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开放式婚姻关系吗?
查看话题 >聊聊“开放式关系”这件事(下)
从理论上理解和接受一个概念与亲身实践之间也就隔着一个西天取经的距离吧。作为一个喜欢谈恋爱又相当追求新鲜感的人,我必须承认与同一个人朝夕相处几十年这件事对我来说颇有恐怖意味,但我对开放式关系的尝试并不来自于这一自我察觉,而是恰好被某任伴侣“带进去”的。
这一点很重要——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权力关系,我自始至终没有彻底摆脱“我是为了你才这么做”的想法,认为这段关系里对方占了某种权力上风,再加上其他一百种力量关系的角逐以及一万种不足与外人道的细碎,我唯一一段开放式恋情没有持续。
谈恋爱真的是了解自己的一个极高效方式。在这浅尝辄止的开放式关系里,我无数次感受到了嫉妒,那感觉是如此强烈,乃至于我到今天也忍不住认为它直接深埋在我的基因中——相反的意见认为吃醋更多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这里就不做详细辩论了。但我赞同去分析和理解嫉妒可以帮助挖掘到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你需要他人的肯定才能获得价值感,比如你从未学会好好处理拒绝,对被放弃这件事恐惧不已——当你感受到嫉妒,也许你真正感受到的是所有这些复杂情绪的融汇,只要愿意去分析和处理,它们是能够被舒解和释放的。
我曾遭遇的一个巨大问题,正是理智与情感的不同步:道理我都懂啊!既然我在经过认真思考后选择对此种关系模式做出尝试,就要承担所有相应的后果。我就不应该吃醋,否则就“不酷”、不理智,还会给我很在乎的伴侣造成困扰,然而我又确实感受到了嫉妒,我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这个怪圈是不是听着就像一场悲剧的素材?
而我拿自己做实验的阶段在很多年前,现实生活里不要说不认识任何有相关经历的人,连这个概念本身都几乎无人听说过。没有人告诉过我嫉妒在一段开放式关系里是很常见也很人性化的情感——这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常识,但我当时的伴侣恰巧就是一个真心诚意无法感知“嫉妒”这种情绪的人,而我又把理智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身份认同之一,因此内心深处不知道埋藏了多少“我怎么不能像他一样理智处理这些东西”的愧疚感。
很多年后我知道因为每个人本身的巨大区别,大家的痛点弱点各不一样。我认识了明明就很爱吃醋但却十几年都主动选择非一对一关系的人,因为虽然要时不时去进行情绪调整,他们依然相信这种关系模式是所知的所有模式里他们最享受的,或者是唯一能接受的。
而且情绪本身是可以被培养和驯服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去改变很多你以为“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的特征。如何不让情绪左右你的人生是另一个更为硕大的话题,我无力细说,只想表达:一段关系,无论开放与否,长期维护起来都不容易,说到底也不过看一个人具体的价值取舍。
我真的就认识一个并不信奉单偶制的朋友,觉得维护开放式关系要付出的努力太多而放弃。因为所有涉及其中的人都是独立的、需要被尊重的个体。在我们做出任何情绪反应和相应行为的时候,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照顾他人的感受(毕竟你是因为足够喜欢他们才愿意进入一段关系),就不要说在多个忙碌的现代人之间做复杂的时间安排了——是工作不够忙,游戏不够好玩还是酒不够好喝,谁有时间精力谈涉及多人的恋爱啦?!
开放式关系帮助我认真审视“去中心/decentralization”这个概念。结合到个人的生活并且用大白话表述:绝大多数的人依旧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总是站在“我”的角度来思考和感受。他人的行为、世上发生着的事等等,都只能从“我”的角度来感知和理解。而这个世上有那么一小撮人,做得到去中心化:他们强烈地独立着;意识到这世上没有谁不可取代;不需要在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那里感觉到自己独一无二;他们没有“被需要”的需要;理解万事万物都以自己的方式独特着,因此反过来说没什么人有那么独特。
我认为这种人如果选择了开放式关系的话,在情绪调节那一块儿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像我这样依旧很自我中心的人要少得多。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假如你的伴侣今天跟其他爱人在一起参加某活动,你觉得自己被忽视、被伤害了,如果你能意识到对方做这个事情的目的绝对不是要伤害你,而是因为这给Ta带去喜悦,Ta需要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去自我满足,Ta得到快乐这件事就不该伤害到你;如果你需要得到伴侣更多的关注和爱,那你可以跟Ta沟通,也去一起分享高质量的时光呗。
但我对自己的尿性还是很了解的,明确知道我就是那种很渴望在伴侣眼中宇宙无敌第一超级特别的人,因此上篇提及的大家都平等的爱情关系我接受不了。相反,在那段非一对一的关系里,我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当然也会享受与不同人的沟通交流,但都毫无例外地被提醒自家伴侣某方面的好,让我更珍惜和欣赏他——拥有全部自由去选择跟任何人一起,我们却在每一天醒来的时候选择了对方,就是因为我们对彼此最特别啊。
一夫一妻制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背后有复杂多样的原因,我完全尊重它的存在。在未来我可不可能再进入一段开放式关系里?可能啊。
可不可能遇到一个人,觉得他完全能够满足我在爱情这一方面的需求而追求绝对的一对一关系?也可能啊。
我的择偶底线是:我的伴侣必须能够开诚布公地与我讨论任何事情,包括开放式关系,而不是一听到就钻进道德判断的圈子里。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讲述我以上的看法,他认为对这个关系的命名本身就包含了明显的价值判断——开放就意味着更好更先进嘛,你还说你不是抱着优越感在说这个概念,展示你的与众不同?
我跟任何人讨论到这个话题时都非常开诚布公,甚至做好了被骂荡妇的准备,但面对如此出其不意的批评角度,还真无言以对。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我还有很多细细碎碎可以分享,只好寄望于来日方长。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给我,我这里有一份小的资料单很乐意分享(书,网站,blog, podcast等等, but mostly in English),选择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找到community真的很重要!能明显感受到在某些社会,开放式关系已经重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说”重新“,是因为在六七十年代性解放运动风行的时候,这种非单偶的交往模式也曾被广为接受,但与性相关的疾病,尤其是艾滋,把它们打下七层地狱,关于这个真的还能写很多!)有一些交友网站和app已经允许人们选择自己的关系类型而不再默认为一对一。
结语一句话:日子是自己的,祝你遇到与你合拍、让你幸福的人(们)。
-
缘妆美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14 01:32:0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0 09:13:13
-
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6 07:57:34
-
我想注销就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9 12:28:56
-
纵意江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2 16:54:12
-
总之好犀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7 11:52:05
-
McV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07:55:4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8 18:42:4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3 00:32:23
-
一条五花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7 10:34:25
-
豆友762026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6 08: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