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
很不巧,那个时代的第一届职业高中,让我们赶上了。 因为中考不济,我又回到了原来的中学读高中。听说改成了职业高中,我很失望。考大学的雄心壮志,被削去了不少,只剩下了一点点对大学的念想,那就是,我还能参加高考么。 四处打听,先是说职业高中的学生不能参加高考,后来又说,可以参加。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我所在的班,中考成绩都还行,学校挑了一个摄影专业,一周就上两节课,其他的都是文化课,学校领导透出了口风:让我们班成为唯一参加高考的班。选了最好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到我们班来。我们也被点燃了参加高考的激情。于是,当其它班开心的学习服装会计的时候,我们班一头扎进学习里。班主任还做了一首诗:望清华,路程实在远。看河大,我是英雄汉。意思是考不上清华,上个省重点大学还是有希望的。
但第一年高中没过多久,我们的课本就换了,换成了乙种本。参加高考的其它普通中学的课本叫甲种本,难度要比我们使用的教材难的多,而且高考是以甲种本为准的。我们失望至极,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学的专业呢,就是一人买个相机,到处采风瞎拍。 我不想这么过下去。我想考大学,哪怕是家门口的河大也行。我自己找来甲种本,自学。不会的问老师,哪怕老师也不会。可上到高二的时候,其它班的同学纷纷找实习单位实习去了。我们这班的学生,有点儿心乱了,纷纷要求也去实习。班主任问一句:你们不想考大学了?许多人都说,我们考不上,还是早点儿上班挣钱吧。于是,许多人就去了照相馆或是影楼,当实习生去了。
班上剩下的,也就十来个人的样子。老师照旧上着不咸不淡的课,但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听进课去了。班主任给全体同学开会,问,你们是想早点儿工作实习还是想参加高考考大学?许多人都举起了手选择了前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坚持,要考上大学让他们看看,让他们明白,职业高中的学生也能考上大学。我自己跑到北京的课本教材书店,把所有普通中学的课本都买来,自己换成了甲种本自学。于是,我所在的这个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场景:一边是我和两个要好的同学奋战高考,一边是一大群同学,纷纷找工作、当兵或是托关系走后门,去单位上班。 我没关系。也没后门。陪伴我的只有一个当普通工人的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还在老家务农。我唯一自豪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的水平。我想,凭我自己的本事,一定能考上大学,将来比其它同学更有出息。班主任是位慈祥的老太太,教政治。她找来各个中学的模拟试卷让我们几个人做,让我们感受其它中学的学习难度。她说,你们三个努力学,不要学其它人,他们都是差学生,不求上进的。我看好你们。 等到高三的时候,课已经没有人去上了,任课的老师也不见了踪影。许多同学都上了班,参加了工作。没找到工作的同学也不再出现,不知道去哪里漂泊了。我很无奈,找到班主任对她说,我还是想参加高考,能继续上课不?老师说,上课可以,但保证不了有老师教你们几个人了。你们还是自己想想办法,要不去参加外面的辅导班?我知道班主任很爱护我们,对我们使出了很大的劲,可她改变不了学校,调动不了任何资源仅仅为我们这三个参加高考的人服务。这就是职业中学,这就是第一届职业中学。我们是职业中学的试验品,它试验了我们三年的青春,最后连一声召呼都没打,便让我们各奔前程。学校还是开放给我们,让我们三个参加高考的人来上课。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们几个人在那里听课,成为了学校里一处独特的风景。 班主任在高三下半学期就退休了,从此我们成了无人看管的孩子,到处乱撞。我还是想着高考的事情,和其他两位同学时不时的见见面,讨论一下学习计划。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定能考上。
参加高考的那天,是七月七号。一共三天。听说我高考了,父亲给我的面里加了个鸡蛋,就上班去了。第一天闷热的要命,我答题的时候,汗水一个劲儿的往下流,是紧张,还是紧张。许多题目仿佛都会,又都做不完。第二天考完,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躲在一栋楼下面避雨。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年青人,正在厨房里炒菜,隔着窗户笑着问我:参加高考的吧?我说是。他笑笑:前两年我也参加了,去了河大。好好考吧!我仿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满天的雨都成了喜庆的鼓点儿,敲打着我蓬勃的心。
知道高考成绩的时候,是一个下午。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两位同学骑着自行车,来到我住的父亲的单身宿舍来找我。两位同学说,我们都没考上。离录取线差五十多分。接着对我说:你考了三百二十四,也没考上。 我感觉到阳光有些刺眼,转身进了屋里。望着两桌子的书和复习题,我感到他们都成了我的仇敌。我把它们一下掀翻在地上,又狠狠跺上几脚。同学跟进屋里来问我:“复读不?明年再考一次?”我说不知道。
晚上的时候,父亲说,别考了。你也知道家里的情况,哪儿有钱供你复读?我给你找好单位了。去上班吧。
第二天,我就进了建筑施工队,开始了一天五块钱的的小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