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职场人际,从自我察觉开始
职场人际关系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人的1/3的人生都在职场中度过,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自己在这段时间过的更加有幸福感,有归属感,也更加具备晋升的优势。但不少人仍会被人际关系所困扰,在工作任务和人际关系双重压力下痛苦挣扎。笔者认为,要改善职场人际关系,首先要从自我察觉开始。
你了解你自己吗?我想没有人会说不了解的,自己内心所想,所思只要自己不表现出来,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呢?那你表现出来的,无论是真实还是有所隐瞒,别人的印象是否一致呢?或者说,别人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你,进而维持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存在一些认知盲区。

一是认识盲区
据美国组织心理学家Tasha在《洞察力》书中指出,人们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评估其实并不准确,容易被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所限制。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并不是基于实际表现或过去的经验,而是更多来自于一种没有事实依据的、关于自身能力的信念。比如,有人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特别好,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都相处很融洽,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自己认为那么好
据美国组织心理学家Tasha在《洞察力》书中指出,人们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评估其实并不准确,容易被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所限制。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并不是基于实际表现或过去的经验,而是更多来自于一种没有事实依据的、关于自身能力的信念。比如,有人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特别好,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都相处很融洽,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自己认为那么好。
二是情绪盲区
“你这段时间开心吗?”面对这个问题,你会以当下的感受或直觉回答,还是认真回顾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呢?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后者。但事实上,就像《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指出,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思维系统,丹尼尔·卡尼曼命名它们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面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系统1便启动自动反应模式,根据生活经验或是直觉下意识作答,这个问题懒惰的大脑很可能便将之转换为“你此刻开心吗?”,用当下的感受来替代一段时间的感受。但大多数人却以为自己是在对这一段时间的幸福感作出评价。所以说,我们常常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能完全察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误差判断时常发生,比如笔者本人,我从小自认为对人和善,对人有礼貌,讲规则讲礼仪。但我在前公司,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女同事们普遍认为我高冷凶悍,而我还懵懂不知情。有走的近的同事好心提醒我,我一度怀疑,一度苦恼,想不通为什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读书提升和反思,我才明白,一是我本人不爱说话,二是我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比较生硬,直白,又不够通人情,让女同事们认为我强势不讲人情,而冷落我。现在我在沟通时,会更多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在工作沟通中,尽量面带微笑,用比较轻松的语言来活跃气氛,所以现在虽然还是不太爱说话,但大家对我的印象改观了很多。
很多人还会说,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价值观,本来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印象,没有必要去改变讨好。确实,自我察觉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这个仅仅是让大家明白自己,才能做出适合的选择。比如说有人因为人际关系而苦恼,为此有些人成为了讨好型人格,用顺从、或是物质要营造一种好的人际关系;有些人用踩和棒的方式来结队;有些人变成墙头草,对着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如果没有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人际不佳的真正原因,那么采用的改变方式,很可能是人生的进一步歪曲。
正如《恰如其分的自尊》中所说的,认清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要学着全面接受这样的自己,对自己诚实,接受眼前真正的自己,才有益于提升自尊,学会爱自己,用更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
-
fron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1 2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