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实现穿衣自由了吗?
关于穿衣自由。我想举一个时尚先锋的例子。
众所周知张爱玲小姐以爱穿奇装异服著称。其文坛女友潘柳黛回忆:“我不想用‘奇装异服’的词句来形容她,但她的衣着款式、色彩又真的与众不同。她着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18世纪的少妇;她穿旗袍,又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或太祖母,脸是年轻人的脸,服装却是老古董的服装。”
其实现在看来,张爱玲不过是时尚圈最早的复古风爱好者。但在当时,作为早早成名的作家,以这种穿衣风格行走,可谓是处处惹人非议,被人评头论足。
杨绛曾私底下非常刻薄地评价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痘),却喜欢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以求吸引人。”
张爱玲也意识到了这种非议。她的散文《更衣记》里写到:“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骼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但那是张爱玲生活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她尚且可以不管非议,在穿衣上活出自由。何况现在,哪还有多少人会觉得女人穿得醒目耀眼是种错。至于奇装异服,那是自是个人有个人的审美。这种爱评价他人着装的风气,不是凭空而来,也不会随风而去。
那真正的穿衣不自由是什么?听说当年张爱玲在大陆参加文学座谈会,看到满眼的蓝灰黑的中山装或列宁装,她一身旗袍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感觉与周围人隔隔不入,她自此就离开了大陆。你也可以说,她就是为穿衣自由而离开。
所以,什么是穿衣自由呢,首先你的身心得是自由的。你可以穿自己想穿的,大可不必管别人的口舌。但如果明明是自己太在意他人眼光和评价,又非得说他人眼光强奸了自己,剥夺了自己的穿衣自由,好像又给他人盖了顶太大的有罪的帽子。其二,如果你被客观环境压制了,不能完全的做自己,且这种客观环境你改变不了,那就潇洒离开好了。
以往不敢说,但现在的世界,在穿衣上女性比男性可自由多了。男士穿粉色、带珍珠,都还像是在触碰某种关乎男性尊严的禁忌。
但为什么我老是喜欢这种喜欢穿奇装异服与周遭格格不入的人呢。正如张爱玲所说:“个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服装是一种语言,表达着你的品味、个性和你最私有的创造力。 服装里藏着你对自我的定义,是平庸流俗,还是不甘平凡,追求美好多元。服装里包裹的是你的内在躯体,他是一副行尸走肉还是永远在更新的富饶的生命力,你自己可以决定。
我想答案很明显。
-
逸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0 13: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