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
看了连续好几天,终于把马亲王的《长安十二时辰》看完了。本来想看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但是看到集数就退缩了,还是看书本吧。
看完书的第一感觉就是,男神果然是男神,写得太精彩了吧!而且关于长安城布局、人物等等的描述都是十分详尽,想必亲王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就像他在作品的最后写道:“写这么一部作品,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故事的编织、人物的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要让作者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长安城,作者必须要对那一段历史了如指掌:怎么喝茶、怎么吃饭、哪里如厕、怎么乘车、女子出门头带何物,男子外出怎么花钱,上至朝廷典章制度,下到食货物价,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什么走向,隔水的栏杆是什么形制,等等—要描摹的其实是一整个世界,无论写得多么细致,都不嫌多。”确实如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读者的眼光是挑剔的,稍有不符都会让人觉得不够真诚。(不由自主的联想起宝藏男孩尾巴巴,对于历史了如指掌的他应该对这一段历史也是十分了解的吧~)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选择题:“你是火车司机,你驾驶的火车因故失控,无法停下来。前方铁轨上有四个工人在做检修,你马上就要撞上他们。(假设撞上必死)。这时右方有另一条铁轨,铁轨上只有一名工人在检修,而目前,你还有能力将火车右转。你现在可以选择:A、将火车右转,撞死一位工人B、不右转,撞死四位工人”选A还是B,没有正确的答案,只要是选择就必须是有所取舍。张小敬遇到这个难题是,他选择的是A,为了 救下更多的长安人,他选择了放弃自己亲手安插的卧底小乙;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但是依旧会选择这么做;李泌在选择关头,同样选择了A,果断地放弃任何阻拦他靖安司阻止蚍蜉的人。所以他们两个人就像是最有默契的陌生人,不断的抉择,不断地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最后虽然损失惨重,然而终究是阻止了萧规的蚍蜉计划,天子无恙。
在小说中有两个人物十分有趣,对张小敬能够取得成功起着举轻若重的作用。一个是“波斯王子”伊斯,通过仔细的观察能力以及“飞檐走壁”的特技,帮助赵小敬找到了“鱼肠”以及守捉郎的线索。他要帮助张小敬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盲目自信导致右杀贵人遇害心有愧疚,但是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想要通过帮助他们来发扬光大自己的教会。还有一个是岑参。记得历史上也是有个诗人叫做岑参,还背过他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道此岑参是否为彼岑参,但是他在文中确实是一个进京赶考的少年,喜作诗,因为诗作当街被毁才和靖安司有了牵扯。他在靖安司大殿被烧、元载吉温等人强行进驻靖安司的关头和闻染一起逃出了靖安司,后来并协助闻染前往移香阁救下了张小敬。他的理由则是作为一名诗人,怎么能够放弃拿到第一手素材的机会呢。
同样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才被涉及其中,元载的目的就是更加能够让人信服:单纯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毕竟牵涉其中的话是有性命之忧的,谁会傻到为了教会为了诗作素材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啊?只有一心追求加官晋爵的元载才会相信“富贵险中求”的抉择,为了唯一目的,阵营可以随意切换,也就是因为他,封大伦成为了这个长安之乱的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