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刚读到汪曾祺先生描写的蝉,他说北京孩子捉蝉用粘竿——竹竿头上涂了黏胶。他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形里就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黏住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巧的是我们用的是竹竿加蜘蛛网,将北京孩子的玩法和汪曾祺先生小时的玩法结合在一起了。那时,一放暑假我们就有可多事做,其中一件就是早起去抓蝉。那时不赖床,精神头可好,奶奶都叫不住我吃早餐,生怕耽误了和小伙伴一起抓蝉。我们早早的就约好了,大家一起成群结队的前往奶奶屋后的小竹林。我最积极和几个小男生一起冲进去折竹竿,这竹竿有讲究,要折刚长出来不久的,稍微有弹性一点的,这样我们小孩子也折的动,关键刚长出来的都是根部圆圆的头部细细的好撅成三角形,厉害的还能撅出有弧度的三角形。我那时皮的很又没什么经验,刚去的时候咋咋呼呼的还捅了蜂窝,被蜜蜂追着好一顿蛰,到最后我们捉完蝉回来我的眼睛已经肿成了两个桃子,被嘲笑了好一阵。
说回捉蝉的事,弄到好的竹竿之后还要去找蜘蛛网,好的蜘蛛网粘性强,一黏一个准。那怎么判断哪些是好的蜘蛛网哪些又是一般般的蜘蛛网呢?这得看,那蜘蛛网织的好不好看精不精致,还要看是多大的,一般般大的上面又带了几滴露水还不掉下来那种的就是粘性极好的,可以绞来;织的很大,蜘蛛网之间线的距离隔的很大的,还有点松松垮垮的就是粘性不强的,估计着小蜘蛛已经吃了好几顿饱餐,正等着我们给它弄坏了它好重新织的。
凭借着这个经验,我和我的小伙伴这组当年可是捉的蝉最多的一组了。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捕蝉时的动作要领了。刚开始满树林的蝉叫声,你要分清它们是在哪棵树上趴着的,找到之后,轻轻的躬身向前,脚步要轻速度要慢,然后看到了竹竿可以黏到的合适距离之后,慢慢的伸出竹竿,稳稳的用粘满蜘蛛网的三角形套住蝉,这时还不算成功,求生欲强的蝉飞的可快了,动作剧烈的还能给你的蜘蛛网弄个破洞,这时你就又得重新去找蜘蛛网再重新来。当然还有很快就成功的,这时的我们就高兴的又蹦又跳然后继续去捕捉下一个倒霉蝉,没成功的不甘心就会再来一次,长长的暑假就这样在我们一天天的捕蝉时光里快速度过了,至今我还是很怀念那种简单的快乐,那是童年独有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