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小脏店”
前几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介绍青岛的野馄饨。青岛我也去过不少次,但每次都是奔着海鲜去,野馄饨却是头一次听说。看文中介绍,通常都是深夜路边的小摊儿,食客都是本地口音,甚至开着车从远处赶来,只为了深夜的这一口野馄饨,这一天才叫圆满。
印象中,任何城市的路边摊或小脏店好像都有一种魔力,往往让人欲罢不能,名声都靠口口相传。尤其是这种“深夜食堂”,更是只有本地人才会享受的街边米其林。现在的北京虽然很难再找到这样极其接地气的摊位,我也不是为了一口吃宁可掘地三尺的资深老饕,但在我记忆中,我在各地吃过的小脏店中,有三家始终令我印象深刻。
三溪口豆腐鱼
第一家是大学时全寝室一起去吃的,印象中是泡泡过生日,打算斥巨资请我们去吃三溪口豆腐鱼。当时也不流行大众点评,流行的完全是靠口口相传。这家店是我从校园论坛里看到的,论坛上的旅游美食版块是我最爱逛的地方。 三溪口是重庆北碚区的一个地名,位于我们学校和主城之间。通常我们去主城都是坐10块钱一次的高速巴士,但是要去三溪口,就只能坐普通的公交车从山水间慢慢晃过去。店铺很小,具体叫什么也记不清了,位置就在马路边,简陋的外墙水泥直接暴露在外面,没有任何装饰。内部空间也不大,也就不到十张桌子,但是顾客盈门,甚至有开着宝马大奔专程来吃的,让本来就不宽的马路更显得窄了。 鱼都是现杀现做,配上老豆腐,热腾腾一大盘端上来,重庆菜特有的麻辣鲜香立马钻进鼻孔,让人食指大动。鱼肉吸收了豆腐的豆香,豆腐又汲取了鱼肉的鲜嫩,那个味道现在想起来还让我流口水。话说重庆的美食真的是性价比冠绝全国,我们五人总共花了不到100元,吃得满意而归。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这家店是否还存在,是否还是顾客盈门,是否扩大了地盘……但我仍然记得我们五个人窝在低矮的塑料小板凳上就着小矮桌吃鱼的情景,时光一去不复返,只有美味存心间。
汕头白粥
去年9月,我和锤哥以及贝贝夫妇在约了无数次一起出游之后,终于趁着南航打折把行程定了下来,目的地就是著名的美食聚集地——潮汕地区。我们一没做攻略,二没定行程,到了当地就是闷头一个吃字,基本上从早到晚不停歇,见缝插针去了几个景点溜达。
早上一份肠粉或粿粉,中午潮汕牛肉火锅,晚上鱼生虾生生腌蟹,还有白粥做夜宵。我这里要说的就是白粥。 汕头街头有不少白粥店,大多晚上才开始营业,门脸很小,进去却别有洞天。虽然叫白粥店,喝的也是大米白粥,然而佐粥的菜品绝对让你犯了选择恐惧症。从手指尖大小的薄壳米到小臂长的不知叫什么名字的鱼,还有各种蔬菜、肉类、小吃,令人眼花缭乱。几样小菜佐白粥当夜宵,好吃不贵还暖胃,应该是潮汕居民非常享受的夜生活了。
北京胶东小海鲜
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跟活动到了深夜。结束后一个同事说:“走,咱去吃小海鲜吧!我知道一家特正宗的。”我们小团队三人加上他,四个人大晚上从鸟巢跑到了朝阳公园,只为吃一顿这个同事口中的“北京最好吃的小海鲜”。
店铺隐藏在居民区里,七拐八拐才找到。这个时间周围的小店大多关了门,只有他家还亮着暖黄色的灯光。黑夜隐藏了他家的招牌,我只记得不大的屋子里放了好多鱼缸,里面是新鲜的小海鲜,或清蒸或辣炒或椒盐,老板分分钟就能将原本活蹦乱跳的小海鲜变成一盘好菜,再加上一份鲅鱼饺子,四个人一边忙不迭地剥着壳往嘴里送,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是我对于刚工作时最新鲜暖和的记忆片段之一。几年之后我又去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找到过黑夜中的那盏灯。 我不算是一个标准的吃货,甚至外出旅游也很少专门去寻找美食(潮汕之旅除外),所以吃过的路边摊或者小脏店并不多。但在我看来,这种靠口口相传引来八方食客的小店是隐藏于市井中的美味传奇。尤其是深夜里路边的一盏暖灯,让加班回家的人吃上一口可口的、热乎的饭菜,卸下一天的疲惫和对外的铠甲,可能是这种小店存在的一种意义。不知道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这几家店是否还存在,但是它们带给我的彼时彼刻的感受,是实实在在、永生难忘的。
时光一去不复返,只留美味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