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错用鹿晗,原作嫌弃主创,《上海堡垒》不如改名《甩锅堡垒》
今天一大早,#滕华涛称错用了鹿晗# 这一词条登上了热搜榜单第一位:

这一词条是源于滕华涛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
了解之前,先要给不太关注影视圈的朋友们简单说一下,滕华涛和鹿晗的关联点来自于电影《上海堡垒》。

该片由滕华涛执导筒,鹿晗、舒淇主演、主打科幻、侧配爱情,上映前声势浩大,筹备六年,怒砸十亿,路演、宣传也走了很多地方,一副要接棒《流浪地球》延写国产科幻传奇的姿态:

然而,电影上映之后收效却与期望成反比,该片首日排片高达32%,小周末尚未过完便已掉至10%以下,截止发稿时票房仅仅1.2亿。

不叫座的同时也没叫好,截止发稿时该片某瓣评分仅仅3.2分,好于1%的科幻片&0%的爱情片。当时有人嘲讽:华语科幻片始于《流浪地球》,终于《上海堡垒》,仅历时185天。

科普完毕,我们来看看滕导在这篇访谈里具体说了什么吧。
——我用错了鹿晗,在一个不适合他的类型里。

——我在2017年定的他,确实没想到会有现在的状况出现。

——2017年,是鹿晗最红的时候,您选择他也有商业上的考虑吧?
——没有,我们一直在跟片方强调,用所谓的流量明星永远是把双刃剑。他们肯定对于宣传上会有一定帮助,但绝对不会对票房有什么帮助。(粉丝)转换(票房)是有限的,这个大家很早就有共识了。

虽然在采访过程中,导演一再强调“不是鹿晗不好”,“技术上,鹿晗没有问题”,但我想导演一定像知道“流量演员的粉丝票房转换能力是有限”的一样清楚的知道,这个时候提及鹿晗等同于拿他出去挡枪。

这篇采访文章的题目会在他身上,吃瓜群众们议论的点也在他身上,搞不好还会引发一轮以他为例子的国内影视圈后流量时代的探讨……虽然不是粉丝,但真的蛮想替鹿晗说句话:片儿都下档了,导演您就别再甩锅式作妖了好吗?

虽然评价低、票房差,但《上海堡垒》这些日子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这样的热度并非来自大家对于电影内容的讨论,而是电影相关人员的各种新闻。
首当其冲的就是《上海堡垒》原书作者江南。这位8月4日就在社交媒体发小论文回忆《上海堡垒》的种种,尽管意在为电影增加热度,吸引读者受众,但文字暧昧的让人一时间有点摸不清这位什么套路。

——(上海堡垒)还是个小米加步枪的作品。

——改编程度不小,有现实的难度,中国的科幻电影还在起步阶段,有的真是做不出来。

——原本我是不参与编剧的,制片人看我觉得我不太行。后来我强行写了一版丢给导演,说你爱用不用,但我要写。

——(看完之后)我其实没那么大动静,只觉得自己又变成了当年那个有点不争气的孩子,在上海的孤灯下。

——它到底是科幻电影还是爱情电影,说真的我特别烦这种分类法,都是瞎哔哔。

种种模棱两可的句子也就怪不得观众读出“甩锅、“拍的不怎么样”的意思,甚至看都不想看了。

在这之后,因为全网评价过低,《上海堡垒》的官方账号运营心态崩溃,连发四条影片视频卡段甩锅观众审美,质问:这是烂片???

可烂片就是烂片,再崩溃也无法改变结果,事情闹到最后也只能由导演自己负责,他斟字酌句的又写了一篇道歉小论文,主创纷纷转发,才让此事彻底平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众人刚刚想要喘口气的时候,该片又因为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人的视频素材用于电影宣传而被diss抄袭:

于是,片方不得不再一次发布了道歉声明……诶,真是像热评里说的:六年磨一剑,只是为道歉。

回头再看这篇访谈,这位曾经拍出过《失恋33天》、《蜗居》、《双面胶》的大导演恐怕至今仍然不肯承认《上海堡垒》的失败。
我们之所以失败,只是不了解这个类型,对观众的喜好也不清楚,他们竟然不关心演员自身的匹配程度,反而关心演员与科幻题材的匹配程度;他们对科幻片的理解也不太对,看啥都要一个完整、复杂的世界观:

笃定的认为特效和爱情放在一起是不成立的。即便之后被记者举出泰塔尼克号这样特效、爱情并存的例子,导演依然坚定自己的认知:这不可以。

哪怕是被指出鹿晗的角色身份与之厚刘海形象完全不匹配的重大失误时,导演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复:我已经拍完了,还能怎么样啊?

如此态度,可能也就不难想象,导演那篇对于差评的道歉,其实只是觉得“被说成这样,终于有人要站出来负责”而写的了吧。

怎么说呢,全篇采访看下来给人感觉就是自持高位,至今仍旧抱着自己的烂作品沾沾自喜,把一切错误归咎于演员不适合电影类型、观众看不懂自己的选择、黑粉故意给我们刷差评……顺便还要求一众电影人感谢自己,是《上海堡垒》为你们做出了勇敢的尝试!

可导演您的这番说辞,就好比某品牌出了一款游戏型电脑,号称研发造价上亿,费时六年。你买了之后却发现这款电脑玩游戏又慢又卡,特别不好用。于是你投诉商家,对方却告诉你,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这个类型的电脑,做了那么多年,你凭啥说我不好?之后,还要谴责没买这款电脑的人,你们可真是不识货。

您可真是个逻辑鬼才呢!
还有关于“尝试”这件事,先不说“凭什么你的尝试要观众买单”这个理儿,《上海堡垒》恐怕连尝试都算不上,无非是一部靠着负面新闻在当下砸出点水花,终会被遗忘的烂片罢了。
最后,希望导演明白,您根本不是用错了鹿晗,而是用错了自己。这等辩驳能力的逻辑鬼才不如别做导演,去做个金牌公关来的舒服~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