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能错过的三个敏感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敏感期。我们今天主要来关注3个主要的敏感期,那就是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秩序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
关于语言的起源,有非常多的研究。作为人们沟通的桥梁,家长们经常会把宝宝会不会说话,作为孩子的一个发育的指标。
从出生开始,用哭或者笑,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显然他们还没有能用清晰的词句来表达。虽然他们还不会说话,但他每天都在很认真的聆听。无形之中呢,已经在进行不断的累积。孩子也是有能力去分辨很多不同种的语言的。
孩子从出生到掌握语言,需要3-4年。而语言的发育的关键期,是在2-4岁。那很多专家呢,会认为啊,九个月到24个月,是孩子理解语言的关键时期。24个月到四岁,是语言表达的关键时期。孩子在四岁之后让开始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舌头和嘴巴。
孩子语言的发展,是与他的发音器官,神经系统,生活经验,以及表达的动机,密切相关的。虽然每个宝宝的语言发展各不相同。但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者说敏感期。在关键时期,孩子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再加上孩子本身的潜能,孩子的语言能力会飞速的进步。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可以跟他进行简单的对话,比如说把一些简单的词字,重复的说,爸爸妈妈还可以配上简单的表情。当他能够理解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呢,我们可以位他阅读绘本,跟他简单地进行日常句子的交流,或者和孩子探讨一些有趣的问题。
会把语言发展的分成两个关键的时期。那就是语言准备期和语完备期。语言准备期,一般是1-3岁。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比较重要时期,那就是单词句期和多词句期。
孩子0-18个月期间,往往会通过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来表达,比如说。我想喝奶,这句话,他可能配合着动作,指奶瓶,说啊啊。他会用自己的表情,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到24个月左右,他对周围的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词汇量增多,逐渐开始可以用两到三个,不相关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变成是一个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说,宝宝,球。有的家长比较少去听孩子的语言的话,就不会明白他到底是在说,宝宝想要球,还是宝宝想一起玩球。
到孩子36个月左右的时候,他就会有一些有逻辑性的语言。
语言完备期,我们称之为复合句的过渡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开始了解句子的主谓宾,开始明白语法。随着他们年龄地增加呢,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就会越来越清晰。父母和老师这时可以多跟孩子探讨一些有趣的问题。如果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去上班,我们为什么要洗手,如果遇到小朋友抢玩具怎样应对。
好的,那我们了解了语言的敏感期后,肯定就要来了解语言敏感期,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
影响语言发展的三大因素就是:语言环境,语言智力,还有遗传因素。我们现在看一下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就是指抚养者所使用的母语。我在广州的时候,经常就有家长问我,是不是因为家里说普通话又说粤语,所以会造成孩子说话难。那可以很坦白的告诉大家,可能孩子在积累的过程中,会有对于词物表达上的犹豫,但是多语言环境一定会激发他更好的学习多种语言。
作为家长,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在家中营造成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让他可以多模仿,多储存。他就会有一天语言大爆发。比如18-24个月,孩子会指着一个物体,可能他并不能够很好地说出这个物体是什么,我们可以告诉他这是什么。2-3岁的时候呢,我们需要给他说完整的句子,只是告诉他是什么,已经不能够满足他。比如以前我们说这是一辆公交车,现在我们可以说,公交车是什么颜色的,更多丰富他的词汇量和逻辑。而不是给他们看电视。因为电视只是图片式填鸭。孩子看不到口型的变化,不知道怎么发音。甚至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那第二个呢,是语言智力。它分为这四个简单的阶段,0-1岁,是积累过程;1-2岁,主要是表达单词,用手势和表情的辅助,把他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说狗,他们可能会说旺旺。当2-3岁的时候呢,会说短语或短句,并且呢,这个时候呢,孩子很喜欢去提问。我们应该多回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且放慢语速。比如可以问他,你要吃手指饼吗?孩子会模仿爸爸妈妈,你要吃饼干吗?我们可以说出他的想法。下次他就知道,是可以这样表达的。3岁之后说话变得流利的时候呢,他也可以利用非常丰富的词汇,那比如说,忧郁,不开心的时候呢,它会有很多情绪,比如说犹豫,郁闷呐,烦闷啊,急躁啊,这些词语呢,对于他来讲了,都是很新鲜的。所以呢,我们可以把一些正确的,并能够给他新鲜的词语多多的交给他,帮助他更多表达他的情绪。最后一个是遗传因素,这个其实不太属于我们的讨论范围。我们简单的说一下,比如说在非洲,某些部落,人们平均寿命是24岁左右。有些孩子八岁就可以成为母亲了,他们的语言能力非常差,那他们的语言在遗传养育过程中,都是非常差的。
(二)动作敏感期
好,前面说了我们的感官还有语言的敏感期,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动作敏感期。
从刚出生开始,孩子就已经有动作敏感期了。刚出生的时候,他们会尝试着去找一些东西放到嘴巴里面。比如,他把手指放到嘴巴里吸吮。这个动作看上去很小,实际上,宝宝们会把手指在嘴巴边缘来回挪动,经过多次尝试,才能达到最后,可以很准确迅速的把手指塞到嘴巴里面。孩子到一岁左右,进入爬行或者行走,需要运用手脚,都会进行到手或者脚的敏感期。去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我们的肢体,由躯干的运动到精细动作的练习。比如说爬行,他需要挪动到他的手往前。这时,他的手指,手掌还有整条手臂那都是需要大脑发号施令的。一开始动作会比较笨重,慢慢的就开始出现,我们所说的敏感期。
那对于动作敏感期呢,我们分成三个去理解,第一个就是动作敏感期的不同年龄段的时间。第二个不同年龄段动作敏感期的表现,第三个就是动作敏感期究竟有什么用。
动作敏感期会包括两个比较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的运动。比如说走路,另外一个是手的动作。走路的敏感期呢,大概会在一到两岁。手动作的敏感期,是一出生到我们三岁。
孩子在刚学会走路这段时间,他们是非常非常愿意自己去走路的。并且呢,不愿意被我们拖着走。我们有时间会说笑,孩子会有一段暴走期,完全控制不住一样,不停到处走。那么这不是因为他不听话或者专注力差,而是行走的敏感期到了。如果您观察,会发现,在他们走路的过程当中,他们的小手也是在不断探索,有可能到处摸一摸,有可能把手放到嘴巴里。
孩子呢,是通过手来学习的。古代有一句话讲,心灵手巧,那其实呢,这句话是反过来理解那就是,手巧,心灵。手连接着我们的大脑,手的活动受到大脑的支配。那所以呢,在宝宝一出生之后呢,妈妈可以经常给孩子捏捏他的手脚,对他们大脑发育有帮助,比如我们的宝宝被动操;当他爬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他抱到不同材质的地板上,比如说木质的,塑料的,有地毯的,软的跟硬的;我们可以给他不同的形状的玩具,让他们感受,什么是圆形的,长方形的;也可以让他感受不同水的温度,温水凉水这样子。这都可以锻炼他们,还可以减少孩子过于接触敏感,学会控制手部,减少打人等行为出现。
当孩子已经开始行走时,就是带他去一些,能够发展体能的,比如说我们是去走平衡木,我们可以买一些,小球,或是买一些米一小豆子,让他们进行去抓捏,那很好的让他们刺激他们精细动作。
(三)秩序敏感期
最后那就是秩序敏感期。家长们一般比较头疼。当孩子进入两岁之后,他的想法呢,会层出不穷,对事物都有强烈的秩序的要求,对所有的事物,生活习惯,必须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去执行,一点儿都不能变。这个时候呢,如果家长和老师发现了这个,那就是预示着孩子呢,已经来到了他的秩序敏感期。
孩子对环境的布局有要求,需要所有的东西还原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支配的行为就是秩序感。第二个,是对事物的所有权有极度的敏感,比如某物品是属于谁的,其他人都不能去动用。比如说这个杯子是爸爸的。那妈妈不能够使用啊,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们谁都不能去拿走他诸如此类的。第三个是,他们需要对事情的发生有一个判断,并且呢,如果这个事情跟他的预想不一样,孩子呢,会非常的焦虑。
当他的秩序得到满足的时候呢,他能够感到真正的平静。如果一切事情能够顺着他的逻辑或者顺着他的期望去发展。这时候呢,她就觉得自己像一个先知一样,能够把一些事情的预判好。那这个时候呢,她非常的高兴。会建立非常强大的自信,他觉得自己是很厉害的。
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些有规律的事情,让他产生判断的,这样也能够很好的让他培养他们自己的逻辑思维。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秩序敏感期可以非常好地帮助孩子建立他们自己的规则意识。相反的,如果他在秩序敏感期没有得到好的过度,他会产生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在情绪和思维上,都会有混乱感,对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好的。
那作为爸爸妈妈,我们需要接纳他们这个时期表现的固执,偏执,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引导。有些时候,当他的秩序被破坏,他们会有哭闹的过激表现。家长要尝试去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的秩序感,尽量的提供符合孩子需求的有秩序的环境。对于合理或者合适的需求,我们要尝试接纳,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不需要一味的拒绝。对于那些不合理的需求,那我们需要通过灵活变通的方式,比如说呢,拥抱,听孩子讲道理,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等。可以让他平复下来,也不是一味的镇压。
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熟悉的环境,保证他们有好的安全感。作为家长呢,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敏感期呢,帮助孩子培养出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把生活变得非常有规律,比如说,早上几点钟起床,几点钟洗脸刷牙,几点钟去吃早餐;碗筷放哪里,进门要换鞋等等。这些有规律的事情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建立非常非常好的秩序感。他也会因为这个秩序感的建立,更易于接受新的规则。
最后是,家长需要去处理孩子因为秩序被打乱而特别崩溃的这种情况。家长需要耐心地梳理问题,可以耐心的陪孩子再做一次,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音乐课上,收拾的乐器没有放到原来的地方,可以由妈妈陪伴孩子再放一次,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及时有效处理孩子的情绪。我们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好了,其实我们今天说了三个宝宝常见的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敏感期来了,不要担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把握,正确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