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我是怎样错过新裤子的
这两天在单曲循环新裤子乐队的歌曲,听的时候,就检讨自己听音乐的这么多年,是怎么完美地避开了新裤子的?《乐队的夏天》中出现的优秀乐队,唯独不认识新裤子。盘尼西林,海龟,旅行团,甚至是太噪的刺猬我也听过他的一首歌。
我离新裤子最近的时候,应该是隔着一张张蔷的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我当时看到专辑封面和歌手名字,出于刻板印象,没有点开听,根本没有听的欲望——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是90年代的小镇里舞厅的曲子。我至今也没有点开这张专辑。
而此时此刻,在打字的我,听的便是新裤子的《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在这首歌中,彭磊的唱腔变了,不再是懒和赖的声音,而是一种充满亲和力的、仿佛邀约的声音,嗓音变得轻快、利落、干脆。他在邀请你一起随着节拍扭动身体(节目中,彭磊跳得多好啊,不浮夸,不过分自我表演,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温良恭俭让),又或者这样的声音符合那个年代的情绪氛围,OMD的迪斯科风格的音乐与新裤子的这首背景音乐很相似,唱腔是也是相似的。
在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我总拿不准到底唱的是什么——“我不是电脑,我不是流氓。”我总听成“我不是领导,我不是流氓”。我觉得,我的这个版本似乎更好。
说来奇怪,节目中,我看的最多、听的最多的是《艾瑞巴迪》,他们跟Cindy合作的那首曲目可视为对这个综艺节目的行为艺术,一次放肆的嘲讽和自我戏弄。空间位置产生了嬗变,审视与被审视,高与低,上与下,甚至歌词所流露出来的雅与俗,纯真与邪恶,都在这场怪异的表演中被颠倒——他们自成一体,他们旁若无人。鼓手躺在鼓上,做出滑稽的睡美人姿势,庞宽的触电般的舞蹈,更别提Cindy带来的迥异于摇滚乐的嗓音与舞步,她的整体气质其实是来自最本土的、试图向上跳跃的底层“野生组合”,这种气质如此真实、普遍,但又与那些“摇滚”听众是如此格格不入——她却浑然不知,正因她的浑然不知,这一切才更可贵。
但彭磊先生却对一切心知肚明,因为他亲手导演了这一切。他希望大众改变对Cindy的恶意、嘲讽的审丑认知,试图扭转群众的认知惯性。什么?试图扭转群众的认知惯性?打破因袭的陈旧偏见?——这个动机暴露了彭磊的真实身份,你看,他分明就是一个又唱又跳,胡说八道的给人造成不适的怪异知识分子,艺术家身份是他披着的外衣,又或者这外衣成为了他的真实皮肤。(他还获得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导演奖项,太让我震惊了)
整个节目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音乐表演,而是彭磊对Cindy说,“还是要上学,否则以后就会觉得没意思了”。多么善良的人儿啊。面对主持人的即兴采访,他流利、顺畅地诉说90年代,00年代的摇滚乐生态,这种回顾式的悲凉注目,以及对历史刻度的深深自觉,再次表明了他的独特性。
这么多年,我到底是怎样错过新裤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