物、星星、利剑、冠冕、星座,而大天使、权杖、御座和太阳则混乱不堪。这一切都是象征,这一切都是密码,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千万不要设法去弄明白、去寻找每一个符号所象征的事物。因为这些征兆都是魔兆:它们不再象征任何东西。由它们的饱和而造成了世界的末日。”
十七
自行车是种有高度、长度但没有厚度的物品。人一骑到车上,人体立即就变成了一个侧影,突出了人体的各种线条。人体因此而变得明晰、清纯,宛若一幅图像。成了一件浮雕,一枚纪念章。只见一条大腿,然而它的反射却能使我们看清其内侧。脚不触地。整个人体被一种由腿肚、膝盖和大腿参与的完美的循环运动所驱动,而车座上那小小的臀部的有力振动消融循环运动。肌肉显然在起作用,单调地重复着循环动作,仿佛是人体活动模型的动作。双肩支起,几乎挨到了耳朵,上身一动不动,表现出一种蔑视一切或恐惧的姿势。
十八
……每当我朝入睡的孩子倾去身子,心中总是升腾起这种欢乐的感觉。我满怀温情地轻声走过孩子们身旁,行走在这个催眠场上;我记下每个人独特的睡姿,偶尔,我翻过一个入睡的孩子的身子,看着他的脸,就像我们在沙滩上翻过一块卵石,观察一下它阴暗潮湿的一面。
十九
接着,他(德国军官拉费森)列举了坦克的六个致命点,射击手应该集中火力攻击这些地方,它们是:传动系统、底板、通风系统、发动机、炮塔颈部及瞄准装置。
随着他的讲解,孩子们仿佛看到一头具有可怖力量的怪兽跃出地面,张牙舞爪,吼声震耳,但它步履缓慢,手脚笨重,眼睛近视,两耳全聋,与他们平时打的红黑猎物没什么两样。诚然,这个猎物比梅花鹿更危险,但比较而言,却更容易接近它,致它于死地。这不过是一头超级野猪,如此而已。孩子们想象着欢乐的狩猎准备活动,不由得开心地笑了。
反坦克火箭实弹演习在艾兴多夫荒原上进行,靶子由砖砌的矮墙构成,形状大致像坦克。通过实弹演习,孩子们明白了现实比说的要严酷得多。发射时爆炸声震耳欲聋,喷出的火焰直冲射击手的颈部,因夹角太小射到地面而未能爆炸的火箭弹头在雪地上乱蹦,发出“嘘嘘”的声音。可一旦击中目标,火舌遂将矮砖墙化成彩色碎屑,这一切无不在告诉孩子们,他们刚刚获得了一种恐怖的玩具,因而开始了一个新的年代。
二十
我一直在猜想,人的脑袋不过是个充满精神的小球。它吊起人的躯体,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同时抽去它的大部分重量。通过脑袋,躯体才有了精神,才能脱离肉体,减去份量。反之,没有了脑袋,躯体就会掉落在地,突然还原为非凡的肉体,拥有着闻所未闻的重量。随着精神的逐步分离,肉体便相应地加重,双胎妊娠为此提供了相对的样板,而死亡则给这一现象恢复了绝对的原型。因此,尽管松弛的躯体一动不动,失去一切弹性,但它似乎反而显得格外的福态。
女人为功能,男人为行为。因此,男人自然是无能的,与女人那种植物式的缓慢成熟过程也自然是不和谐的。除非男人乖乖地听从女人的调教,按照女人的节奏,投入对方所要求付出的激情,从奉献给他的、反应迟缓的肉体中艰难地获得一束欢乐的火花。
二
我突然发现,大部分不满七岁——懂事的年龄——的孩子都自然而然地请我们把左手伸给他们。神圣的纯真!他们出于纯真的本能,知道右手受到了最令人厌恶的接触的玷污,每天都少不了要伸到杀人犯、神父、警察、当权者们的手中,就像钻到富人床上的妓女,而可悲的、默默无闻的和被人忘却的女人总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就如贞洁淑女,只接受姐妹们的拥抱。
三
晚上在饭厅用餐,我们有说话的自由。尽管只有一百五十号人,可声音服从于一条正常的规律,自动地逐渐提高,因为若要想让别人听清自己讲话,谁都得不断提高嗓门。当喧哗声达到顶点,形成一座声响大厦,恰正填满了整个大饭堂时,学监便吹起一阵轮哨,将之彻底摧毁。随之降临的死寂有着某种令人眩晕的成份。接着一张张餐桌上又响起窃窃私语声,一把餐叉当地一声碰到了碟子,马上发出一阵哄笑声,各种声音和动静又渐渐织成巨网,重复着先前的一幕。
四
幸福吗?其中有着安逸和安排的成份,可这种统筹安排的稳定性对我是格格不入的。所谓经历不幸,就是感觉到幸福这一脚手架在命运的打击下受到了震动,就这一意义而言,我心里是安宁的。我不会受到不幸的打击,因为我没有幸福的脚手架。我呀,是个悲伤而又欢乐的人。这悲伤与欢乐的两极是与不幸和幸福的两极相对应的。我赤裸裸地生活着,孑然一身,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为了生存,我从事着一项与我极不相配的职业,因此,当我履行自己的义务时,我想到的只是饮食消化与呼吸。我平时的精神气氛是悲伤,它像乌木一般漆黑漆黑的,不见光明,永远黑暗。但是,这茫茫黑夜往往出乎意料地掠过不该有的欢乐的闪光,瞬息即逝,但却给我的双目留下了闪耀的金色光芒。
五
便秘是造成心情抑郁的主要原因。我多么理解这个伟大的世纪,理解它为何如此嗜好灌肠剂和泻药!人类最难以容忍的,是当一只带有两条腿的粪袋。只有排泄正常、丰富而且惬意,才可能医治这一命运,然而,赋予我们的这一恩赐是多么吝啬啊!
六
十二岁的儿童达到了平衡与发育的不可超越的极限,使儿童得以成为创造的杰作。这个年龄的儿童幸福、自信,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世界是那么整齐有序,可谓完美无瑕。就其自身而言,无论是面容还是躯体,都是那么美丽,以致人类的任何美貌都不过是这个年岁的或近或远的反光而已。过了十二岁,便是灾难。雄性的一切丑恶——那毛茸茸的污垢、死尸般的成人肤色、粗糙不平的脸颊,还有那个像驴鞭似的、大得畸形、臭烘烘的生殖器——全都涌向从宝座上拖下地来的小王子。转眼间,他变成了瘦骨嶙峋的狗,弓着腰,满脸疱疹,目光不可捉摸,贪婪地泡在像垃圾般污秽不堪的电影院、音乐厅里,总而言之,成了一个少年。
七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偷拍照片,也就是说是在被拍照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拍的。这种方法实用,且富有成效。再说对我每次强行拍照时多多少少折磨着我的怯懦心理这也是种安抚。但是说到底,这是权宜之计,今天我也承认,与被照者对阵,不管有多可怕,自然是更可取的做法。道理很简单,最好还是应该让被拍照者对拍照作出反应,表现在他的脸上和姿态中,无论是惊诧、愤怒、恐惧,还是相反,表现出高兴、虚荣心的满足,甚或庸俗、诲淫或挑逗的举动。一百年前,当麻醉术进入手术室时,有的外科大夫大为不满。“外科学消亡了,”其中一位惊呼道,“外科学是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与大夫的结合基础之上的。用了麻醉术,外科学便被糟蹋到尸体解剖的水平。”对于摄影术,也有着同样的道理。有了远距照相镜头,可以在远处拍照,与被拍者没有任何接触,但这样一来,便扼杀了拍照中最为动人的东西,那就是被拍照者与拍照者所共有的轻微的痛苦感觉,不过,这种痛苦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知道自己被拍了照,后者则知道对方心里很清楚,这采取的是一种掠夺性行为,是一种抢劫形象的行动。
八
“它(驼鹿)来了,”迪弗热说。
果然,响起那种特有的搔墙声,紧接着传来刮门声,与噼啪作响的柴火声交织在一起。迪弗热打开门,浑身黑毛的庞然大物遂堵到门口,虽然护林官员与昂霍尔德(驼鹿名)数次相逢,但此时见状也不禁愕然。迪弗热微张开手,呈水果篓状,朝颤抖的大嘴递去几片芜菁甘蓝。驼鹿张开它那两片钳子似的小嘴唇,小心翼翼,像用拇指和食指把东西准确无误地夹进嘴里。然后,他俩交谈起来。迪弗热把指甲掐进它那两只富有异常的生气与表现力的长耳朵,对昂霍尔德细加解释,说它漂亮、温柔、强壮,一点没有坏心眼,可世界却邪恶,背信弃义。昂霍尔德报之以一声抑扬的号叫,是那般深邃,仿佛是一个擅长腹语的巨人发出的笑声,两只耳朵不停地颤动,击打着空气,分明表现出欢乐和信赖。接着,驼鹿往后退去,迪弗热跟随着它,仿佛在护送它,一直把它送到府宅的门口,不一会儿,随着它远去,极北巨兽走动时特有的咔嚓咔嚓声也渐渐消失了。迪弗热回到木屋,护林官员背朝着炉火,一时默默地打量着他。
九
早临的春天以其醉人的温暖感动了世间万物,4月,他(迪弗热)去(每月去一次)戈乌达普市政厅更换证件。他感到舒畅而又柔弱,宛如布满雏菊的幼草,犹如和煦的微风,抚摸着桦树、榛树和柔荑花序,从枞树枝上吹下藏红色的精粉。他看见一只麻雀在大路的热尘中拉屎,两个小学生嬉笑着相互碰撞,背上的书包直蹦,看去就像蜗牛的硬壳似的,面对这情景,他怦然心动,险些落泪。……
十
今晨去约翰尼斯堡运床垫。不知何因,在阿道夫希特勒大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人山人海。有一半人身着制服——亦即统一服装、统一本质、清一色的呢制服、皮带和钢枪,难分你我——齐步向前,换言之,纯粹为同一步伐,如同一条巨大的千足虫,在马路上摆动着土灰色的足爪。这群人具有高超的变形术,把数百万德国人变成了一个不可抵挡的梦游巨人——国防军。被夹裹进这位巨人之中的人们——就像一群沙丁鱼被吞入巨鲸的腹中——已经相互粘合,成为胶状,正向解体的方向发展。
在另一半人群中,这一现象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些人为老百姓,仿佛五颜六色的泡沫,毫无规则地聚集在人行道上和树下,乱哄哄一片。但是,绿色巨蟒的消化液以强烈的气味浸入暂时还算自由的弱小生灵的体内。这缠绕不绝的悲切乐声,这在行进中的队伍的沉闷脚步声,这人潮不时掀起的排浪,还有在微风中轻柔地拂动的“万”字军旗,构成了魇魔法仪式,深深地作用于人们的神经系统,使他们的自由意志陷于瘫痪。一种致命的温馨勾走了他们的魂,浸湿了他们的目光,以一种称为“爱国主义”的美妙而有毒的魔力使他们一动不动地站立着。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
十一
但是,在这正在逝去的夏末,马祖里的乡野却格外生机盎然。迪弗热看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在返回卡尔滕堡的途中,沿着洛温廷、沃伊诺沃和马丁谢根湖畔,好好消闲了一番。湖水清澈见底,在空中飞翔的捕鱼鸟和在黑色的湖底游动的银色鱼仿佛拥有同一个本原。停泊在浮码头的渔船宛如用绳索吊住的气球,悬挂在空中。油菜田里,是灿灿的黄花,蜜蜂忙着采花,发出巨大的嗡嗡声;在农场的院子里,脱粒机在安然地隆隆作响;铁匠铺里,叮当声不断,还有一只绿色的啄木鸟,正嗒嗒嗒地啄着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这一切仿佛组成了一支轻快而平静的队伍,在左右前后拥着他。这一辉煌的景观与他在洛特森看到的败落的氛围并不矛盾。在他看来,随着德国的毁灭渐趋明朗,大自然必定会给他准备胜者的殊荣,这是合乎情理的。
十二
德语没有联诵。词,甚至音节,像卵石一样堆在一起,中间留有空隙。不像法语的句子那样被某种流动性淹没在令人愉悦的连续性之中,而是往往有着不连贯的松散危险。由于德语是用一个个硬件构成的,如积木游戏用的木块,所以可以用极为易解的组合词进行了无穷的构建,而法语,若用同样的创造方法,那准会很快变成一锅烂粥。因此,德语的句子要是讲得快,讲得急促,那刹时间就会像一堆卵石在碰撞,嘎吱作响。要是雕像或机器人,恐怕可以勉强忍受。可我们这些分泌粘液的温和的创造物,我们还是喜欢法兰西岛的柔声细语。
十三
个体是灵魂,它渗透到肉体中,使肉体布满细孔,变得轻盈而富有生机,就如酵母给面团以灵性。可一旦灵魂消失,肉体便重又恢复其原始的纯洁性和原始的份量。
十四
我在纳闷,战争的爆发,目的是不是想让大人当一下孩子,轻松地退回到玩各种各样的武器和铅制兵玩具的年龄。大人做腻了办公室领导、丈夫和家长这些角色,一旦被征召入伍,便卸掉了各种职务和称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跟同年龄的战友们一起玩乐,操纵飞机、大炮和坦克,这些东西不过是他们儿时玩的玩具放大了一些而已。
悲惨的是,大人并未能成功地退回去。诚然,大人又拿起了儿时的玩具,但是他已经不再有玩耍的天性和对玩具的寓意性的认识,正是这种寓意性赋予了玩具以本来的意义。在大人粗糙的手中,这些玩具变得巨大而可怖,如同一些恶性肿瘤,吞噬着人体和鲜血。大人杀人的严肃态度取代了儿童游戏的认真劲儿,大人模仿儿童,形象整个儿倒置。
十五
这时,只听得一条砾石小道上响起咔嚓咔嚓的蹄子声,大家顿时一动不动。迪弗热令猎犬保持寂静,却被蓝柏柏尔马的姿势吸引了过去,只见它激动得站着,双耳朝前倾,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是呼吸急促,浑身肌肉直颤。接着,掠过一道黄褐色的闪电,窜出一只十叉鹿,旁边跟着两只母鹿。套索嗖嗖地一只只被扔出,几个孩子不顾一切地紧紧追逐三只鹿,但白费力气。他们很快被迪弗热拉下了远远的距离,呼喊声在身后渐渐消失。迪弗热朝蓝柏柏尔马的前部弓着身子,向前飞奔,前面是早已看不见影子的那群猎犬,在用吠声给他引路。
开始几个小时,纯粹像一场漂亮的游戏,但毫无收获。三只鹿径直朝前奔去,灵活地越过斜坡,穿过小径,后面是穷追不舍的群犬,呈手指状向前冲去,十一只狂热的嗓子发出汪汪的齐奏。迪弗热放松了蓝柏柏尔马的缰绳,任它穿过灌木丛、掠过柳林、踏过蕨地和欧石南丛生的地方,每次遇到壕沟,枯树或树篱,它便疯狂地扬起四只铁蹄。有时,骑手不得不低下脑袋,闭起双眼,以免被松针刺到或被低垂的橡树枝击伤。迪弗热和着马的节奏,那喷着白沫、浑身发烫的巨大躯体中,透溢出如此强烈、如此贴近的生命力,不可阻挡地使他信赖而又盲目地与它合为一体。
他终于在一个湖湾的岸边追到了群犬,只见那头十叉鹿正往对岸游去,鹿角高高地露出水面,像个在漂动的烛台。两只母鹿不见了踪影,迪弗热惊叹不已,群犬竟然没有被这两只次等的动物分心,引入叉道。十叉鹿爬上了对岸,浑身淌水,群犬见状,遂冲下湖去,湖水不深,蓝柏柏尔马也跟着淌水过了湖湾。追逐重又开始,黑色的猎犬瞪着血红的眼睛,汪汪直叫,在越来越稀疏的乔林中并肩猛追。迪弗热见它们穿过一块块耕地,紧接着钻入了一片榛树林,重又不见了。耳边又传来了吠声,群犬紧逼猎物,越过矮树林,穿过染木林,跑过荆棘丛生的紫色荒野和长着一片片养兔林的沙丘地带,突然,迪弗热省悟过来,追逐已经停止,被追逼的猎物此刻肯定正对群犬,因为耳边狂吠声不断,其音调和音色似乎已经变了,当然,那吠声更响了,但同时也更深沉、更不协调。不再是竭力追赶猎物时的齐声狂叫,而是瓜分猎物前的死亡之歌。
十六
“……迄今,您只是发现了事物之上的征兆,犹如刻在界碑上的字母和数字。这不过是象征存在的脆弱形式。您千万别以为征兆永远都是不给人以伤害的、脆弱的抽象物。征兆是有力量的,迪弗热,正是它们把您领到了这里。征兆是有感应的。受到嘲弄的征兆会变成魔兆。它是光芒与和谐的中心,具有制造黑暗与分裂的力量。您的天赋指引您发现了承载、恶性错位与饱和等。您还要去探索这一象征机制的极致,亦即这三个形象的组合,那是世界末日的代名词。因为令人可怖的时刻必将到来,征兆将不再容忍自己像士兵举着军旗那样被某个创造物所承载,它将获得自己的自主性,摆脱象征的事物,而且令人恐惧的是,它要取代象征物。这一来,便祸从天降!要记住耶稣受难之事。他曾长时间地负载着他的十字架。可后来,变成了十字架负载着他。于是,时间的帷幔撕碎了,太阳黯然失色了。当象征吞噬了被象征之物,当十字架变成了受难的对象,当恶性错位打乱了承载,世界末日便为期不远了。因为一到这个时候,象征便不被任何东西所控制,而成为天之主宰。它将迅速扩散,侵占一切,化成千百种不再表示任何东西的意义。您读过圣约翰的《启示录》吗?那里面可看到壮观而又可怖的场面,大火映红了整个天空,烧着了奇形怪状的动物、星星、利剑、冠冕、星座,而大天使、权杖、御座和太阳则混乱不堪。这一切都是象征,这一切都是密码,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千万不要设法去弄明白、去寻找每一个符号所象征的事物。因为这些征兆都是魔兆:它们不再象征任何东西。由它们的饱和而造成了世界的末日。”
十七
自行车是种有高度、长度但没有厚度的物品。人一骑到车上,人体立即就变成了一个侧影,突出了人体的各种线条。人体因此而变得明晰、清纯,宛若一幅图像。成了一件浮雕,一枚纪念章。只见一条大腿,然而它的反射却能使我们看清其内侧。脚不触地。整个人体被一种由腿肚、膝盖和大腿参与的完美的循环运动所驱动,而车座上那小小的臀部的有力振动消融循环运动。肌肉显然在起作用,单调地重复着循环动作,仿佛是人体活动模型的动作。双肩支起,几乎挨到了耳朵,上身一动不动,表现出一种蔑视一切或恐惧的姿势。
十八
……每当我朝入睡的孩子倾去身子,心中总是升腾起这种欢乐的感觉。我满怀温情地轻声走过孩子们身旁,行走在这个催眠场上;我记下每个人独特的睡姿,偶尔,我翻过一个入睡的孩子的身子,看着他的脸,就像我们在沙滩上翻过一块卵石,观察一下它阴暗潮湿的一面。
十九
接着,他(德国军官拉费森)列举了坦克的六个致命点,射击手应该集中火力攻击这些地方,它们是:传动系统、底板、通风系统、发动机、炮塔颈部及瞄准装置。
随着他的讲解,孩子们仿佛看到一头具有可怖力量的怪兽跃出地面,张牙舞爪,吼声震耳,但它步履缓慢,手脚笨重,眼睛近视,两耳全聋,与他们平时打的红黑猎物没什么两样。诚然,这个猎物比梅花鹿更危险,但比较而言,却更容易接近它,致它于死地。这不过是一头超级野猪,如此而已。孩子们想象着欢乐的狩猎准备活动,不由得开心地笑了。
反坦克火箭实弹演习在艾兴多夫荒原上进行,靶子由砖砌的矮墙构成,形状大致像坦克。通过实弹演习,孩子们明白了现实比说的要严酷得多。发射时爆炸声震耳欲聋,喷出的火焰直冲射击手的颈部,因夹角太小射到地面而未能爆炸的火箭弹头在雪地上乱蹦,发出“嘘嘘”的声音。可一旦击中目标,火舌遂将矮砖墙化成彩色碎屑,这一切无不在告诉孩子们,他们刚刚获得了一种恐怖的玩具,因而开始了一个新的年代。
二十
我一直在猜想,人的脑袋不过是个充满精神的小球。它吊起人的躯体,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同时抽去它的大部分重量。通过脑袋,躯体才有了精神,才能脱离肉体,减去份量。反之,没有了脑袋,躯体就会掉落在地,突然还原为非凡的肉体,拥有着闻所未闻的重量。随着精神的逐步分离,肉体便相应地加重,双胎妊娠为此提供了相对的样板,而死亡则给这一现象恢复了绝对的原型。因此,尽管松弛的躯体一动不动,失去一切弹性,但它似乎反而显得格外的福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