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少女时代 遇见乡愁——写给13岁的小乖老师
小乖老师,
展信佳~
虽然素未谋面,但这封信我想了许久,有很多话想说。可能从你这样一个精灵小可爱身上,回想到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吧,已经很遥远的时代(下面我要暴露年龄了~)。
20年前的我曾经写过一篇作文《20年后的一场同学聚会》,极力想象当时的我们20年后的样子。如今忆及,不胜唏嘘。
所以,也请允许我,把这封信当做是写给20多年前的自己吧,好吗?也当做是跨越2个年代同样13岁少女的相遇,可好?
回忆于如今的我,总带着乡愁滋味。大概是因为,如今乡愁的奢侈吧。
这种奢侈并非是经济上的,我的少女时代,其经济的贫乏今天的你难以想象,而精神上的富足使我受益至今。
奢侈在,即便我身在故乡,也难以找回旧时种种,人变了,房子变了,田园草木变了……情感的联系变得颗粒分明,你捡拾到的点滴再也串不成旧年那汩汩流淌的样子。
有些人走了,他们唠叨的那些充满泥土味或故纸堆味道的话语也消失了,穿着漂亮衣裳戴着智能手表的乡亲们说的是网络里流行的新鲜话儿。猛回头发现,那些消失的话语其实已沉淀了几千年,就这样在新世纪里断了代了,愁啊!
我知道你喜欢读西方哲学,我偏又给你魔鬼安利了王阳明(^_^)。一是因为真的好,我真的喜欢;二是,我不想人们许多年后再去体味我这一捧乡愁。当然也许未必,未必你们会进入文化的乡愁。但是,在西方文化里,我们是客居;在自己的文化里,又流浪至此……何处安身,何以立命呢?每思之,心甚忧。
我在学校和职场里,学了很多西方的理论,我觉得极好,日常也在用。偶然翻阅古籍,又发现我们的曾经,甚至更好,只是可惜在近百年里一代一代逐渐蒙了尘。种种疑虑积聚,促使我翻起了过去从来没想到会去深究的典籍。
在这里,我不是要论东西方谁好谁坏,我们是最包容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也是最包容的文化,取百家之长,丰饶华夏大地,育我华夏儿女。
你知道的,人长大会变强壮,但慢慢又会变脆弱,人的生命有点像个抛物线。起点跟终点肯定不在一处,但人在飞高飞远以后总会想回到最初的怀抱里,大地的力量,于生命而言,是不可抗的万有引力,也是无声的终极眷恋。
我觉受益的年少时光,大抵就是那时不曾有许多流行,但那时的《少年文艺》、《连环画报》、小人书、幽默故事视野都极为开阔,能看到我们民族的过去,以及八十年代的多味人生;我也有机会读一些大人读的武侠小说、明清志怪……所有的所有,都是受了千年文化浸养,又长成新的土壤,滋养那时我的小小心灵。我对国乐、国画、书法的热爱,大都自幼年始。我对许多世事的观察与思考,也自幼年始。
少年时光是最充满希望的,一切都可成为你成长的土壤。我所羡慕的,是你处于这样一个文化物产都极为丰沛的时代;我所感恩20年前的,是似乎不十分丰沛却线索分明的年代。如今你们要面对许多选择。我们讨论过的,当下校园里,孩子们的心思也与我那时有许多不同。
我说的这些,可能在你看来也满是泥土与故纸堆味,毕竟我就是在这样的味道里长大的,不来荼毒一下你这棵社会主义的小幼苗可怎么行ヾ(´▽`;)ゝ
少女时光应该是最无忧无虑的,我却与你说了这许多乡愁。你极聪明又可爱,是我们小群的吉祥宝。听你看许多问题也是很成熟很有想法的,给你点个大大的赞👍
本想给你好好画幅画,但多少年没拿画笔,只能画成现在这样了,希望你喜欢(#^.^#)
此致
祝可爱的小乖永远健康、快乐~
——P.Z.
2019.8.14
© 本文版权归 happiness12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