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十三章
大概所学专业对我的影响之一就是:我再也不能好好看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了。
【影视篇】
一、电影
《唐人街探案》系列
找来这两部电影看,是因为刘昊然。我在看《九州缥缈录》,也是他主演的,所以就想起他的《唐探》。
《唐探1》和《唐探2》我是一起连着看完的,所以很容易就会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喜欢看故事,演员演技问题不涉及,这超纲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唐探1》。影片融合了喜剧和侦探的元素,在不那么正经的笑闹中完成一次案件的侦破。王宝强负责搞笑,刘昊然负责破案,角色分工明确。(忍不住吐槽一句,王宝强在电影里的造型扮相真得好丑啊。也许,导演为了“丑得搞笑”?满口风水八卦的暴发户。)《唐探1》的案件推理能够说服我,故事前后也很完整。张子枫在电影临了时的一笑,真得很给这部影片加分。
《唐探2》的推理情节沿袭《唐探1》,虽然把老祖宗的五行之说,还有道家经典搬进故事里,但推理模式没有发生改变。(导演在偷懒吧?)而且啊,案件的犯罪动机真得很让我觉得牵强,他就为了治疗自己的癌症!?自己本身还是个很厉害的西医,这是要完美诠释什么叫“病急乱投医”吗?我甚至会想:这个案子,看上去就是为凑齐金木水火土而生发出来的一个案件。(跟我先有理论,再根据理论找作品,最后写出论文的样子一模一样!哈哈,理论先行写论文,是会被老师怼的。不过,电影就比我幸运得多了。花里胡哨的文化符号,轻轻就把推理过程带过去了。)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在秦风推理时,影片同时切换展现美方警察的侦破过程。一个念叨着五行之说,一个进行着严密的现代科技实验(影片也找了一个对应的西方理论)。对此,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由这个细节也能窥见两国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传统存在天壤之别。
之所以说《唐探2》花里胡哨,是整部电影充满了本土文化符号,非常明显。感觉好奇怪,一遇上西方,我们恨不得把五千年一股脑压过去,影片中大量使用文化符号,繁多且显著。二十年前的《喜福会》是这样,十九年后的《摘金奇缘》也是这样,更别说文化符号贯彻到底的《唐探2》了。(二十年很长了,可是文化偏见真得太难打破了。)符号化容易被人注意、记住,但一旦被符号化,印象就会固化。利弊各有吧。
看资料,导演是打算把《唐探》打造成系列片,接下来是东京篇。我期待电影换个推理方式,虽然这一系列的电影主打喜剧片,但毕竟还冠上“侦探”的名头,不要太辜负了“探案”。想一想,《名侦探柯南》一集还换一个思路呢!
《春夏秋冬又一春》
知道《春夏秋冬又一春》,是我在微博上看了这部电影的一组空镜,非常吸引我,所以就记住了。如果我事先不知道这是韩国导演拍的一部韩国电影,我会下意识觉得这部电影是中国导演或者日本导演拍出来的。因而,看完电影以后,既是欢喜,又是遗憾。
你能想象,一部电影,近两个小时,一湖、一庵、两和尚,四季变换,完结。并且,人物全程还没几句话。这样的极简电影,我很惊讶。看着那样的活动场景,我想到的是中国的戏曲舞台,舞台之上一切虚化。虚化之下,千军万马,单打独斗,都能表现。这部电影,极简,却依靠诸多隐喻,富足。
导演金基德,电影被禁,片子却屡获国际大奖,或许也是那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才导演吧。我后来看有关他的一些资料和评论,是个走极端的人,喜欢把故事讲到极致。我还挺幸运,偶然看到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他比较平和的一部,可是,细想影片的细节,果敢里透着残忍和暴力,悲观压抑的氛围依然存在。春夏秋冬,一年过去,春天又到了,人的罪恶再次上演。如果佛的轮回是这样的轮回,佛对人真得怜悯吗?我会在想,导演对人性,应该很失望、悲观吧。
我一直都很好奇,遁入空门的人如何度过这悠悠漫长的岁月,六根清净真的能够做到吗?因为好奇这个,我之前还特意去图书馆找李叔同的文集。看了一部分他的书,(不太好看啦。他是民国时代的人,白话和文言混着,既中又西。其中,还间或夹杂佛教用语。我读着很是吃力。)我不觉得他是个冷冷清清的僧人,反倒是个热心肠。“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李叔同,真得寻获了他此生的圆满吗?我不知道。影片里的老和尚,架柴焚烧自己,当他坐在柴上,蒙眼的白纸湿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留有遗憾了吧。不然,为什么还是哭了呢?
“但是如果那些动物,鱼呀,青蛙,还有蛇都死了的话,在你今后的生命里,心中都会背负着这颗石头的。”石头一旦背负了,就可能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
夏娃吃了禁果,是为原罪。
荀子自陈一家之言,性恶。
西西弗斯,一直在推着他的石头。
《血观音》《烈日灼心》
《血观音》和《烈日灼心》在进入故事的时候,采用了相同的方式:局外人弹词叙传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也是,还有《红楼梦》。古老的说书人口吻。
《烈日灼心》直白,《血观音》帧帧镜头都是隐喻,是一部象征意味极强的电影。“三个女人一台戏”,棠佘月影,棠宁,棠真,一家三代,《血观音》是披着政治外皮的女人戏。
二、电视
《九州缥缈录》
借用另一个故事里人物说的一句话:
一把神兵,驰骋天下……乱世枭雄,这可是男人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