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的医学,有哪些禁忌?
上一篇:我们为何主张,中医处于医学的更高层面
人们耻笑中医,比如“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是故弄玄虚,为无能寻找借口。他们选择性地忘却了,当下正是这样,在高科技的名目下故弄玄虚,有过之而无不足:这是诱因,那种物质不能接触,要进行什么检查,要做什么手术,不一而足。
考察人们关于雾霾致癌的各种认识,就能理解其中的混乱,各类文章上都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可能、或许、应该、几乎等词汇。它们除了增长人们的恐惧心理,更无所适从,更多了禁忌,并无别的用途。

比如这样的研究结论:“每天多喝100毫升含糖饮料,与患癌风险升高18%相关/每天用一份坚果或鱼代替红肉,与全因死亡风险下降近20%有关/长期低碳水饮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2%,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0%有关/每天每多吃半个鸡蛋与心血管风险升高6%,全因死亡风险升高8%有关/吃高脂食物会诱发肠道干细胞疯长,良性息肉突变暴增变肠癌”
科学先是限定人们抽烟,现在又限定人们喝酒,各种酒都得戒掉,喝一点也不行,总之是要把人的爱好尽数剥夺,像修士一样生活;还有研究禁止人们食用高脂肪食物,否则导致不可逆的改变。
到后来,人们只好待在家里,一举一动都参照规则行事,甚至要去无菌室生活了。当犯规的人得病,科学就振振有词地证明他们的伟大正确,选择性地忽略这样的事实:那些遵守者也遭受不幸,甚至更严重。
科学要严格限定民众,以推卸自身责任。科学要制造威严来掩饰自己的脆弱,提出各种夸张或隐含的医学禁忌,吓唬民众,让他们变得更脆弱,更易于管理。
要是我们有心,收集来自西医的各种预测,就会发现,要是它们都是对的,我们早就身败体裂千百次了。
比如有研究者声称“xx行为将导致10倍的患癌风险”,一点都没错,但他说的10倍,是危险从万分之一上升到千分之一。有限的科学规则无法约束相关行为,这方面古今相似。
古时候天花流行,死亡率很高,民间诚惶诚恐,禁忌甚多,最高统治集团都谈虎色变,皇子皇孙夭折者多因天花泛滥。无助中,人们发展了各种门类的禁忌,还供奉诸多超自然的神灵来祈求保护,有天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痘儿哥哥、药王、药圣、城隍、土地等诸神,散诸文献的记载展示了当时的无助和仓皇。虽说医学已经大发展,我们还在沿袭当年的那种无助,当下和古时候没有本质区别。

禁忌是粗鄙的,它来自有限的能力,没法深入真相,却要为人类定义规则。
当年,中医先行者随心所欲地提出各种观点,它们看似合理,却无法证实或证伪,导致臃肿而低效。当下也非常相似,面对同一个事实,意图各异的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的数据来源,采取不同的校验标准,得出差异巨大,又符合科学规则的结论。
比如,尽管都主张吸烟增加肺癌风险,有些结论是4倍,多的到100倍;有些人主张癌症的环境影响,另一些持有相反态度,他们完全可以做出科学的,然而又截然不同的结论来。
中医是宽泛的,当时的逻辑意识薄弱,科学规范欠缺,所以没法限制每个人的自由发挥。现在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们有那么多研究者,他们要凸显自身的价值,绞尽脑汁发掘已有数据中的离奇结论,做出让人震惊的报告。
中医的缺陷已经很清晰,人们是在利用生命复杂性。当下也在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是有了先进的科学体系,更强的逻辑意识,更完整的规范,但生命复杂性被技术复杂性激发,工作难度加大了无数倍,于是麻烦依旧。
中医还只能基于人体做出各种论断,现在,各种替代动物都在发言,各种细胞和分子都可以发言,混乱程度可想而知。人们研究动物,折腾细胞和分子,根据单一因素,隔绝其他条件,得出某些结论,移花接木,伪装成关于人的科学知识,以起到惊世骇俗的作用。
古人有一篇《宅无吉凶摄生论》说,不懂得养蚕的人,说话动手都有禁忌,越是收获不到蚕丝的,禁忌跟着愈多,还抱怨自己犯了禁忌。等到有人教他养蚕法,掌握桑叶和火候,寒暑燥湿都有规矩,那就百无禁忌,行动自如,还能获利十倍。
禁忌生于无知,先前不知所以然,因而禁忌烦多,后来知其所以然,禁忌因而消去,如能知各种物事的性质象知蚕那样,禁忌自然失去它的立足地。
就此来看,我们当下的医学禁忌,也来源于对生命的无知。
我们曾经沉迷于科学的伟大,回望过去,很多无法认识的现象都有科学解释,很多难题都解决了,我们会诞生一种幸福感,那些代表先进知识的专业人士也收获满足和自负。一旦静下心来,发现这个时代问题更多,且无法求解,我们就会感到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