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时刻
查看话题 >也可以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希望大家都可以穿最靓的衣服,吃最甜的水果,住最美的房子,过最长的假期,谈最腻的恋爱。
凌晨睡不着,除了打打游戏,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客厅看书,狗子枕着我的腿打哈欠,三四点发在微博里的live照片,点开居然还能听到虫鸣和蛙声。
那就推荐几本我凌晨看的书吧。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最近在看他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我本身对历史不感兴趣,但他通过个人一生巨细无遗地描写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竟和我们身处的时代有很多契合之处,翻看时感触很多。
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去年很火的一本书,因为作家遭遇的不幸我不忍心去读,今年睡不着失眠严重,我爬起来看了一页又一页,相比故事,我更佩服她的反性暴力语言,她不仅利用这个语言反抗施暴者,还反抗周遭的亲人朋友世俗和偏见。
感叹一句林姑娘温温柔柔的一个女生,却那么地有力量,文字充沛且犀利。
“每个人都觉得圆桌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发明。有了圆桌,便省去了你推搡我我推搡你上主位的时间。那时间都足以把一只蟹的八只腿一对蜇给剔干净了。在圆桌上,每个人都同时有做客人的不负责任和做主人的气派。”
“刘怡婷知道当小孩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会认真看待她的话。她大可吹牛、食言,甚至说谎。也是大人反射性的自我保护,因为小孩最初说的往往都是雪亮真言,大人只好安慰自己:小孩懂什么。挫折之下,小孩从说实话的孩子进化为可以选择说实话的孩子,在话语的民主中,小孩才长成大人。”
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先是看了李沧东翻拍的电影《燃烧》,再去看的原著。我没怎么看村上春树的书。电影里男主喜欢看福克纳写的书,其实应该说是导演爱福克纳。两者相同之处都在于社会批判。但导演巧妙地运用福克纳的现代戏内核替代了村上的后现代哲学,电影燃烧了阶层燃烧了美。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女主惠美对非洲沙漠布希族两种饥饿人的描述—little hunger (一般肚子饿的人)和great hunger (为生活意义而饥饿的人)。


和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失踪的孩子》、《离开的,留下的》。这几本很多可以写的,下回再说。
以及闲来没事翻看敖幼祥的四格漫画《乌龙院》,小时候看几乎要笑得满地打滚。我也不知道小时候怎么看那么老的书,也不记得哪里来的。
妙趣横生的总在漫画里啊。