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浅谈教育)
我有一个小男孩,不大不小,年纪刚刚好。
还是这个小男孩,会哭会笑,脾气刚刚好。
也是这个小男孩,爱玩爱撒娇,性格刚刚好。
因为是这个小男孩,所以一切刚刚好。
2013年3月,从知道他在我肚子里那一刻开始,我对他就有很多期待,大多数是期待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会不会健康活泼开朗,他是不是爱笑,以后会不会弹钢琴,长大会不会子承父业,整个孕期都是浪漫而又梦幻的,因为每一个脑海中的他。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也许是他第一次大哭大闹。或者是发现他根本不是活泼开朗的性格,甚至是他只爱趴在地上玩汽车,钢琴对他来说只是一条有斑马线的路而已,从那个时候吧,我开始想,孩子的人生是他的呀,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够去替他规划和安排吗?
有幸参加儿子学习班免费开的家长课堂,第一堂课,老师让我们冥想20年后的孩子,那个推门而入的,高大黝黑的小伙子那么形象,那么具体,我有太多话想问他,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做了“兵王”吗,他辛苦吗?他.....在这段冥想中我对我的孩子未来充满幻想和希冀。但是原生家庭的课后,我再次回顾,忍不住想看到那次冥想中孩子见到我时的表情,孩子跟我在会聊什么内容,突然我明白了,在育儿路上的迷茫慌乱中,不是我用错了方法,而是我弄错了对象,我能个改变和规划的是我自己,所以我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家长,我对孩子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这才是关键。
我在最近一两个月疯狂的翻看网上的育儿经,翻看教育类书籍,最后很有幸找到一个答案。6月11日心理专家张怡筠博士的一堂网络课堂,她说“她最难忘却的话就是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这个答案正是我想要的答案,我33年的人生,追求过很多东西,成功过,失败过,而这个追求,可能会是我接下来要追寻时间最长久的,也是我唯一一次要求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父母。这个角色的转变让我开始幡然醒悟。
详细解读张博士的这段话,又跟正面管教课堂上郭老师给我们讲得那个“温柔而又坚定”不谋而合,只有我坚定才能给他力量和勇气,只有我温柔才能给他温暖和依靠,而这两者我一点都不能舍弃,才能成为我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
《正面管教》这两本厚厚的A~Z的原著我看过,也看过很多教育心理学大咖们写的书,在理论中我们永远只能看到皮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好好的知道什么是现状。在阅读中看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根本不一样,这有一边实践一边充实自己才能够让自己的坚定走下去。
我看到过很多宝妈,打骂孩子不是出自自愿而是迫于别人的目光,她们在公众场合备受煎熬中一边心痛一边斥责孩子,她们脸上有太多的情绪,被别人关注的不安,对孩子的恨铁不成钢,对自己冲动的懊悔,在反观孩子,他们何尝不是充满各种疑问和不安的情绪呢。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我不能做这样的妈妈。我跟孩子之间有一个绝不在人多的地方批评他的约定,大概在他26个月左右开始的,而他也很配合在公众场合也绝不哭闹耍无赖。
很多时候我会问自己,我为什么教育孩子,我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获得别的家长表扬我们家教良好,我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成绩第一。我教育孩子是为了我不管哪一天不在他身边,我都知道,他不会违法能遵守规则,他可以照顾好自己,他敢于接受挑战,他懂得享受生活,他能够直面舍得。
从孩子第一次一边哭一边跟我说,“妈妈我长大你们就会老了,就会死了,我不想长大。”这句啼笑皆非的话时我开始意识到我到底想给我孩子什么,哪天我离开了他会怎么样。也许起因是悲观的,但过程却是明确而又开心的。
我也会为择校压力焦虑,也会因为老师找我约谈而愤怒,也会因为别的孩子优秀而恐慌,但是这些问题,在我正面管教的第一次课堂里,被那个走进我脑海里的20多岁阳光的男子汉一概解决了。我爱我的孩子,曾经的,现在的,将来的。我能够做的只有做一个能个给他力量成为他依靠的妈妈。
曾经的他调皮捣蛋,不爱表达情绪,有点胆小很爱哭,但是他在24个月的时候跟我在公园跑一天,直到最后太困才要我抱抱,18个月开始他能够遵守我们之间关于出行买不买玩具的约定,16个月有模有样的将自己白天拉开的玩具放进自己的收纳箱里。
现在的他爱插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生气,争强好胜,但是能陪我们在步行17公里,第二天又义无反顾的选择步行去5公里外的高铁站,去年下半年,脚扭了我想背他走路,他说不,妈妈你背我你手会疼的,他在浴室陌生人要看他手牌,他握起小拳头大声说不要靠近我,每个星期自己控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自己洗澡洗自己的小衣服。
未来的他不敢想象,但是我记得的曾经的他,现在的他,那个他诚实守信,珍惜时间,温柔会心疼人,坚强勇敢,敢于挑战,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未来的他到底什么样,也许无法具体想象,但是这些他现在就拥有的品质一定不会缺位。
我的孩子当然不是这个世界上100分的孩子,我也不是这个世界上100分的妈妈,但是我的孩子是我自己的100分孩子,当然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妈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100分的孩子。所以我们做不了100分妈妈的时候就给孩子100分的陪伴、100分的耐心、100分的信任跟他们一起成长。
正面管教给了我们一种力量,一种相信自己的力量。第一次为人父母,谁都会忐忑,谁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最正确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大家都怀疑过自己,而正面管教就好似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一个准则,给了我们一种信心,让我们能坚定的教育孩子。
用两本书名作为结尾吧,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谢谢你来做妈妈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