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young
有首歌叫作《Young and beautiful》,翻译成中文大概是“风华正茂”之类的,但要用大白话来说的话,我觉得无非就是“年轻真好”吧。这也是我看完8月13日的你蓝二巡之后,最大的感想(是的,这就是话痨的两毛钱repo,简单粗暴,代码请意会)。 其实我是阴差阳错才买的第一天的场次,原本想和朋友一起约14号那场的,但要下单的时候突然399没票了,一回头看见13号还有299的,就自己随手入了一张,可能冥冥中自有天意,感觉我运气还是不错的。 于我而言,二巡大概是个从10/36集到14/36的消遣,虽然有点不太懂为什么同一轮巡演要起两个名字,但也行吧,音色幻想比少年唱游更适合我这个中年人,多一个Y、少一个Y,也不影响集点的数量,其他的高高挂起也罢。 上一次到美琪大剧院,应该是为了看蒋勋的《台湾少年》,这一次门口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态度是真的很差,但排队入场的速度比成都快很多了。剧场里面的工作人员都还挺好的,还有寄包和行李箱的柜台,感觉很人性化,当然,抓偷拍的时候也是很努力。 二楼的座位设计挺科学的,就算是倒数第二排最靠边的视角也不会太差,加上周围的小可爱们都自动向前升仓,留我一个人在那个角落里,身边空空荡荡的,感觉声场音效都格外的好(BTW谢谢分我手幅的小可爱)。 开场曲是HSBP的四重《Heal the world》,歌我不太熟,但整体还蛮适合开场的。独唱的部分,我比较喜欢S自带共鸣腔的声音;重唱的部分,低声部比较饱满,高声部相对没那么稳定;最糟糕的是舞台灯光,时红时黄时蓝,乱糟糟的像是随机效果。 H和B二重的《故乡的云》,音准不稳的毛病比较明显,声部分配也挺混乱的,或者说是很随意,从和声的角度来讲B还算不错,但主音的时候也只是一般;之后H独唱的《圣母颂》更是气短音颤,听得我心肝都跟着一颤一颤的。 现场的观众倒是很安静,完全没有一巡现场的鼓噪,很像是音乐会现场的亚子,时而有组织有纪律的热闹。S上台说话的时候特别音乐剧,cue了台下我堂的导演和戏服设计,然后还是那把对192来说太矮的椅子,他坐着唱了《不会成真的梦》。 相对声2的版本,纯钢琴的伴奏有些单薄,S演唱时的情绪也不够,但他的舞台感很好,很擅长跟观众交流、介绍曲目的来源,还给自己原创的《一直伴你左右》设计了互动。我挺喜欢他演唱里Jazz和Blues的味道,但回归到作品本身,还是稚嫩了些。 H和P二重的《偿还》,H的声音偏单薄、P则意外的有厚度,可能这就是男中和男高的差别吧,也可能是P在节目里唱过这首,占了些优势,但P普通话的咬字还是要加强,两个人在演唱情绪上的过满,让后半段的人重唱显得节奏快且吵。相比起双云的梗,观众席像警笛长鸣般的尖叫音更让人叹为观止。 乐队演奏的第一part,还是钢琴、手风琴、吉他、小提琴、大提琴,但在打击乐器上更丰富了,节奏也更明快了,钢琴边还摆着一架电子琴,但真正用到的时候却很少,到这个时候才发现比一巡少了宽屏,只有灯光的效果有点俭朴。 窄屏上升起一轮满月的时候,Y穿着红西装上场了,一开口果然是《白月光》,但不是柔美的而是激越的,在音准节奏上的问题多少还是有的,但打破了原版的情绪之后整体的感觉还不错。怪不道人人都爱改编,改编之后可以在唱的问题和编的问题之间来回甩锅。 感觉Y好像又宽了一些,西装穿成了倒T型,但还蛮会说话的,cue了一众乐手,然后是跟X合唱的《大海港》,音场上的效果明显好于成都,两个多月不见,在声音状态上两个人一散一实,Y明显优于X,看来剧场的舞台还是锻练人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越到最后节奏越赶。 满月变成下弦月的时候,P带着大声公出来唱《走钢索的人》,他很努力地往爵士的风格上靠,但用嗓多、尾音短,情绪总连不成线,感觉还不是太擅长用声音表达情绪,高音有点拉扯,还好低音还不错,就是观众有点太爱笑了,让人出戏。 被cue出来的黄了吧(bia)唧唱了舒伯特的《小夜曲》,红色的灯光打出了血红色的下弦月,T一身白衣站在他身边拉琴,琴是拉得真好,连带着H的气息和音准都变得稳定了,人琴二重卡农的时候,感觉比声2的版本还动人。但上海话串场和观众对话之类的,虽然诚意十足,尬也是真尬。 认真评价B的《City of stars》的话,我觉得前半段的音准不错,就是韵味差了点,变奏之后明显有些跟不上,而且音程也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之后和H二重的《A whole new world》,两个人声音又横又立,效果不好而且卡钢琴缝了。 五重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又是一个红月亮,好几句尾音都改的有点怪,重唱的和音还行,整体效果有点乱,奇怪的是每个人独唱都不如重唱好,但也算渐入佳境吧,最后的五重和声还算和谐。 乐队的第二part演奏特别有异域风情,X终于弹了电子琴,打击乐手也换了另一组鼓组,整体的效果非常动人,远胜于H和Y的《大教堂时代》。可能是因为我在现场听过法语音乐剧的原版(Encore还唱了两遍),对那时候的印象格外深刻,所以总觉得他们的版本平淡。 再加上高音没到位,走位毫无默契,不嗑cp的我跟现场的大多数人明显不是同一个世界的。背景出现了几幢房子,然后到了S的《Fly me to the moon》,月亮又回来了,好在到了二巡,钢琴总算不用人力推了,幕布的布景也会自动上升了。 S在幕布后铺陈了好久之后,唱了一版兼具Bossa Nova和Boardway风格的《Fly me to the moon》,现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B站看了一版饭dao拍she,还是有点差强人意,现场的氛围果然还是加分项。 P唱《Quizas Quizas Quizas》的状态很松驰,但一直站姿晃、咬字糊的,就变成了个坏毛病,说泰语什么的还是挺可爱的;B连着两首英文歌,状态都一般,声音哑了、疲态毕露,他说这是巡演以来人最多的一场,然后顺应观众的热情还劈了个叉,唱得普通、个性讨喜。 五重的《Happy》活泼又热闹,但就是听个气氛而已,没有太多技术可言,闹哄哄的,听不太清楚唱的是什么。在一群欢脱的小伙伴里,Y显得挺酷的,总是唱完就想走,看大家还不走又迟疑地停下来,先前跟H下台也是一样。 乐队的最后一part依然是由X一一介绍乐手,我真的觉得这一场单是乐队演奏的部分已经很值回票价了,我依然最喜欢打击乐手,T的小提琴也很美。《你眼里的蓝》五位下台之后,乐队还主动给歌迷的《友谊地久天长》伴奏了,所以这一场的合唱特别整齐好听。 我好像去哪儿都逃不掉《友谊地久天长》,以致不用看歌词卡就能跟唱得八九不离十,幸好这一次只有两段,没有让我觉得冗长。至于《你眼里的蓝》,还是合唱优于独唱的样子,能1加1大于2,总体上也还过得去吧 再一次Encore的《夜上海》加扇子舞,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虽然B走音、Y不情愿,气氛还是很“唯美”,看他们在台上鬼灵精怪又朝气满满,总会嘴角上扬,感叹年轻的美好。 年轻的好就是有无限的可能性,不怕出错、不怕不完美,而我对他们的容许度也更宽泛一些,纵然挑了很多骨头,依旧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晚上。只是有些用嗓和形体上坏毛病还是得改一改,毕竟路还长,扶正黜邪,才能走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