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刻板印象如何影响着我们?
查看话题 >女性主义科普系列(二)从“女司机”谈起
“别人不会因为你的话而理解你,也不会因为你的辩解而理解你的人生。”

在路上看到车后面贴上卖萌的“女司机,请注意”时,就气不打一出来。首先女性司机的事故发生率并不比男性司机高,女性因为相对细腻谨慎反而开车时会更小心。所以我一直都不太懂,贴这个标志的人究竟在想什么?如果时女的,那我只能说时太蠢了。别人给你盖个女司机车技很烂的戳你还兴滴滴的接受了。如果是男的,显然就是坏,这是男性群体的阴谋,甚至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是男性为了保护自己的男权而集体给女性泼的脏水。他们还打着善意的幌子,你是女生所以我让着你哦;你是女生所以你很情绪化我知道的哦;你是女生所以更适合带小孩嘛干嘛要出来工作呢;你是女生所以更适合在家里待着嘛相夫教子才是你此生的追求。
其实在2019年谈这个我也觉得很可笑。早在18世界后期就已经有女性主义者开始反抗这些定义了,而现在,居然,还有女性往里钻!
最近在看贝蒂弗里丹的传记《个人即政治》,20世纪中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就已经有人反对针对女性的照顾性政策了。如何理解呢?举个例子,针对女性的产假、甚至今年年初提过的经期假等等,包括孕期哺乳期不允许辞退,已经有恶果显现。因为极少部分的女性利用这些政策,导致女性群体的被误解,不仅影响职业女性形象,对于接下来要进入职场的女性也有不良后果。实际上,通过给女性提供照顾性政策来解决家庭与工作平衡问题或者育儿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把整个女性群体推向火坑。育儿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为什么要单独给女性提供照顾性政策而不是男性呢?退一步说,有哪个男性会提前下班为了照顾孩子?育儿问题是职业女性职业生涯的最大的bug,与其给女性提供单独的福利,不如增加社会育儿的机构,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这也是我的观点。
女性如果一再把自己放入需要被照顾的群体,那么最终的后果,就是我们不再有选择权,自主权。一时的轻松往往换来更多的不自由。而一时的辛苦,造福的也将是更多的女性。
我当然知道,造成女性现状的因素很复杂,是结构性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等,但与其去指责这些我们改变不了的,不如尝试站的更高,你说的话才有人听,你做的事才有看得见。最近在看《木兰无长兄》里面有一段话非常真实也让人感动“别人不会因为你的话而理解你,也不会因为你的辩解而理解你的人生。你最终能做的只是过好你自己的生活,按照你自己理解的方式。别人听不见你声音的时候,不要伤心,不要难过,不要愤怒,甚至连控诉、抗议都不要做,因为这些都无济于事。你只管埋头做好你的事情,将老天赐予你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对于当代女性困境也是如此,仅仅大喊女性有多不容易没有用,单纯的指责批判社会也没有用,我们必须要在批判的同时去做事,去站起来,去站到更高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有权力去改变这一切我们批判的。
以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