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体验工作坊之苏州泥塑与九连环
# 霖言碎语 # 20190818 非遗手工体验工作坊/情调苏州状元店 【上午】苏州泥塑/李冰老师 苏州泥塑又称虎丘泥人。特色:手捏戏文,两人一出戏。

所用材料黄泥为佳,但黄泥现已难得,多以陶泥代之,常见而易可购得。陶泥粘性不足,如有条件可烧制一番。
老师给每人/家庭分配了一个模具,最终得到一个泥坯子。

将坯子拿出来,则通过敲击硬物(如桌面)使内容物松动进而达到可被取出的程度,这需要掌握好力度,由老师帮我们完成这一步。由于要晾晒一周才可风干上色,所以课上利用已经制好的坯子来进行体验。

上图左侧两张小图为老师的作品,右侧已经上好色的是我的成果,给自己打80分吧。
泥塑上色的一点小心得:刷子、毛笔配合用,如头饰、眉、眼、嘴、腰带等,宜用毛笔勾画,用刷子的地方,犄角旮旯、接缝等可再用毛笔做填补。所需颜色需调匀且量要够用,因为再调色时很难做到和前面调得色一样。上色时要稳、忌快,但像腰带,中间可加快一些速度,侧边可慢涂,其他地方也根据形状、凹凸程度和面积来调整上色速度。第一步上白色,整个坯子可见处都需涂满,因深色可覆盖淡色,淡色优先上,深色常后上。 ……………… 【下午】九连环/吴建江老师 老师带来了很多古典智力玩具,一边展示一边介绍其历史,还通过提问活跃气氛。

中国三大古典智力玩具:九连环,鲁班锁,七巧板(鲁班锁也称孔明锁,但鲁班锁是更为准确的叫法)。九连环传承地全国仅三个——北京,西安,苏州。

除了九连环,还有岐中易、梅花三弄、状元笔、钓金龟、金蝉脱壳等益智玩具,令我们大开眼界,光听到名字就已经饶有兴趣了。而这些玩具的主要原理在于拓扑——一个特别高深的数学概念,而且制作这类玩具也要用到这个知识,令人感叹古人的奇思与博学,这也是古代民间生活的一种伟大发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红楼梦》等典故与著作中都有九连环的描述,可见其古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老苏州们对这些定然不陌生,我小时候也只是耳闻,但一直没接触过,这次好好体验了一把。
九连环要全部解开,需341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一百多步之后解开了一个环。

这时时间已经差不多,老师给我们一一将九连环复原,熟练的操作令人钦佩。目前世界记录是是一分多钟解开,操作的时候手快得几近看不清细节;据说最近有个85岁的老者花了三分多钟,也很是了不起了。 ………………
【其他】苏州状元甲天下,此名如雷贯耳。这次利用早上和中午的空闲时间,在旁边的苏州状元博物馆参观了一下,看到那些历史名人、手迹、匾额等,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敬意。有一点与之前在书上看到的一样,那就是苏州不只是以文人著称,苏州武人在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同时,这些名人大都人格高尚,为世代称颂。苏州,真可谓文武兼备,俊秀于里之地。



………………
P.S # 霖言碎语 # 20190817 【上午】非遗手工体验工作坊/情调苏州状元店/卢福英老师分享苏绣的前世今生,并指导我们穿针引线。时间有限,只绣了个半成品中的半成品,但“动手就是良好的开端”,感谢卢老师对大家的鼓励。

………………
【后记】这是八月在苏州的最后一个周末了,所以好似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一般,想抓住机会去体验家乡的文化。虽然日程越发紧张,但这两天过得很满足,感受文化,给了我沉静与专注的天地。感谢情调苏州,感谢老师们以及小伙伴和大伙伴们。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走近更多的人,也有更多的人去走近它爱上它,让它继续焕发光彩,久久地留驻在人们的血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