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教授:缺乏创造力,经验不能重用,是没有掌握这点
巴菲特说:“只有退潮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意思是,当形势好的时候,优点很容易看到;当形势差的时候,隐藏在表面的弱点才会突然暴露出来。
你会发现,真正的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通过比喻、类比等方式,用我们熟知的事物,把深奥难懂的东西解释清楚。
另外,在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中,有一种经典题型——逻辑类比。这也是国内公务员的考试当中的一种经典的判断推理题型。
比如“火炬” 和“蜡烛”。“火炬”和“蜡烛”两者从逻辑来看,两者没有什么关系,这是“表面特征”。
但从生活经验来看,火炬和蜡烛都可以用来照明,所以他们有了共通点。《科学学习》一书把这共通点称为“深层结构。”而从本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他们的内在共同点就是用了类比的原理。

不管是对于日常工作,还是生活,归纳类比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此外,类比原理,还有三个让我们受用终身的应用方法。
1.类比思维培养创造力:古登堡用类比思维,发明铅活字印刷
古登堡居住在德国著名的葡萄酒酿造城市美因茨,他的父亲是一名金匠在一家造币厂工作,负责评估硬币的品质。
当地的硬币都是工匠手工铸造,所以形状和浮雕都层次不齐。古登堡想,是否能统一流通的货币,就把硬币上的图案换成了字母。
另外一方面,他想到既然不同的字母能通过特定的组合拼成单词,那是否可以制造出大量的字母块,通过把字母块放置在印刷机上,更换位置来印刷出文稿呢?
于是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让一个人就能完成,以往成百上千的抄写员才能完成的工作,还大幅度降低了印刷成本,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也因此促进了《圣经》的普及,打破罗马天主教对西欧封件神权的通知,加速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进程。
类比的探索和思考,在历史上有过无数的成功案例,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明和创造。
除了发明创造,对于我们普通的人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2.用类比思维学习新事物,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发现“新旧”事物之间蕴含的共同原理,在理解旧事物的基础上,加深对新事物的理解。
除此之外,通过找到各种事物之间相似性,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原理,还能提高运用这些规律的灵活性。
我有段时间在集中学习绘画和设计。
在绘画基础课程里要求从素描开始学,目的在于学会“构图”;一般会要求先把模仿的画里的元素,画成几个方形,分成几个的区域。
同样,在学设计的三大构成基础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的也是“构图;一开始会用辅助线划分出区域,再开始填内容。
并且,后来学摄影的时候,也被强调“构图”的重要性。新手一般都会推荐用九宫格,来辅助构图。
绘画、设计、摄影,这三者看似没什么关系,但是通过类比会发现,三者的基础和核心都是“构图”。
明白一种类别中“构图”的重要性和基础方法,其他的也就触类旁通了。
所以当我们需要去解释或者学习一个新事物、新观点时,就可以把它类比成我们一个熟悉的东西。
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再把它归属到我们的知识体系里,这样潜移默化也就搭建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3.用类比推理发散思维,掌握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市面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案例,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拆解,传递信息的人会直接把结论放到我们眼前,“喂到嘴里”。这也是学校常见的教育方法:通过一个例子再讲原理得出一个结论。
这样的方式,放在快节奏的今天,有利有弊。好处是能快速获取信息。不过也很遗憾,传递信息的人,把信息中的规律或方法和盘托出,并没有给学习的人留下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久而久之,接收信息的人就习惯了别人的“投食”,逐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们想要保持思辨能力,类比推理就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方法。通过类比推理,能引导我们不断地发散思维,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
此外,当我们总结出一种类型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结合类比推导的方法,也能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科学学习》中也讲过一个例子,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想让人们思考,如何解决邓克放射治疗问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邓克放射治疗问题:
肿瘤病人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如果医生想要消灭藏在体内的肿瘤细胞,就必须使用高强度的射线;而高强度的射线会穿透并杀死健康的细胞。
如果为了保护健康细胞,减弱射线强度,又不能将肿瘤细胞杀死,那医生该怎么办呢?
研究人员为了辅助参与者,思考和学习解决这个问题,准备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案例做参考。
案例一:将军要想攻破城池,需要从不同的几个方向进攻。因为集中一个方向进攻,会压垮护城河上的大桥。
案例二:消防员想扑灭一场火,水枪会从不同的方向喷水。如果所有火枪都从同一个地方喷射,那么消防员无法控制水枪巨大的反作用力。
除了提供上面的两个案例,研究人员还将规律总结描述出来:先分散力量,再集中解决这个问题。
看到这里你可能知道了解决方案。
当时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印证“类比案例数量”这一变量和是否包含“原理讲解”这一变量,对于参与者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影响,还对变量进行了交叉调研。

事实证明,多个例子的组合,更能让我们明白方法使用场景的多样性,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虽然类比思维,大到能够促进发明创造,小到能构建知识体系,帮助我们举一反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运用类比思维,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如果对对类比本身理解不扎实,会导致抓不住重点。所以运用类比思维要满足两点,一方面,用一个熟悉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强调相似性,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
希望类比思维,能对你有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