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潸然泪下的情诗:凄婉悱恻,上下追寻,她终究在水一方!
在读这首诗歌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让它领着我们进入到这个凄美爱情故事中来,这样更加深入我们的心。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的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这首歌就是《在水一方》,它是曾让多少人为之撒热泪,为之心动的一首爱情曲。沉浸在以往邓丽君婉转悠扬、柔情似水的声音,我们身心都进入到这流水般的意境中;脑里同时闪现出“诗尧”弹着钢琴,唱着“在水一方”回眸看“小双”那戚戚然的眼神。爱情让多少人为之幸福?也让多少人痛不欲生;爱情让多少人为之苦苦追寻?而又陷入求之不得的苦痛与挣扎。爱情一直是人类的主题。
《在水一方》的歌词就出自于《蒹葭》。《蒹葭》是一首凄婉缠绵的爱情诗,诗中言语将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真实而动人的表现了出来。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蒹葭》又属于《国风》中的《秦风》。
“秦风”让我们想到“秦地”,脑子里立马闪现出的是苍凉黄土高坡的画面,耳畔萦绕着的是西北老腔的刚劲、悲凉之音,是战争、是艰苦、是苦秦。但《蒹葭》不是,它是涓涓流水、缠绵浓语,是泥石流中的一股暖流,跟别的秦风诗截然不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诗经”的第二个要点:“重章复沓”。诗经是唱出来的,通过反复的吟咏,把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慢慢地舒展开来,尽情的释放、尽情的抒发,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我们先分段的去读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水边芦苇;苍苍:茂盛而又茫茫的样子;白露:秋天的早上;伊人:不确定的那个她;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
一个深秋露水结成霜的早上,我来到茫茫然、漫漫然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我心中所想的那个她,她却在水的另一方;我逆流而上,道路险阻而长;我顺流而下,始终无法靠近她,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萋萋:湿润的样子;未晞:太阳刚出来,露水还没有干的样子;跻:地势高处;坻:水中沙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釆:众多的样子;未已:早上的露水未干透留下的痕迹;右:迂回曲折;沚:水中小洲。
这首分成的三段,看着文字多,其实一点不难、也不复杂。它的特点就是“重章复沓”,我们把相同的句子提炼到一起,归类记和理解就清晰明了,比如:
把三段中首句:“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集到一起,就是说芦苇“苍苍、萋萋、采采”,形容它的样子。
把三段中的:“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放到一起来,会直观给你一个“白露”结成“霜”,在由“霜”变成“露水”,然后又由“露水”变成“气”蒸发掉并留下一点痕迹的动态过程,画面一下就活泛起来。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都是在水的边上、水的一旁。
以此类推去背诵和理解这首诗,会带给你全新的读诗方法,让我们更加的喜欢上古诗词。
理解一首诗,朗读一首诗,最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它,诗中真正能触动你心灵的情感才会真正打动你、感染你。
读诗就是读我们自己的心思、读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