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诗文集》


域外汉籍丛刊
《日本汉诗文集》
书号: 978-7-5506-2733-8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册数:46册 精装
定价:35800元
出版说明
域外汉文学是文化交流的产物,从公元七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的一千三百多年中,经过众多作者的努力,汉语文学在朝鲜、日本地区开花结果,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其间作者众多,名作如林。或因域外各地特殊的风习,造就了不同的感受性,域外的汉文学作者有所感动而发为辞章,每有异姿,其中上乘之作,多如胡地昭君,风流不减,为古汉语文学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根据史料,在公元三世纪前后,汉文化就已经通过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到公元七世纪,日本地区开始了本土的汉文学创作。从此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日本汉文学经过王朝(646-1192),五山(1192-1602),江户(1603-1868),明治(1868以后)等四个时期的演变,每一时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日本王朝时期,是日本积极吸收唐代文化,从而走向开化的时期。此一时期的作者,主要是宫廷贵族以及遣唐使。其中的早期作品,规模汉魏,多浑厚典重,律诗则多齐梁遗韵。著名作者,贵族如大友皇子、文武天皇,遣唐使如释空海、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等都为汉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扎根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期也产生了日本汉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菅原道真。道真之诗,学白居易,颇肖其风,有《路遇白头翁》等章。其仕途坎坷,冤抑之怀,亦每每表现于诗句之中,有《秋夜》诗云:月光似镜无明罪,风啸如刀不破愁。随见随闻皆惨栗,此秋独作我身秋。自道真之后,日本的汉文学作者,每能感己之所感,言己之所言,开始有了独立的表现。
王朝后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几乎中断,日本的汉文学创作也走入低谷。十二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时期,文化中心也由宫廷转移至将军幕府支持的“五山十刹”-----京都五山:灵龟山天龙寺、万年山相国寺、东山建仁寺、万寿寺,慧日山东福寺,镰仓五山:巨福山建长寺、瑞鹿山圆觉寺、龟谷山寿福寺、金宝山凈智寺、稻荷山凈月寺等。五山时期,中日之间佛教文化的交流日渐兴盛,以苏东坡、黄山谷为代表的宋诗也逐渐传到日本,并成为日本学者的学习对象。同一时期,出现了绝海中津、虎关师炼、雪村友梅等著名作者。其中绝海中津生当元明之际,曾于明初游历中土,从师于杭州天竺寺季潭和尚,曾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接见。他在中国游历时期,“睹山川之壮丽,人物之繁盛,登高俯深,感今怀古,一寓于诗”,留下了许多关于中国的诗篇,如作于杭州的《雨后登楼》诗:一天过雨洗清秋,携友同登江上楼。欲写仲宣千古恨,断烟疏树不堪愁。其风度可见一斑,论文学史者,如赖山阳、江村北海等人,对绝海皆推崇备至。
庆常八年(1603),德川家康开幕府于江户,日本社会进入江户时期。由于当政者的提倡与奖劝,江户时期汉学发达,各大学派迭相繁荣,儒家学者与普通士人取代之前的贵族、僧侣成为汉文学创作主要的作者群体。在江户时期,汉文学成为知识阶层的基本修养,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者,从藤原惺窝、石川丈三到太宰纯、服部元乔以及梁川孟纬、广濑谦等,虽风格几经转变,但并皆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其中广濑谦,字吉甫,号旭窗,又号梅墩,有《梅墩诗钞》传世。近代学者俞樾选编《东瀛诗选》,谓吉甫为“东国诗人之冠”,《诗选》録其诗一百七十余首,题解谓其诗“才气横溢,变幻百出,长篇大作,极五花八阵之奇,而词组单词,又隽永可味。”今览其书,见名家品藻,固自不虚。另外,旭窗之兄广濑淡窗也是著名的诗人,传说其年青时偶然得读《唐宋诗醇》,慨叹“天地间竟有如此好诗”,因而着意为之,趋向在陶、孟、韦、柳之间,有《远思楼诗钞》传世,后学誉之为“海西诗圣”。
明治以后,日本汉文学承江户之余绪,虽亦不乏作者,如大沼枕山、森春涛、森槐南父子,声光不减,但究竟渐趋日下,大正、昭和(1912)以后,日本的汉文学逐渐衰歇,退出了历史舞台。
综览千余年的日本汉文学史,每见其起伏与中国文学的变迁有可供参同考异之处。如广濑淡窗《论诗赠小岛关卿中岛子玉》诗,其中有句云:正享多大家,森森列旗鼓。优游两汉域,出入三唐篱。格调务摩仿,性灵却蔽亏。里颦自谓美,本非倾国姿。天明又一变,赵宋奉为师。风尘拂陈语,花草抽新思。虽裁敖辟志,转习淫哇辞。程千帆先生谓此诗可作“日本汉诗史读,知东邦诗歌流变,与吾土大略有桴鼓之应也。”此外,日本的汉文学作者学习汉文学,要克服音训、语法等诸多困难,其在学习与抉择的过程中每每表现出对中国文学自然而朴实的热爱与独到的理解。凡此种种,今日皆可为他山之石,于我们有切磋琢磨之益,可供我们深入的研究与学习。
《日本汉诗文集》的编辑开始于数年以前,后被纳入域外汉籍丛刊,全编收録了日本王朝时期的菅原道真(845-903)以下至于近代的久保得二(1875-1934)等诸家别集八十余种,包括了雪村友梅、绝海中津、藤原惺窝、林罗山、新井白石、赖襄等诸多名家之作。全编影印出版,相信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等诸多领域皆有所帮助。编者愧非专门,于编辑工作或有失误以及不妥之处,读者不吝指正是幸。
总目录
書名
著者
刊刻年代
改正菅家文草 十二卷
菅原道真 撰
元祿十三年
菅家後草 一卷(第十三卷)
菅原道真 撰
貞享四年
岷峨集 上下卷
雪村友梅 撰
元祿七年
蕉堅槁
絕海中津 著
文化十二年
狂雲集 上下卷
一休宗純 著
寬永十九年
惺窩先生文集 十二卷 附倭謌集 五卷
藤原肅 著
天保七年寫定
羅山先生文集 七十五卷
林羅山
天保三年寫定
儼塾集 十卷
森尚謙 撰
寶永三年
儼塾集 十卷
森尚謙 撰
寶永三年
白石詩草
新井白石 著
正德二年
白石先生餘稿 三卷
新井白石 著
正德五年
徂徠集 三十卷
物茂卿 著
寬政三年
忘筌窠爨桐集 六卷
平岩仙山 撰
寶永三年
蛻巌先生文集 四卷
梁田邦美 著
寬保二年
南郭先生文集 初編十卷 二編十卷 三編十卷 四編十卷
服元喬 著
寶曆八年
昨非集 上下卷
釋顕常 撰
寶曆十一年
北禪遺草 八卷
釋顕常 撰
文化四年
漫遊文草 五卷
平沢旭山 著
天明七年
翠山樓詩集 上下卷
石作貞 著
安永六年
清音樓集 五卷
山邨良由 著
文正二年
清音樓遺稿 上下卷
山邨良由 著
文正八年
玩鷗先生詠物百首
太田賀象 著
天明三年
黃葉夕陽村舍詩 十卷
菅晉帥
弘化四年
春樵隠士家稿 二十卷
琴希聲 著
湖梅庵田園襍興 正編 續編
西島蘭渓 著
驅豎斎詩鈔 二卷
新宮涼庭 著
文久三年
山陽詩鈔 六卷
頼襄 著
評注山陽詩鈔 八卷
頼襄 著 後藤松陰 評註
明治十五年
山陽遺稿 文十卷 詩七卷 附拾遺
頼襄 著
天保十二年
茶仙堂手稿 甲 乙集
平田徳壽 撰
手稿本
小竹斎詩鈔 五卷
篠崎弼 著
昭和十二年
古香庵詩草 初編
徳遠 著
遠思樓詩鈔 初編 二卷
広瀬建 著
遠思樓詩鈔 二編 二卷
広瀬建 著
星巌集 甲乙丙丁戊集 (缺閏集)
梁緯 撰
天保十二年
籲天集
梁緯 著
明治二年
従吾所好 上中下卷
羽倉用九 編
嘉永四年
洗心洞詩文 上下卷
大塩後素 遺稿 中尾捨吉 編
明治十二年
靜軒文鈔 初集
寺門靜軒 著
江頭百詠
寺門靜軒 著
文久二年
月瀨紀勝 二卷
齋藤正謙
明治十四年
愛古堂漫稿
大槻磐溪 著
明治七年
雪鴻紀蹤 附 浮槎存稿
田口文之 著
牧山樓文鈔 上下卷
佐藤楚材 著
明治十四年
得斎詩文鈔 三卷
長戸譲 著
嘉永五年
紅蘭小集 二卷
張景婉 撰
天保十二年
礫水遺稿 上下卷
岩村英俊 著
明治二十三年
東湖詩鈔 上下卷
藤田彪 著
慶應四年
東湖先生遺文
藤田彪 著
慶應四年
鶴梁文鈔 十卷
林長孺 著
慶應三年
鶴梁文鈔續編 二卷
林長孺 著
明治十四年
栗園文鈔 三卷
中村子臧 撰
安政七年
栗園文稿 二卷
中村子臧 撰
明治十四年
栗園餘稿 上下卷
中村子臧 撰
文久元年
竹外二十八字詩 前編 後編
藤井啓 著
月洲遺稿 上中下卷
巌垣六蔵 著
明治十一年
浪跡小槁
宇津木靖 著
明治十五年
宕陰存稿 十三卷
塩穀世弘 著
明治三年
雲如山人集
遠山澹 撰
航米雑詩
森田行 著
文久元年
行雲樓遺稿 上中下卷 附栢堂遺稿
松島坦等 撰
杞憂庵梔花百絕
慈英 著
清狂遺稿 上下卷
釋月性 著
明治二十五年
讀史雜詠 上下卷
青山延壽 著
慶應二年
遜斎文鈔
巽世大 著
明治十一年
松嶹文鈔
家裡衡 著
明治十二年
南洲詩文
西郷隆盛 著
明治十一年
皆山閣文鈔
堤正勝 著
鈔本
松陰詩集 上下卷
吉田義卿 著
明治十六年
蘆洲詩鈔 上中下卷
植村正義 撰
文久二年
碧梧翠竹居文鈔
中村鼎五 著
明治二十九年
褧亭文鈔 初編 三卷
蒲生重章 著
明治三十一年
蒲門盍簪集 上下卷
蒲生重章 著
明治二十七年
龍泉遺稿
川路利良 著
明治十四年
藜園遺草 上下卷
橋本紀 著
明治三年
恕軒文鈔 正編 上下卷
信夫粲 著
明治十年
恕軒文鈔 三編 上中下卷
信夫粲 著
明治二十一年
江月斎遺集 二卷
久阪實甫 著
明治九年
星泓詩草 二卷
星泓 撰
安政寫本
東京新詠 上下卷
關根錄三郎 著
明治十三年
大阪繁昌詩 三卷
田中樂美 著
文久二年
雲井竜雄詩文集
雲井竜雄 著
明治十三年
夕陽紅半樓小稿
神田信醇 著
松園詩草
杉山親 著
明治寫本
雷渓集 詩三卷 文二卷 雜著二卷
西弌 著
秋碧吟廬詩鈔 十二卷
久保得二 撰
大正六年 - 昭和二年
秋碧吟廬詩鈔 十二卷
久保得二 撰
大正六年 - 昭和二年
讃州遊草
久保得二 撰
大正九年
関西遊草 正編 続編
久保得二 撰
大正十一年
槿域遊草
久保得二 撰
大正十三年
Ք�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