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如何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中国人变得越来越敢离婚了。
上周七夕当天,民政部公布了一份数据,2018年我国结婚率仅为7.2‰,创下了自201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但离婚率却已经达到了3.2‰,且连续15年上涨。
“白头偕老”的婚姻渐渐成奢望。
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离婚率也相对较高。拿瑞士来说,2018年瑞士的离婚率达到了25%,婚姻的平均维系时间为 15 年。
父母选择离婚,对夫妻双方而言是婚姻经营不善,宣告破裂,对孩子而言却是原生家庭的崩溃和破碎。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何去何从的抉择,更容易陷入痛苦的挣扎。
纪录片《Where We Belong》里的5位孩子,在本该被爱的年纪里,他们被迫接受父母的分离,却以小小的身躯承受了原生家庭带来的爱与痛。
在朦胧的山景中奔跑,在温暖的海水中游乐,在神秘的光线下舞蹈,不过是孩子们对这个世界最温柔的反抗。
“公平地分给你们,我的爱。”
对于Alyssia和Ilaria来说,每一次重逢亦是一次分离。
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在意大利地中海的沙滩沿岸无拘无束的玩耍着。海浪一阵阵拍着海岸,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沙滩,柔软,温暖,散发着太阳的气息,呵护着女孩们的美好的梦。

落日黄昏中,Alyssia和Ilaria将地上的小石头抛向了紫红色的大海,原生家庭带来的裂痕和伤痛也似乎随着海风逝去,沉淀在大海的深处。
如今的她们却站在埃索加油站前的停车场,等待他们父亲的车出现在街角,然后和母亲深情地告别。

Alyssia和Ilaria的父母已经分居了。
母亲也曾试着和她们解释过,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以往那么相爱了。琐碎的家事在争吵中逐渐被放大,而双方之间缺乏信任更让这个小家庭出现了不可挽回的破裂。
成年人之间繁杂的纠葛及失败的妥协尝试,往往要孩子们来承担结果,因为他们不能像财产一样被分割,无法独立,只能做选择。

Alyssia和Ilaria面临着她们这份年纪本不该有的抉择,她们焦虑,不安,甚至开始责备自己,内心充满了愧疚感。
“我生气的时候,什么都不想说。同样,当我悲伤的时候,我也不想说任何话。 我把一切都藏进心里。”Alyssia和Ilaria尝试着去倾听父母的心声,母亲告诉她们:即使分开,他们也会一如既往的爱着她们。

她们尊重了父母的最终选择,也从自责的旋涡中逃了出来。
Alyssia和Ilaria知道,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都在这段破裂的关系中失去了依靠。为了让爸爸妈妈能够从婚姻的阴影中走出来,她们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第三、第四位家庭成员,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公平地分配给爸爸妈妈双方一些时间。
姐妹俩就这样来回地在两个家庭间过渡着,以陪伴和爱,弥补着过往的伤痛。

“对于我来说,公平地给父母分配陪伴他们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我不能让父母觉得,我偏爱了谁。”Ilaria说道。
在本该被原生家庭宠爱的年纪,她们学会了去尊重大人们的选择,原谅了失败的父母,颇有韧劲地成长着。

“对于分离,我不想在你们之间做选择。”
同样,carleton和shera也面临着离别的抉择。
父亲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和母亲争吵,从一开始的意见不合到互相谩骂,直至动手互殴,这段婚姻最终也变得支离破碎。

carleton的父亲曾是一位军人,性格强势,从小对姐弟俩的教育十分严厉。甚至在陪孩子玩乐的时候,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否则就会遭来一通谩骂。
姐弟俩成为父母之间斗争的工具,成为婚姻的牺牲品。
听着强势的父亲在自己的面前数落母亲的种种不是,家庭分裂带来的撕裂感,从未如此强烈地萦绕在他们心头。被迫评判母亲的是非对错,让他们感到不堪重负。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被父亲描述成一个坏角色,以至于我们不想去和母亲住在一起。我们建立起各种墙,我们在想办法避开她。”carleton回忆道。
要离你而去的人就像要倒向你身上的墙一样,让你无能为力。carleton和shera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的选择。
“对我个人而言,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在父亲和母亲之间做选择。疯了吗?他们是我的父母,我不想要去做选择,我爱他们啊。”shera感慨道。

为了逃避两个家庭的矛盾和纷争,carleton和shera姐弟俩最后选择住在儿童之家,也逐渐通过舞蹈交识了朋友,逐渐找回了人生的正轨。他们开始意识到,无需太在意别人的眼神,因为我们活得是我们自己。
“当你需要改变身边的环境的时候,你需要靠近的是,就是那些能够让你快乐、自豪的事情,那些可以培育你的,鼓舞你的事情。”
在强烈的灯光和电音的淹没下,carleton和shera内心那份特定的、复杂的、束缚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我希望父母离婚。”
经历了和丈夫冷战、敌对,争吵后,托马斯的母亲离开了家。
一开始,单纯地以为母亲只是度假去了,但谁会去度假一年呢?后知后觉的他才知道,父母之间的感情已经破碎得不可弥合了。

“当父亲和母亲聊完之后,你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你却什么都不敢问。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是父母经常吵架的话,也许分开,对双方来说未免不是个好的选择。”
托马斯心里充满了迷茫和矛盾。那些掺杂着爱与痛的回忆,赤裸裸地嘲讽着昔日幸福已经消逝,也让他陷入自我责备,烦躁,焦虑。

托马斯理解父母在维持婚姻上所做的一切努力。
他知道,父母双方都有继续追求幸福的权利,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不会幸福。但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还是让他耿耿于怀。“我开始体会到,那种未有过的这种感觉。我感到真正的愤怒,却不知何故。”

“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的母亲,还是因为我们的父亲,也许最后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从来不明白,因为我们几乎不坐下来交心地聊天。”托马斯知道,母亲的离去,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他需要做的,就是克服那些痛苦的过去,学会独立,顽强生长。

每当焦虑的时候,托马斯会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去与远离喧嚣的大自然接触。看着茫茫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在呐喊中得到了释放。
原生家庭的和解,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托马斯需要一遍遍拆解开剖析自己、对方,冷静、克制、隐忍……受不了父母,也受不了自己受他们的影响,害怕不自觉变成他们……
其实,到最后,也是和自己的和解。

《Where We Belong》中的5位孩子,虽然同样遭受着分离的创伤,却敢于以巨大的勇气和成熟的处理方式直面原生家庭破碎带来的伤疤,勇敢地摆脱了成年人过度保护的目光。
当一段关系已经支离破碎,无力挽回时,父母绝对有权继续追求幸福,但请别让孩子为自己失败的婚姻买单。
家庭对孩子的意义并不存在于是否真的完整,而是父亲母亲各自的功能是否良好,这包括共同爱孩子的能力,维护双方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以及爸爸妈妈对彼此尊重的态度。
而真正对孩子造成影响的不是父母离婚,而是父母。
帮助孩子走出阴霾,修复自我的,只能是爱和真心。

影片介绍:
导演: Jacqueline Zünd 主演: Alyssia Pascale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语言: 瑞士德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2-09(柏林国际电影节) 片长: 78分钟
《Where We Belong》已于今年4月在全帧纪录片电影节(the Full Frame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上进行了放映,这是导演拍摄的第三部纪录片。Jacqueline Zünd的首部电影《Goodnight Nobody》曾在许多国际电影节上展出,并获得了2010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目前,《Where We Belong》正参加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国际纪录片推优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豆瓣、影片截图
如有侵权,立删
编辑: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