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g1/17 鲁迅《答客诮》试探2012
在正式开始第一篇的文论写作之前的小小思路总结与资料准备,希望第一次的艰难尝试之后一切顺利。
需要读的书太多了,取舍专心,享受用好现在充裕的时间,别想其他,大胆地去追求梦想。
《文学散步》《文心雕龙》《现代的诱惑》《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
思路
1. 审题——确定类型(确定文体属于现代古代or诗歌赏析、观点评述、理论阐释)
2. 题目——确定切入点,题目注意文采与套路,要直接深刻有论文感。切入点要小新深。(与众不同,不是高中议论文,不是读后感,不是简答题答艺术特色面面俱到都写上,不是抒情散文要有论点,综合文学史内容有理有据不是凭空放飞自我,不要洋洋洒洒废话太多。)
角度:内容、艺术特色、艺术手法、构思谋篇布局、语言
3. 结构——确定论点,注意逻辑结构,总分总,注意思路要清晰,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注意关联词的使用。
4. 内容——结合文学史,作者,写作背景,引用定论(引经据典),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文艺学、中西方文学理论),文化伦理历史等各种角度,注意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古今中外,可类比的),联系社会现实更佳,围绕论点不要跑题,艺术性文字美感与艺术赏析力论析结合,学术论文的专业术语。
5. 类型技巧与写法
(1)诗歌赏析
(2)观点评述
(3)理论阐释
(4)人物
6. 切入点的把握 (抓住一点 其他略谈)
(1)内容
(2)艺术特色
(3)艺术手法
(4)构思
(5)语言
资料搜集:
1. 作者在答诮之中,却寓以不可辩驳的说理性。它的锋利很像一篇短小的杂文。(评论)
2. 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怀旧》中写道,鲁迅在1933年春天,曾“写了许多首旧作给我看,有一首是《答客诮》”“这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会闹,客人指为溺爱而作”。“救救孩子,情见乎辞。”既云“大概”,显系悬揣之词,不足为据。
3. 戏作一语,是鲁迅诗文中常见的诙谐语言一类,深含幽默和讽刺,也就是用这首匕首投枪似的小诗“嘘”他一“嘘”的意思。
4. 《文选》有“设论”一类,比如东方朔的《答客难》、杨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等皆是,体裁特点是“论著设客难己,用味卑以自慰喻”即假设一个人来嘲笑自己 ,再由自己作答, 通过 回答别人的嘲讽抒写自己的怀抱。《答客消》一诗不仅内容上与历史上的 设论”迥异,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在写作上也独具一格。
5. 无情未必真豪杰,突兀而起, 指斥杨邮人之流的“小贩”算得什么豪杰,迎面一击,力透纸背。谢枯得《答刘华父寄寒衣》中有“豪杰应无儿女情”之句, 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怜子如何不丈夫,对照之下,用触龙说赵太后的典故,表现了大义凛然的气慨。
“太后曰: 丈夫亦爱怜其 少子乎?’对曰: 甚于妇人。”爱怜孩子怎能说不是大丈夫: 人皆有爱,人皆有情,但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决没有无缘无故的情。触龙说: 父母之爱子,贝场为之计深远。”鲁迅对海婴的爱决非溺爱,从后来“孩子长大, 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 的遗嘱就不难看出,他确实“为之计深远”。 鲁 迅爱子之 情正 体现 了一 个无产阶级老战士对后代深 切的阶级友爱。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 眸时看小放芜。
三、四句用笔轻松幽默,用语生动诙谐,对杨邮人之流的无耻谰言予以辛辣的讽刺和 针锋相 对的驳斥。一个形象贴切 的 比喻尤足以打动天下父母心,富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左 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放冤 ”《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 淮 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生 . ” 目中瞳子日“眸”,此借代眼睛。 知道不— 山林 里兴风 狂啸 的老虎, 也 时时用 爱怜的眼睛 回头看它的小老虎啊生苏轼诗: “夜来梦见小放芜 .”立志虽同,但工拙自见,鲁迅是怀着鲜明的爱憎感情来运用这个比喻的。
文物出版社《鲁迅诗稿》还印这首诗的第三个条幅,上面对三 、四句有三处改动“兴风”原作 “乘风”,“狂啸”原作“ 吟啸”“看” 原作“顾”。经过辛勤的炼字功夫,使 诗句不仅 气魄倍 增,令人神往,而且蕴 蓄着无限深情,意味深长。 鲁迅曾说“童年”的情形,便 是将来的命运 。 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先前的人, 只识道“为儿孙作马牛’,固然 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作马牛,,却不 能不说 是一个更大的错误,。”《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勤) 鲁迅一生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培养,称得上 是呕心沥血。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发出了 “救救孩子”的呐喊 《狂人日记》大声疾呼“ 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 《随感录》“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的地方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后来,他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 明确提出 “ 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的革命任务。 为了培养革命后代, 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甘做“梯子”。
在一九三 O年三月二十七日《致章廷谦信》中说 : 梯子之论,是极确的,对于此一节,我也 曾熟虑, 倘使后起诸公,真能由此爬得较高, 则我之被踏,又何足惜”
从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来理解《答客诮》的思想意义,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 作者所关心和爱护的决不只是小海婴,写诗也不只是为了自励。而是有力地回击了杨邮人之流的责骂,对革命后代倾注了强烈 的爱,并由此向所有家庭、学校,向社会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问题。
???——鲁迅《答客诮》试探
审题:诗歌赏析
准备:
1. 明确使用的知识 鲁迅其人及旧诗与杂文创作,艺术特色等
2. 对鲁迅的评价,写作背景与目的
3. 联想的其他知识?比如“救救孩子”孩子形象。
4. 思路:
(1)写作时间
(2)写作目的
(3)诗歌内容概括与独特之处(文学史的意识,格局要大,切入要小)
(4)诗歌赏析(每联详析,联系其他知识,评论语言)
(5)升华总结,落到文风、现实、思想、主题《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向来给人一种冷峻严厉的形象,这首诗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温良柔情的一面。当然,这首诗是因为回击一些无聊文人对自己和儿子的污蔑而作,所以名曰"答客诮"。[写作目的,独特之处]
1931年,鲁迅的儿子才一岁多,活泼可爱,鲁迅非常喜爱。老来得子,一岁多的小孩子正是惹人怜爱的时候,鲁迅可能溺爱一点,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一些无聊文人却在报纸上造谣生事,讽刺鲁迅对幼子的慈爱。
1931年2月2日,鲁迅在《致韦素园的信》中说道:"我有了一个男孩,已一岁零四个月,他生后不满二个月之内,就被'文学家'在报上写了两三回,但他却不受影响,颇壮健。"在鲁迅所说的"文学家"中,有个叫杨村人的以"小记者"的笔名在报纸上造鲁迅的谣,说鲁迅"领到了南京中央党部的文学奖金,大开筵宴,祝孩子的周年"。同时,又撰文说"鲁迅大开汤饼会",继续造谣诬蔑,并连带殃及郁达夫。对此,鲁迅愤怒地指斥说:"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污。"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而作的。[写作背景]
但是,在诗中,作者并没有多用笔墨去铺叙这些事情的原委,而是一开始就用哲理性的诗句,雄辩地指出那种"无情"之辈未必是真正的豪杰,而"怜子"者倒完全可以是大丈夫。诗句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抽象地玩弄"有情"、"无情"的论客。[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首联两句是非常工整的对偶句,说理透彻,气势雄壮,是鲁迅诗中流传颇广的名句。
接下来尾联两句,用老虎对幼子的眷顾,进一步对首联两句的意思进行了扩展和肯定。"兴风狂啸者"指山中猛虎,《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说。虎啸生风,形容猛虎之威。於菟(wū tú)是老虎的别称,小於菟就是小老虎。[诗歌赏析]
清代伍涵芬《说诗乐趣》卷八中有一首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鲁迅这两句诗应该是从这首诗中化用而来,但是却和前两句贴合的天衣无缝,不愧为大家手笔。[彩虹屁,联想其他的诗句理论]
鲁迅的这首诗是哲理诗,但是在作法上独具特色,四句诗用"未必"、"如何"、"知否"、"回眸"四个词连接起来,否定、疑问、反诘、肯定,一气呵成,层层深入,使全诗的的感情强烈深沉,把污蔑者的不可理喻反驳的体无完肤,体现了鲁迅杂文犀利的风格。[总结,其他艺术特色、手法、语言,联系作者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