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穿上旗袍和长衫,遇见老汉口的风花月雪



知音号,百年前大武汉的缩影,藏着大汉口的繁华往事和风情万种。 从走上知音号栈桥的那刻起,你的身份,就从一名普通船客变身局中人,你既是你,也是演员,即将目睹并参与着数段当年情,当年景,亲历着当年人的人生。 与传统戏剧表现形式不同,在《知音号》不分观众区和表演区。演员即观众,观众即演员。 正是因为需要跟观众“零距离”接触,所以知音号对演员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表演。 每个演员在上船表演之前,都需要接受3个月的集训。从芭蕾舞、现代舞到声乐、台词、表演等,每一步都要求做到专业。就连妆容也不例外,特地从北京请来了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 所以哪怕你在《知音号》上听到一句“你好,幸会”,也是他们经过上千遍的反复练习才让你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除了培训形体、表演,“知音号”还格外注重演员的文化熏陶。 在艺术团成立初期,知音号还邀请了董宏猷等知名作家为演员们讲述武汉历史,使得这部剧从创作期就打上了鲜明的“武汉烙印”。与此同时,知音号还将《雷雨》、《家》、《春》、《秋》等具有年代特色的书籍、电影,列入演员们必读的学习科目。 服饰是“表”,体态是“本”,只有把身体形态经过梳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赋予服饰、妆扮以生命,赋予表演以灵魂。 在知音号,演员们多穿旗袍、长衫,如何在表演中将神韵、仪态发挥到最好?想必也是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 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知音号上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为我们讲讲他们的故事。

富家千金江若梅
扮演者李雪




千金小姐江若梅与报社记者楚天舒相爱,却因身份悬殊被女方家庭拆散。10年后,他们竟在“知音号”上相遇了。 李雪并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没上知音号之前,她是学习声乐表演的。但在知音号上表演了2年,现在的她显然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了。 “其实真正融入角色,我花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化着精致妆容、穿着浅色旗袍的李雪说道,为了真正去了解江若梅心中的那份等待以及渴望与爱人相遇的情感,李雪也是下足了功夫。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只要是与等待相关的视频,她都会反反复复的去看、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归来》这部电影,我就看了三、四遍,每一次都会去细细品味冯婉瑜在等待陆焉识的心境。” 但最大的难点并不是角色难以理解,而是对于那个年代爱情的理解以及自身年龄的局限性。 “江若梅的爱,是一种克制的、隐忍的、说不口的爱,这与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是不一样的。”李雪谈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十年之后,江若梅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而我需要揣摩的是此刻她的心理,这与我的年龄也不符。” 为了更好、更快地代入角色,李雪自己会写人物小传,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去练习。每天十小时的训练已经是常态,有时还会加班到深夜。 如今,李雪已经对江若梅这个角色游刃有余,只要一上船,她就是江若梅。神韵、气息、仪态,都能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除了分享故事外,她还介绍了穿旗袍基本的礼仪。 旗袍小tips 坐姿
● 入座时尽量轻、慢,同时注意用手捋好旗袍,避免出现褶皱● 落座时,只能坐椅子或沙发的三分之二● 落座后双腿不要叉开,自然并拢,双脚同时向右或左侧斜放,并且与地面形成45度左右角

站姿


● 收:收腹● 立:立胸、立腰、身体向上提起,气息向上挺拔● 提:提气,提臀● 松:双肩要放松,不要耸肩● 沉:脚踝骨以下的力量要向下渗透,要向下沉,脚踝骨以上的力量要向上拔 走姿 ● 挺胸,抬头,收腹,立腰,提臀,双肩打开并向下沉,手臂自然放松● 两眼平视前方,放松眼部肌肉,下巴稍收● 大腿内侧肌肉、膝盖夹紧● 双脚向下踩,头顶用意念向上顶,脊椎一节节撑开● 呼吸通畅

地皮大王刘歆生
扮演者汪权
红袍黄褂、小眼镜、大背头、亮皮鞋,紧凝的眉头、霸气的眼神,一看到汪权,就感觉当年的那位地皮大王穿越到了现代。




虽然之前就是从事表演工作,但来到知音号后,汪权还是觉得很有压力。“和舞台剧、影视剧不一样,知音号的表演是需要在场景中与观众进行互动,而观众也会给你最真实的反应。”

为了能够呈现更好地表演,汪权也是日复一日的进行训练。即使在45℃的高温下,衣服全都汗湿了,他也没有懈怠。 于他而言,三十不到的年纪,去理解当年地皮大王刘歆生的心境,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举止都需要揣摩,不能老态,也不能轻浮。” 除了反复地查看相关史实,他还将角色代入了现实生活中,头发习惯性的往后梳,两边的头发要留着,更重要的是,他还自己蓄起了胡须。 在现场,汪权还为我们科普了穿长衫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长衫小tips ● 抬脚或往上走时撩前帘● 坐下时撩后帘,且前帘一定要捋平整● 拿东西时撩袖子● 马褂扣子一定要完整系好● 穿长袍一定要穿长袜,不能露出脚踝


复古的知音号游轮,仿佛邮票中的画面,静静停泊在长江岸边。 老汉口码头风貌、衣袂飘扬,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时空。夜色渐浓,悠扬的小提琴拉起了100年的序曲,这场穿越之旅,注定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