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时期对恋爱的理解
最初对爱情的渴望,我想大多数人对男女之间那些事的想象大概差不多,无非是两人刚开始在一起时对对方互相有好感之后男孩或对女孩对一方开始暗送秋波或主动献殷勤,然后就慢慢地挑明意图最终两人牵手成功在晚霞的红晕中一起奔向康庄大道。
可残酷地现实却不允许我们这些寒门子弟去追求这样浪漫而又美好的画面场景,我们往往把自己隐居在厚厚地书山中,默默地闭关修炼等到三年后决战高考之巅,和一群‘’中二病患者‘’争夺所谓的‘’高校录取书‘’,唉 这就是我们这些受教育不够高的学生归宿,我曾经专门思考过高中生谈恋爱yes或no的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拙见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讲处在这个多情年纪的我们不应对爱情过于痴迷,最主要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恰恰是我国对高中教育制度的规划不够合理,大多数谈恋爱的学生是因为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无法向别人倾诉,父母只会一昧的催促孩子向前跑,却不知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发现了除了竞争以外别样的风景,与父母无法沟通只好寻找同龄人了,最好是与自己身处环境相仿的女孩子,为什么是女孩子呢?因为对男孩子难以启齿,有些只能对异性说,恰恰有时女性在倾听男孩子的困苦和烦恼中能够去理解对方并能抚以以女性天生的温柔,况且还能满足男孩在青春期中强烈的生理需求。
其次就是我国部分地方高中学校过于封闭导致学生思想受环境影响易故步自封,缺乏对外界合理的沟通,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疾病阻碍其身心向科学合理发展方向。
详细理论如下 1.学校老师和家长缺乏对学生心理上的合理引导,在平时生活中也只是一昧地鼓励学习,推进学习进程。
2.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三观,大多是受家庭环境影响或身边朋友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恋爱观良莠不齐。
3.受自身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影响,对异性的生理需求越发旺盛,学生从小所接受的性教育不够完善多是因传统文化心理导致。
4.高中生升学压力重无法与他人沟通,即使能与之沟通,也未必完全使其学生的心理遭到排遣,异性恰恰能满足这个条件。
以上论述纯属作者个人想象,其实作者也十分渴望爱情,因为我认为世界上唯有爱情最珍贵,无论你身处何地,遇到自己真正所爱的那个女孩就一定要大胆地去追求她,记得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男主角弗兰克中校对剧中另一男主查理说过一句话‘’每个女孩子无论外貌如何,都是一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但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保持理性尊重对方的想法及权利做一个有风度的追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