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席小炒
谨以此文,献给我经常躁动不安的胃。——题记
准确地说,大席小炒不是一道菜,而是苏北乡下大席炒菜的总称。栖身在异乡、打工在外地、漂泊在旅途的睢宁人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心底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便会愈发浓烈,直恨不得马上动身,回到那个虽然还有些偏僻、穷困、落后,但依然是心中最温暖的村落。
两三场寒霜过后,最后一块庄稼地里的小麦也播种完毕,苏北农村迎来了一年中最闲暇的时光。酝酿筹划了很长时间的许多事务可以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了。娶媳妇,盖新房,女儿出嫁当然是大喜事,即使是高寿的老人安详离世,在苏北农村也叫喜丧。这些事都是大事,大事的当天得办大席,十里八乡前往道贺或者奔丧的亲朋好友也当然不能错过一次吃大席的机会。
几道压饿的果碟和四荤四素八个凉菜上齐之后,该小炒登场了。掌勺的大师傅把没吃完的烟卷一扔,卷起胳膊,捋起袖子,紧紧围裙,打开鼓风机的开关,在轰鸣声中,临时用大砖、泥巴砌成的土灶里顿时窜出几道欢快的火苗。
这时,炒菜要用到的主菜、配菜和调料也早已摆好了阵势。鲜红的肉片、白亮的鱿鱼、氽过的肚丝、鱼片盛在东家借来的洗脸盆里,绿油油的蒜苗、芹菜、青椒冒尖冒尖地堆在西家送来的大竹筐中,少不了的当然还有洗得黑亮的木耳和嫩黄嫩黄的腐竹。盐、糖、味精、醋、甜油、葱花、姜片、干椒丝摆在掌勺师傅伸手可及的地方。
两勺黄亮的豆油淋下去,烧得滚烫的铁锅里马上升腾起几缕青烟,浸足了芡粉和鸡蛋清的肉片接触到热油的一瞬间,猛地发出激越的“滋滋”声,容不得一丝的犹豫和停顿,左手掂,右手翻,呼呼作响的火苗看准铁锅被掂起的瞬间猛烈地窜出一米多高的火舌。不断地掂,不断地翻,还是容不得一丝的犹豫和停顿,配菜和调料紧接着入锅,火苗疯狂地舔着锅底,炒勺和铁锅发出激烈的碰撞,鼓风机还在放肆地轰鸣。围观的妇女、孩子、老人没回过来神,“走菜——”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香气扑鼻的小炒已经可以出锅了。
刚出锅的小炒都是盛在白底青花的小海碗里。侍立多时的帮厨麻利地淋上几滴香油,肉香、油香在升腾的热气和喧闹的鼓乐中便飘散到农家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这时的小炒也是看相最好的时候,蒜苗、芹菜、青椒还是绿油油的,几乎没什么改变,经过火与油的洗礼显得更有生机,也更勾人食欲,红艳的干椒丝、黑亮的木耳、嫩黄的姜片、腐竹点缀其间,只是颜色,就足以让人欲罢不能了。最刺激味蕾的一味调料当然是胡椒粉,这也是苏北乡下的大席小炒胜出豪华酒店的独特秘诀。厨师敢放,客人爱吃,要的就是这个味。
小炒几乎没有剩下的,矜持或腼腆点的客人甚至没来得及夹第二次,小小的海碗就空空如也了。剩下的一点汤汁有时也会伴着米饭、馒头消灭得一点不剩。也有年龄稍长的邻家妇女把小炒剩下的菜汁汇集到一块带回家,再加进些芹菜、蒜苗烩一烩,于是,大席小炒的滋味会在未来的两天继续在村子的上空飘荡。
下星期天,大伯家的孙子娶媳妇,想想几天后又可以吃到大席小炒了,在期待中便很快忘掉了最近的不快。

-
喵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28 06: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