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二刷的经典电影
查看话题 >二刷《功夫》,没发现的那些细节。
有消息称《功夫2》已经筹划开拍,还记得学生时代宿舍里挤在一台电脑前看的这部电影,如今禁不住想要二刷这部星爷经典电影《功夫》。这部电影是星爷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里面充满了星爷无厘头式的搞笑元素,也是一部极佳的动作类电影,很多诸如致敬李小龙的镜头,同时融合了棍法、拳法、太极等武术流派,再回看15年前星爷这部电影,还真让我发现了很多细节。
1.江湖一曲催人命,声光音画如有形
本片多处通过多层次声音与动作结合的表现手法,来体现打斗的场面,比较经典的一幕是两位盲琴师对战这一场。先说说配乐,一曲古筝曲《筝锋》,改编自刘德海的琵琶曲《霸王卸甲》片段,由香港著名配乐师黄英华编曲,黄英华先后为《梁祝》、《暗战》等片担任过音乐监制,《筝锋》也在后来被用到电影《大圣归来》中,古典民乐与武术的结合,韵律感十足。

兵器打斗碰撞的声音与现场打斗混合在一起,将武打动作灵动与香港暴力美学完美结合,通过写意唯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磨盘摩擦地面、铁枪头划过空气“呜呜”声、音化拳头击打身体的“噗噗”的超低音、枪头动碰撞的“叮叮”声如交响乐般交织在了一起,音波功通过风声、厉鬼嚎叫、琴声轻重缓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古筝连绵不断仿佛倾盆大雨砸落,又偏偏能听见枪、铁环声划过,如静夜里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那样清晰。动作细节通过慢放和移动特写机位设计,契合音乐的节拍,非常有律动的美感,不愧是出自号称“天下第一武指”的袁和平之设计。

当年第一次看时,只是觉得很搞笑,好多星爷精心安排的细节都没有发现,音乐的先慢后快,忽快忽慢推进故事的情节发展,将打斗的恢宏场面表现出来,通过影子、树叶、背影这些背景画面的细节展示,增添了影片的神秘感。
2.笑中带泪成经典,善恶只在一念间
《功夫》的笑点很密集,这个是一定的,星爷的电影一贯秉持无厘头风格。比如说飞刀插包租婆那一段,飞刀无论如何都会插到阿星的身上,害人终害己啊~正要跑被毒蛇爬满了全身,来了个亲密接吻,两人夺路飞奔追逐那一段,星爷肩膀上的飞刀当了摩托后视镜使……

还有临死遗言那一段,画出一个棒棒糖时,包租公说“你还是讲中文吧”……还有火云邪神说出“踩脚指这是小孩子才用的把戏”这个包袱,在后面打斗激烈时,被用作胜负手颇具童真趣味。

当然,这种梗在星爷后期的电影《美人鱼》、《喜剧之王2》中,被大量的使用,有人说,《喜剧之王2》拍的不搞笑了,其实我想说如果星爷自己演,肯定搞笑,这可能是有些包袱与演员本身的契合度不够造成的。当然,哑女与回忆童年就属于煽情的部分了,这个点是贯穿整部剧的主线,也是阿星这个人物本身就善良,在后来能站出来打“火云邪神”反转的剧情基础。“善良”还是“邪恶”并不那么严格,也许一个人在平时安于苟且、欺软怕硬甚至有些“违法乱纪”的举动,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的时候能站出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人就是一个好人。

3.武侠世界多凄惨,结尾一变回童年
武侠世界里,血雨腥风,画面更加的鲜血淋漓。影片中,有许多血腥的画面,比如火云邪神被金牌打手打得满脸鲜血,火云邪神一拳打断了“斧头帮”老大的头,火云邪神用“砂锅大”的拳头,一下一下捶打阿星入地面,被救后满脸是血弄得连自己老妈都不认识的画面。

讽刺人心的险恶,比如一开头旧社会警察收黑钱帮助“斧头帮”还号称是“罪恶克星”,“斧头帮”欺负穷人没人出头,包租婆夫妇冒着生命出头反被问“为何不早点出手”,“火云邪神”先投降后“使诈”对包租婆夫妇出手等等,现实太丑陋了。普通人面对强大的恶人,并不团结,一盘散沙,即便是阿星刚开始想做好人,被欺负后也想做个坏人,后来觉悟后,化茧成蝶,成为了绝世高手,但是影片也隐喻了这种人“万中无一”。

而结尾却成了美丽的童话,龅牙妹原来是四眼仔的女朋友,火云邪神原来是指挥交通的警察,裁缝大叔正漫步在街头把妹,光屁股仔也对心仪的女生表白,包租婆夫妇漫步在街头,不必直面人生的惨淡,而是将人物抽离放到了美好温馨的画面。再次看这个故事,发现了很多细节,能够看清的每一张脸,他们是笑着的,也许星爷希望的现实中,没有江湖的冷酷,而只有一张张笑脸和棒棒糖吧。
人生做好选择很关键,无论是选择“善”与“恶”,做“武师”还是做“律师”,也许就从当初留着鼻涕的孩童时,眼睛盯着那本“武侠秘籍”时做出的选择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